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後,姜維做為北伐的領軍人真的合適嗎?羅憲霍弋是否能擔此大任(專指公元250年後的蜀國)?

時間 2021-05-07 01:47:58

1樓:路人乙

鐵壁羅憲守個白帝城可以,但是讓他統領北伐還是差了點。至於霍弋,當個先鋒還行,當大將還是比姜維差的遠。整個蜀漢後期,姜維的綜合能力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2樓:陵南皮皮俠

不,基本換誰都不太行。

(事實上,諸葛丞相多活一百年,就能打到許都,也只是種假設。入川難出川也難,而且季漢最大的問題是魏國已經統一了北方。而且後來還把荊州丟了)

3樓:真田丸

說實話,諸葛亮死後姜維的確是最合適也是最有潛力的領軍人。先有諸葛亮的推薦,無論是年紀還是能力而言,姜維相較於其他諸將確實要高出一些。但蜀漢的問題不是在於北伐領軍人是誰,而是該不該繼續北伐。

事實上即便換他人來也未必能在鄧艾、郭淮、陳泰等輩能撈上多少好處,只要不是屬於完虐魏軍並取得改變整個戰局的勝利那麼結局都是一樣的。

事實是姜維的問題在於戰略上不能改變戰局,並且過於頻繁的發動戰爭致使國內疲敝以及矛盾激化。他本人的戰術與出兵時機都是沒問題的,並且本人也有自己的戰略規劃,之所以落得這樣的結果說到底還是因為國力問題。

4樓:沐漁

比較一下資歷,

在250年,朝廷的高層是

大將軍,費禕

車騎將軍,鄧芝(一年後掛了)

衛將軍,姜維

右將軍,夏侯霸(一年後接任車騎將軍)

尚書令,鎮軍將軍陳祗。

永安都督宗預,

南中都督張表。

此時,霍弋,太子中庶子。

羅憲,太子舍人。

你是劉禪你把軍隊交給誰?是嫌命長交給太子的班底,還是給久經考驗,威震魏國的姜維同志?

再看戰績,

我是派打飛魏國西邊話事人郭淮的姜維出征,還是派後來被陶璜全殲南中軍團的話事人霍弋?又或者派會守不會攻的羅憲?

別老用上帝視角看問題。

5樓:

領軍人不一定是最能打的,但一定是最有聲望的,皇上最信任的。

姜維作為軍方首領未必是合適的人選,但是當時最好的人選。蔣琬時期蜀軍的領頭人除了蔣姜,還有我們熟悉的王平,鄧芝,馬忠。在費禕死前,姜維領兵是受到限制的,每每北伐不過萬人,在軍界的實力比王鄧馬也強不到哪去。

但是這三人中,王平自卑,鄧芝自傲,只有馬忠各方面不錯,甚至在戰時還代替費禕平尚書事,可以說風頭不在姜維之下,可惜年紀大,死的早,在費禕前頭就去了。

回到話題,250年後的蜀國,除了費禕姜維,軍方的大員還有接替王平督漢中的胡濟,接替馬忠都督南中的張表,接替鄧芝的宗預,以及駐守前線的張翼,廖化。其中費禕要統籌國事,張表文人乙個,宗預60歲才掌兵,都不是當領軍人的合適人選。剩下的四人中,姜維的優勢在於他與劉禪的關係。

【姜維】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畢教軍事,當遣詣宮,覲見主上

你的定位取決於你的老闆。劉禪不可能把軍方首腦的位置送給乙個不認識,或者不熟悉的人。而姜維,劉禪不但認識,而且是被諸葛亮所推薦引薦的,本身在劉禪心中的定位就高於另三位,更何況後者能力還不如前者。

那三位還在軍中混日子時,姜維已經和費禕同平尚書事了,可見信任的不同。

姜維最大的問題就是個人聲望,但儘管如此,也是當時最適合掌軍的人選了。

至於羅憲,霍弋在當時啥也不是。羅憲是因為年紀小,霍弋在軍中的資歷還比不過楊戲,根本輪不到這兩位。

姜維和諸葛亮北伐有什麼區別?

11111 諸葛亮北伐 228年春一伐佔三郡後因馬謖丟街亭被迫撤軍。同年冬二伐攻陳倉未果。229年春三伐佔武都陰平。230年曹真伐蜀,諸葛亮守並派魏延吳壹反打破郭淮費曜。也可以算一伐 231年四伐著名的甲首三千,李嚴運糧,木門道殺張郃。234年對峙五丈原然後gg。總體來說不僅沒虧,還撈了不少。姜維北...

北伐很難,是什麼支撐著諸葛亮和姜維北伐?

星04 1,蜀漢政治派系複雜,內部矛盾很大,需要對外戰爭轉移矛盾。2,蜀漢的政權合法性就來自於伐魏,魏是通過禪讓取得東漢政權,從手續上是合法的,那蜀漢算什麼,所以蜀漢只有不斷北伐才能試圖證明自己的政治正統地位。3,北伐是有可能成功的,雖然魏對蜀漢和東吳從實力上碾壓,但是蜀漢如果能夠奪下涼州,進而控制...

如果諸葛亮魂穿再次北伐之前的姜維身上,蜀漢還有機會嗎?

liuhan8427 說實話諸葛亮的臨陣指揮能力還比不上姜維。諸葛亮北伐殺掉的魏軍數量加起來還抵不上銚西一戰。蜀漢北伐唯一的機會就是第一次北伐曹魏沒防備,結果諸葛亮狗屎的指揮用人把機會搞砸了。其實蜀國最穩妥的辦法是東進。搞出一副你不在荊州出點血給我我就給曹魏創造出滅你的機會。結果諸葛亮為了篡位又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