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諸葛亮不斷的北伐曹魏而不是東征東吳?

時間 2021-05-06 08:59:17

1樓:徐二浪

拿下長安,關閉關中大門,就可以悶頭發展一波,就有了爭奪天下的資本!可惜這個初級小目標都沒實現!

拿下荊州,正好被魏國和吳國夾在中間,會很難受,重蹈關羽覆轍的概率太高了!

吳國沒有進取心,給他乙個荊州,他能樂到死!吳國中後期從來沒有表現出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

魏國可不一樣,魏國無時無刻不想把蜀國和吳國弄死,早點統一天下!魏國從來都自稱大國,把蜀國和吳國稱為偏邦小國!(雖然這麼說並沒有什麼錯)

北部進攻魏國,諸葛亮可以做到進可攻退可守,先立於不敗之地!

南部進攻吳國,進攻的時候順勢而下,很爽,但是失敗了逆勢而上,可是很難跑掉的,

可就死光光了,全軍覆沒不可,就像劉備!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興復漢室是蜀國存在的根基,一旦拋棄這個共同目標,蜀國立馬會分崩離析!舊臣派、荊州派、本土派三方非打出狗腦子不可!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可能真想取得點兒實際成就的,但是後面幾次完全是象徵意義了,連諸葛亮自己都不抱什麼希望了!

成都被圍,諸葛亮兒孫全部出戰,都死在了戰場上,徹底絕後!

蜀漢投降,魏軍攻入成都,龐德之子龐會,為了給自己父親伸張正義,把關羽一家男女老幼全部殺光,連雞犬都沒放過,導致關羽全家徹底死絕!

西晉時期,匈奴人劉淵造反,攻入洛陽,手下部將把劉禪府邸團團圍住,連殺帶燒,導致劉備後人全部死光光!

時也?命也?報應也?

2樓:傑林修

我個人覺得,本質上,題主還是問了個好問題的。

不過這個問題我認為問得方式錯了。

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考慮的並不是打曹操還是打東吳。這是乙個策略上的問題,1,2,3,4點其實都沒可以問,但都沒什麼價值。

問題是諸葛亮發動戰爭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到底是為了占有領地,宣揚政治訊號,完成先帝遺願,還是緩解和解決內部問題,不是當事人只能從史書的只言片語中揣測了。

至於打誰,怎麼打,本質上是為了戰爭的目的服務的。

無論如何,作為乙個能千古留名的能人,諸葛亮再怎麼黑,也不可能是不深思熟慮的匹夫,更不肯能是題主題目中所謂的智障了。

當你不能理解別人的行為的時候,大概率其實是你沒有理解別人的目的。

3樓:小豬快跑

因為曹魏代漢後,迎來了政治上的穩定期,沒有動亂的北朝,會持續的給南方兩個政權以壓力,在此條件下,兩個南方政權都不能保證自己在吃掉對方的過程中,不會讓北方的強者更加強大,因此,只能同氣連枝的共抗強敵。

吳蜀之爭,一定是在魏無力介入的情況下才會發生,否則誰也活不下去還爭啥?

4樓:雞哥

你東征孫權,打哪?拿荊州嗎?就算你打下來了,怕不是孫權前腳剛走,曹魏就從上面下來找你玩了,如果你運氣好能擋住曹魏,孫權又收拾收拾過來整你,這可不是三國志,拿下城池就能補充兵力。

至於北伐,你打下長安洛陽之後,北上南下任你選,還不用擔心孫權來偷取你的戰略成果

為什麼諸葛亮北伐令人感傷,而孫權北伐就令人發笑?

TCho 諸葛亮的北伐之所以悲壯,簡單概括一下,那就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八個字,具體到丞相北伐這件事裡面,有很多很多人,窮其一生而不得見的,夢寐以求的,人類最寶貴的品質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也是八個字。諸葛亮他做到了。悠悠蒼天,曷此其極 還是八個...

諸葛亮時北伐兵力和曹魏西線兵力對比如何?

ender wiggin 三國前期雍涼地區比較殘破,是沒法布置大量兵力的,後勤壓力太大。曹魏的主要思路是靠邊軍防守撐到中軍救援就能勝利。孚以為擒敵制勝,宜有備預。每諸葛亮入寇關中,邊兵不能制敵,中軍奔赴,輒不及事機,宜預選步騎二萬,以為二部,為討賊之備。按司馬孚所說,第一次北伐後曹魏加強了西線的防禦...

諸葛亮為什麼一定要北伐?

耽亮 以下是我諸葛亮不理解你們反對北伐的幾大原因 高帝明並日月,謀臣淵深,然涉險被創,危然後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謀臣不如良 平,而欲以長計取勝,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劉繇 王朗各據州郡,論安言計,動引聖人,群疑滿腹,眾難塞胸,今歲不戰,明年不徵,使孫策坐大,遂並江東,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計殊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