如何客觀的評價諸葛亮的幾次北伐,如果最後一次北伐諸葛亮沒病死的話會如何收場?

時間 2021-05-06 16:03:44

1樓:璧月蓮燈

怎樣收場似乎沒什麼意義啊……諸葛恪還曾大敗司馬師呢,最後怎麼樣?

諸葛亮北伐能取得什麼樣的成果……我覺得只要孫權在,10個諸葛亮有永遠不可能取得多大成果,當然,如果孫權死了,會更慘。不是我黑,真的是三人行必有攪屎棍。

2樓:

沒用,除非諸葛亮能活過司馬懿。

不然你會提問,諸葛亮6伐就死了,要是他能7伐會不會能贏?

諸葛亮7伐就死了,要是他能8伐會不會能贏?

諸葛亮8伐就死了,要是他能9伐會不會能贏?

3樓:錢隊基友尤里醬

起到了以攻代守的預期目標,但由於攻城的先天不利和缺乏訓練,加上曹魏君臣一心的合作,始終無法開拓局面。

至於最後一次,說難聽點屬於「鑽石營銷」,謊言重複一萬遍,總會有人信。是,有幾個文人吹捧過諸葛亮不死怎麼樣,但我們面對現實吧:五丈原不是啥風水寶地吧?

沒瞎到這程度吧?諸葛亮向西突破不了陳倉,向北突破不了郭淮司馬懿防線,向東取長安又擔心後路,攻城又是硬傷,你這不是困獸猶鬥是什麼,坐地咒對方死不成?你那後勤能撐一輩子不成?

中華幾千年歷史,有幾個能深入敵境幾百里,賴在一片野地上賴一輩子的?求教,我很想學習。

我承認諸葛亮是十分忠誠,他的精神十分感人——但主觀不能影響客觀,否則得出的答案永遠是有偏頗的。

當然諸葛亮有另一種勝算,像搞笑古裝劇軍師聯盟一樣,曹睿各種懷疑司馬懿,威逼司馬懿出戰的話,諸葛亮就可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然而現實不是這樣,曹睿沒有被耍威風沖昏頭腦,選擇戰略防禦,對司馬懿賦予了最大程度的信任。

然而這種信任對曹魏是大幸,對諸葛亮卻是不幸。我們都知道,再穩固的防線都是崩潰於內訌,曹魏卻連內訌的機會都不給諸葛亮。

至於某亮吹的套路,我建議題主看著樂呵就可以了,日常史料貼一半,魚目混珠。

哦,司馬孚傳記的記載是吧。。。且不說這傳記極大可能出自四伐之前,咱們看看全文吧:及明帝嗣位,欲用孚,問左右曰:

」有兄風不?」答云:「似兄。

」天子曰:「吾得司馬懿二人,復何憂哉!」轉為度支尚書。

孚以為擒敵制勝,宜有備預。每諸葛亮入寇關中,邊兵不能制敵,中軍奔赴,輒不及事機,宜預選步騎二萬,以為二部,為討賊之備。又以關中連遭賊寇,谷帛不足,遣冀州農丁五千屯於上邽,秋冬習戰陣,春夏修田桑。

由是關中軍國有餘,待賊有備矣

再扔他哥哥的傳記相輔相成一下吧:於是表徙冀州農夫佃上邽,興京兆、天水、南安監冶。

青龍元年,穿成國渠,築臨晉陂,溉田數千頃,國以充實。

(以下一段我非常喜歡,亮迷最喜歡摘取前半段了)

三年,關東飢(亮迷:看到沒,關東饑荒是我諸葛亮的功勞!),帝運長安粟五百萬斛於京師。

我相信有腦子的都看懂了,與曹真張郃只顧拼殺不同,司馬懿兄弟不但保住了防線,還把荒廢的關中治理得生機勃勃——這算諸葛亮的功勞不?

最後,不要再幻想堂堂曹魏就只對付蜀漢,你哪有那麼大面子啊?曹休揚州一路就有十萬大軍,曹睿更是親征對付孫權,還沒算公孫淵、胡人、軻比能各種大小麻煩。

4樓:河塗摞書

參考下張儼的評價,宣王據十倍於巴蜀的土地,但是在諸葛亮的攻擊下,只能縮手,讓蜀漢軍隊進出自由如自家大門。連年的征戰,使整個曹魏疲於應付,這樣比較,不難看出,誰利誰弊。

吳國張儼默記裡—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國,其戰士人民,蓋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貢贄大吳,抗對北敵,至使耕戰有伍,刑法整齊,提步卒數萬,長驅祁山,慨然有飲馬河、洛之志。仲達據天下十倍之地,仗兼併之眾,據牢城,擁精銳,無禽敵之意,務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來自去。若此人不亡,終其志意,連年運思,刻日興謀,則涼、雍不解甲,中國不釋鞍,勝負之勢,亦已決矣。

三國志也記載了曹魏連年疲於奔命的窘態,宣王人在囧途哈。

每諸葛亮入寇關中,邊兵不能制敵,中軍奔赴,輒不及事機。歲有數千萬斛,以充兵戎之用。每大軍徵舉,運兵過半,功費巨億。

以至於宣王征討公孫淵時囊中羞澀。

三國志明帝紀:初,帝議遣宣王討淵,發卒四萬人。議臣皆以為四萬兵多,役費難供。帝曰:四千里征伐,雖云用奇,亦當任力,不當稍計役費。

等諸葛亮去世,儘管連年戰爭帑藏空竭,曹睿立即大興土木,曹睿心裡忌憚的唯諸葛丞相呀。

是時,大治洛陽宮,起昭陽、太極殿,築總章觀。百姓失農時,直臣楊阜、高堂隆等各數切諫,雖不能聽,常優容之。

這些說明諸葛亮北伐的部分目的達到了,就是主動進攻,牽制對方,讓自己處於先手地位,以弱搏強,但對對弈者能力要求非常高,非大師而不能籌。而諸葛亮就是這樣的大師,乙個以人臣身份令陳壽單獨為其作傳的傳奇。

同樣是出兵征伐,蜀漢在諸葛的治理下卻是這樣的:

亮之治蜀,田疇闢,倉廩實,器械利,蓄積饒,朝會不華,路無醉人。

軍事上對宣王的壓制是這樣的:

賈栩、魏平數請戰,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宣王病之。

雖然沒有演義裡讓宣王穿上婦人服,但畏蜀如虎的名聲是逃脫不了的。

而這一切是在夷陵之敗,精英喪失的情況下取得的。正如諸葛自己所說: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五丈原之戰,司馬宣王採取了主動防守姿態,堅守不出,雙方陷於僵持,於是諸葛做長久之計,分兵屯田,以減輕對漢中長途跋涉而來的後勤的依賴。假如諸葛能有現代醫學技術支撐,肝硬化能得到及時醫治,活個八十歲。如果能解決每次患糧不繼的問題,則可以向西緩慢兼併涼雍二州,收穫良馬,建成騎兵,大事可成!

但歷史沒有如果!

亮每患糧不繼,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

故後人評價諸葛亮:雖得其主,不得其時!

天下三分,曹魏得天時,孫權據地利,蜀漢居人和。

昔日孟德與袁紹相拒於官渡,孫策暗中策劃偷襲許都,一舉可改天下之勢,然而行事前被許貢門客所傷。孟德新敗於漢中,關羽威震華夏,誅龐德,拘於禁,圍襄樊,然呂蒙白衣渡江,一舉解曹魏千古之憂,倘若孟德晚些寫成《短歌行》,是不是該寫成「何以解憂,唯有子明」。不得不說曹魏太受天時的眷顧了。

而蜀漢雖善聚人心,卻是逆天時而行,關羽之於荊州,馬謖之於街亭,武侯之於五丈原。

當武侯登上五丈原,落日的餘暉染紅了關中大地,滔滔渭水向東一去而不復返。此刻的諸葛亮是不是想起了隆中先帝頻煩天下計,君臣揮斥方遒,是不是想起了先帝中道崩猝,寄天下大事與一身。十多年已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復興大計依然遙遙無期,而時不假我,兩鬢已白,一種悽愴之情是不是油然而生?

鼓角燈前老淚多,奈何風雲帳下無奇兒!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昔日太史公不惜筆墨將代際口口相傳的故事收入了史記,描述了乙個「明揚仄陋,玄德公升聞。能讓天下,賢哉二君」的理想社會,這是太史公以堯舜禹寄託自己的理想。堯舜禹是不是那麼的和諧,自古以來就有爭議,以被汲郡人不准盜發戰國時期魏襄王的墓葬發現的竹書紀年為例:

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

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

舜放堯於平陽。(放,流放)

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

以致於曹丕篡漢時,毫不得意的說:「堯舜,也就這麼回事兒吧!」

魏氏春秋曰:帝公升壇禮畢,顧謂群臣曰:「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而三國一場軍閥混戰,歷史上精彩程度不亞於它的也有很多,比如五代十國,之所以能夠廣泛流傳,主要是有蜀漢這個君臣無隙,前仆後繼,仁義廣施,賞罰分明的「奇葩」王國存在,稀少才顯珍貴!劉備、諸葛亮君臣居功至偉!

諸葛亮北伐的時候吳國在幹什麼?

你微笑時好美丶 東吳出兵不比蜀漢少,期間陸遜還整了個曹魏正式立國間三大慘敗之一的石亭之戰此戰還把曹休折騰死了 三慘敗另兩個是姜維洮西和諸葛恪東關,這都是已經各種迴護魏晉的三國志和晉書裡各種承認損失慘重的大失敗 不過此戰是防守反擊,而且深刻體現了陸遜自己都對東吳陸上野戰沒多大資訊。孫權之所以敢稱帝也跟...

假如給諸葛亮無限的戰馬北伐能否成功?

無限的戰馬意味著什麼呢?首先,不是騎兵,而是伙食!諸葛亮的所率領的蜀軍根本就沒有伙食問題,餓了吃馬肉就行。屯田的時候靠戰馬也是生產力工具,雖然比不過牛,但是戰馬是無限的,多匹戰馬同時犁一塊地不就完了。 寡人無疾 怎麼不能。無限戰馬,等於無限糧食。而且肉類富含蛋白質。幾年下來,蜀軍的體格將冠絕三國。直...

如何評價正史之中的諸葛亮?

格古洛 諸葛亮可以說是頂好的政治家,在他那個時代能跟他比的,那還得說是荀令君荀彧曹家政務一把抓的人大佬除了曹操之外誰不怕荀彧,在劉備軍裡諸葛亮也是除了劉備誰都不怕。用漢初三傑打比方的話那就是蕭何加張良等於諸葛亮,荀彧也是如此 遺小失 其實唐朝杜甫在 八陣圖 裡已經很精闢評價了呀。元未羅貫中才寫的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