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如果不北伐的話,蜀國結局會怎麼樣?

時間 2021-05-10 19:57:31

1樓:方s

我主張不北伐,

1.三足鼎立既成,山川固險天成.

2.既是定下三國策,則可相機行事.

3.談談久守必失的問題: 前提是魏國一直是想象中的強大,想象中的攻伐不止,想象中的如日中天,想象中的司馬永固.

那麼好了,這麼強大和理念先進的國家,試想又有誰可抗衡,又有何抗衡的必要?直接一統,反而是最好的歸宿.那麼問題來了,魏真的如此強大嗎?

人多?唉算了吧,兩漢,人不夠多?曹操也說一人難打,而兩人易敗.

反過來說,諸葛亮如果足夠強大,也能帶領蜀國足夠強大,同樣也有一統天下的可能,而諸自恃強大,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蜀漢固然是問題多多,但哪家沒有一本難念的經?縱觀三國,單從君主的更易來說,蜀國相對還是穩定的.

至少最終蜀國的投降,沒有再次讓黎民塗炭,刀兵再起,也是有一定的歷史進步意義的.大言最終必敗必勝論者,總是從結果去反證源頭,犯了教條主義錯誤.

4.一說川蜀多才俊,可廖化為先鋒,馬謖守街亭,降將姜維被賞識,這又作何解?一說天府之國,民豐物饒,可交通閉塞,資訊饋乏,蜀人因陋就簡,不思進取,糧草接濟始終是不解頑症.

所以,不可輕信一家之言.更不可以偏概全,重點要點不分,事必躬親.從諸葛的神乎奇技,母牛牛馬,可以看出,諸葛亮只是個全棧通才,卻不是能精於政事軍要的領袖,說到底不過是一位成就頗豐的科學家而矣,力不核聚,焉能有最大能量?

主次不分,又怎可治理有序?該抓的不抓,該放的不放,該給權的不給.看似謹慎,實則眼界狹小,人與天耍小聰明,而不懂得無為而治,與民養息.

饋乏國力,僅為愚忠或仙遊於外或大權獨攬或別有'良圖'.那種蜀漢非諸葛不可的論點也是本末倒置的推斷.

5.舉全國之力,之命北伐,看不出丞相半點恤民憐生的善念,歷史,或生活,本來就是由巨多的不確定組成的,活好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什麼千秋萬代,一統江湖,全是痴人說夢.什麼叫偏安,什麼是王業?

不過是野心家的託詞.誰是誰的正統?忠漢還是恤民這也是立場問題.

憑什麼姓劉就代表正統?憑什麼就要玩了命地做奴才以全一己的忠臣良將的千古美名?野心乎?

私慾乎?強盜邏輯乎?

6.歷史自來,均由後人評說,別說什麼,你沒有諸葛之能就不要開口,你不了解當時情況也沒有說話的資格等等唯心玄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百家爭鳴,江河匯流,眾多的窺管也就可能觀其大貌.

誰也不是歷史的真實見證和全盤見證,但不能因此就搞玄乎論,認為只有他高深莫測,只有他所說才更體現真理似的.此番論調某不敢苟同.

2樓:袁了凡

結局可能會和劉璋一樣,被益川派給賣了。

諸葛亮死後,姜維在前面和鍾會打,後面鄧艾幾千人奇襲成都,然後成都尚有3w守軍。劉禪和譙周把姜維賣了,用光祿大夫譙周策,降于艾。

3樓:流浪的疾風

這個問題,好比上個世紀的台灣與大陸,台灣在當時軍費超過大陸,經濟發達,可比蜀漢,大陸則是四方皆敵,難以速勝,可比魏國。看看現在,當年能成為威脅的台灣,現在軍事實力能比得上乙個戰區的幾分之一?想想這個問題,不北伐的後果也就一清二楚了。

4樓:江小白

蜀國會亡國。

跟北伐無關,北不北伐蜀國都會滅亡。魏蜀兩中國人口差距十倍,蜀國根本輸不起,一場大敗就足以亡國失地。所以,以諸葛之才,打仗也只能中規中矩,不敢行魏延之子午谷奇謀。

魏延很氣憤,覺得被這個書生耽誤了,長恨己才之不盡。諸葛冤枉啊,人家丞相內心要多苦逼有多苦逼。你以為我不想出奇制勝嗎,不瞞你說,老子怕輸。

走子午谷,收益是大,萬一人家有防備,損失就可就太猛了。要是葬送了隊伍,連帶守不住蜀國,丞相我死後哪有臉面見先主。實際上,後來明末的農民起義軍領袖高迎祥就是學了魏延的奇謀,被孫傳庭堵在子午谷口,全軍覆沒。

蜀國丟了荊州之後就陷入了乙個死胡同,國力衰微,不北伐,魏國越來越強,坐著等死。北伐,又損失不起,不敢兵行險招,只能與魏國對耗,魏國恰恰就不怕與你打消耗戰。所以,北伐還是死。

當然,也不是沒有機會。如果蜀國國內搞得好,上下團結一致,苟到西晉八王之亂,或許有一線生機。

如果諸葛亮不心急北伐,打持久戰會興復嗎?

芝蘭玉樹玄阿胖 先用諸葛丞相自己的話回答一下這個問題。雖然後出師表作者存疑,但是觀點是沒錯的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是故託臣而弗疑也。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雲 陽群 馬玉 閻芝 丁立 白壽 劉郃 鄧銅等及曲長 屯將七十餘人,突...

如果諸葛亮真的取代劉禪成為蜀國之主,那蜀國有希望統一三國嗎?

不得鳥 諸葛亮算老幾?若是不稱帝那麼只能是倆個集團打群架,諸葛沒有皇家血統就稱帝這樣子魏國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召集天下志士討伐諸葛反賊了。他的人設崩塌,處境更加危難,手底下的人有極大可能造反,基本完蛋咯 陸仁依 真關心蜀漢的人會問如果給諸葛亮全盛時期的五虎或者給他徐達給他藍玉給他戚繼光會如何 不提岳飛是...

諸葛亮五次北伐耗盡蜀國國力,他為何不據險固守,以逸待敵?

俱往矣 春秋末期的吳國在孫武 伍子胥的謀劃指揮下以弱勝強 以少勝多戰勝楚國就說明了弱國只有窮兵黷武才有可能戰勝綜合實力遠在自己之上的強國,只不過因為不同的對手能力有強弱之分,應對之策有所不同,結果也就完全不同。春秋末期時楚國的令尹子常 囊瓦 率領20萬大軍在漢水東岸對3萬吳軍的作戰中主動進攻,結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