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時北伐兵力和曹魏西線兵力對比如何?

時間 2021-05-11 13:55:23

1樓:ender wiggin

三國前期雍涼地區比較殘破,是沒法布置大量兵力的,後勤壓力太大。曹魏的主要思路是靠邊軍防守撐到中軍救援就能勝利。

孚以為擒敵制勝,宜有備預。每諸葛亮入寇關中,邊兵不能制敵,中軍奔赴,輒不及事機,宜預選步騎二萬,以為二部,為討賊之備。

按司馬孚所說,第一次北伐後曹魏加強了西線的防禦,這會雍涼邊軍大概是二到三萬。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期肯定不滿兩萬的。而曹魏中軍大概10萬左右。

只要中軍救援,蜀軍肯定勝算不大,不然諸葛亮也不會退兵了。那蜀軍的兵力不會太多,大概五六萬的樣子。

諸葛亮的作戰目的主要是在曹魏中軍趕到前擊敗邊軍,封鎖隴右。能達到這個目標肯定最好,做不到的話也要破壞雍涼的戰爭潛力,使雍涼一直保持無法屯兵的狀態。

所以第一次北伐是蜀漢最好的機會,只要馬謖表現好一點,割斷隴右大概率會成功的,之後幾次北伐機會就不大了

楚聞賊到,乃遣長史馬顒出門設陳,而自于城上曉謂蜀帥,言:「卿能斷隴,使東兵不上,一月之中,則隴西吏人不攻自服;卿若不能,虛自疲弊耳。」使顒鳴鼓擊之,蜀人乃去。

遊楚說了,你隔斷了隴右,我就投降

諸葛亮死後,雍涼地區不依靠中軍支援也能擊退姜維,說明戰爭潛力已經逐漸恢復。姜維幾次北伐肯定連破壞雍涼的效果也沒達到。

2樓:兵臨城下

要出川就以前的道路和運力兵力不可能太多的。蜀漢本來戶口就不多,十抽一丁也就能湊個十萬人,這十萬人自然包括後勤運輸人員。不然的話十萬戰兵的糧食根本沒法運輸到前線。

曹魏那邊的後勤壓力則少很多,同樣十萬兵卒,用於後勤運輸的會少很多。另外曹魏那邊有調撥河南之眾,所以兵力至少可戰之兵肯定多於蜀漢。

3樓:本因坊道的

一家之言,不喜輕噴。

諸葛亮的五次北伐,能夠找到實際數字的是第二次和第五次,第二次是數萬人,第五次是十萬人,二伐關於人數方面的資料最全,先說二伐吧。

《魏略》:【亮自以有觽數萬,而昭兵才千餘人,又度東救未能便到,乃進兵攻昭,起雲梯衝車以臨城。昭於是以火箭逆射其雲梯,梯然,梯上人皆燒死。

昭又以繩連石磨壓其衝車,衝車折。亮乃更為井闌百尺以射城中,以土丸填塹,欲直攀城,昭又於內築重牆。亮又為地突,欲踴出於城裡,昭又於城內穿地橫截之。

】《三國志-張郃傳》:【司馬宣王治水軍於荊州,欲順沔入江伐吳,詔郃督關中諸軍往受節度。至荊州,會冬水淺,大船不得行,乃還屯方城。

諸葛亮復出,急攻陳倉,帝驛馬召郃到京都。帝自幸河南城,置酒送郃,遣南北軍士三萬及分遣武衛、虎賁使衛郃】

《三國志-明帝紀》:【十二月,諸葛亮圍陳倉,曹真遣將軍費曜等拒之。】

第二次北伐諸葛亮的主要目的是牽制魏軍,支援一下東吳的盟友,但還是出動了數萬人的規模,結合第五次北伐是十萬人,個人覺得,228年、231年、234年這幾次大規模行動應該都是八萬人到十萬人左右。

至於為什麼說第二次是牽制曹魏支援東吳,諸葛亮自己給哥哥的信裡邊有說明。

《諸葛亮文集-與兄瑾言治綏陽谷書》:【有綏陽小谷,雖山崖絕重,溪水縱橫,難用行軍。昔邏候往來,要道通人。今使前軍斫治此道,以向陳倉,足以扳連賊勢,使不得分兵東行者也。】

然後張郃所部三萬多人,加上守城的幾千人,還有曹真安排的援軍部隊,所以二伐是諸葛亮數萬對上四五萬魏軍。

再說最後一次,因為有實際提到的肯定更方便一些。

《三國志-諸葛亮傳》:【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於渭南。亮每患糧不繼,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

耕者雜於渭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

《晉書-宣帝紀》:【帝弟孚書問軍事,帝復書曰:「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

諸葛亮第五次北伐應該是出動了十萬人的規模,也是諸葛亮北伐規模最大的一次,而司馬懿方面的人數不明,但是不會少於諸葛亮,而且司馬懿還有增援部隊。

《晉書-宣帝紀》:【天子憂之,遣徵蜀護軍秦朗督步騎二萬,受帝節度。】

至於說為什麼會如此快速的到來,是因為四伐以後,司馬孚提出了乙個建議,曹睿照辦了。

《晉書-安平獻王孚傳》:【孚以為擒敵制勝,宜有備預。每諸葛亮入寇關中,邊兵不能制敵,中軍奔赴,輒不及事機,宜預選步騎二萬,以為二部,為討賊之備。

又以關中連遭賊寇,谷帛不足,遣冀州農丁五千屯於上邽,秋冬習戰陣,春夏修田桑。由是關中軍國有餘,待賊有備矣。】

意思就是說,諸葛亮每次來我們都幹不過他,所以等他到了以後再增援已經不趕趟了,我們必須設立一支快速機動部隊,諸葛亮一有動靜,馬上就過去支援,然後還要在那邊多種田囤積糧食,估計是被割麥子割慘了,所以秦朗的這兩萬人就是快速機動部隊,故而司馬懿的兵力大於十萬人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不會超出太多,保底估計十二萬人左右。

然後分別是第一次,第三次,第四次的分析,但是沒有具體資料,無法做到絕對精確。

《三國志-諸葛亮傳》:【六年春,揚聲由斜谷道取郿,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魏大將軍曹真舉眾拒之。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

】《華陽國志-劉後主志》:【六年春,丞相亮揚聲言由斜谷道取郿,使鎮東將軍趙雲、中監軍鄧芝據箕谷為疑軍。魏大將軍曹真舉眾當之。

亮身率大眾攻祁山。賞罰肅而號令明。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

】第一次北伐的規模應該是非常大的,《華陽國志》的作者本來就是西晉生人,而且就算巴蜀本地人,記敘的內容也有一定的說服力,而且還要分疑兵吸引火力,所以諸葛亮的兵力也該也不會是二伐那種幾萬人的問題,牽制作戰尚且數萬人,北伐肯定更加巨集大,諸葛亮的兵力大概能有八萬到十萬左右,具體是多少萬不清楚,但大概會是在這個範圍內。

《歷代兵制-三國》:【是時戶籍,士民異號,往往充兵之家,已非民伍。然諸葛治軍之法,師十二更下。張合之戰,在者八萬,去者願留。】

這裡雖然說的是四伐八萬人,但是一伐八萬人的可能性也很大,當然,這個東西並不絕對,畢竟沒有確切數字。

《三國志-曹真傳》:【諸葛亮圍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應亮。帝遣真督諸軍軍郿,遣張郃擊亮將馬謖,大破之。】

《三國志-明帝紀》:【魏書曰:是時朝臣未知計所出,帝曰:

"亮阻山為固,今者自來,既合兵書致人之術;且亮貪三郡,知進而不知退,今因此時,破亮必也。"乃部勒兵馬步騎五萬拒亮。】

張郃所部差不多五萬人趕過去支援邊關,曹真的大軍還在後面,但是沒等到曹真加入西線就是街亭失守,諸葛亮擔心腹背受敵撤退了,但是曹真和疑兵趙雲所部接戰了,所以魏軍方面應該是不少於十萬人的,畢竟曹真才是主帥,不會比張郃少,然後還有當地守軍,保底十一萬人。

然後是三伐,這一次北伐的規模很小,甚至諸葛亮都沒有親自參加攻城略地,魏國方面也沒有出動大規模部隊,就是一場小打小鬧。

《三國志-諸葛亮傳》:【冬,亮復出散關,圍陳倉,曹真拒之,亮糧盡而還。魏將王雙率騎追亮,亮與戰,破之,斬雙。

七年,亮遣陳式攻武都、陰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眾欲擊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還,遂平二郡。】

這一次,是在打陳倉失利後的第二年,馬上就開始的軍事行動,攻城的陳式有個萬把人就不錯了,頂破天兩萬人,然後郭淮準備帶領分割槽軍團支援,結果知道了諸葛亮親自出動,馬上就原路返回不打了,估計人數也不會太多,跟陳式的情況好不了多少,兩三萬人左右,郭淮要有個五萬人,絕對不止於直接跑了。

然後是第四次,剛才貼的《歷代兵制》的說法是諸葛亮出兵八萬人, 魏國方面沒有直接的敘述,只能夠知道曹睿不止一次的增兵,多於諸葛亮是肯定的。

《三國志-明帝紀》:【魏書曰:初,亮出,議者以為亮軍無輜重,糧必不繼,不擊自破,無為勞兵;或欲自芟上邽左右生麥以奪賊食,帝皆不從。

前後遣兵增宣王軍,又敕使護麥。宣王與亮相持,賴得此麥以為軍糧。】

所以總體來說就是,一伐諸葛亮八萬,魏國十一萬;二伐諸葛亮數萬,魏國四五萬;三伐屬於小打小鬧,一兩萬遇上兩三萬人;四伐諸葛亮八萬人,魏國方面十萬或十餘萬;五伐諸葛亮十萬人,司馬懿不少於十二萬人。

4樓:真三三無

蜀黑老揪著這個問題沒長進啊。

諸葛亮每次出兵,魏國都需要從洛陽調中軍,也就是諸葛亮給諸葛瑾的信中所稱的「河南之眾」去禦敵。

諸葛亮以弱當強無誤。

至於某些所謂的大v說什麼雍涼都督兵力有限的根本缺乏三國歷史常識。

5樓:「已登出」

有些人不要太搞笑太雙標。別以為一句:「魏在雍涼的守軍要分守各個據點」就能論證諸葛亮是以多打少!搞得人家諸葛亮不要沿途分兵保護糧道一樣!

至於具體到哪一伐?我認為也就三伐的蜀漢從頭到尾是以多打少,其他幾次北伐要分階段。一伐初期蜀漢兵力是多於魏,可是一伐後期呢?

二伐其實也同理。四伐五伐曹魏已經有明確的記載證明其實派出軍隊增援了。

《魏書》:初,亮出,議者以為亮軍無輜重,糧必不繼,不擊自破,無為勞兵;或欲自芟上邽左右生麥以奪賊食,帝皆不從。前後遣兵增宣王軍,又敕使護麥。

宣王與亮相持,賴得此麥以為軍糧。

《晉書宣帝紀》:二年,亮又率眾十餘萬出斜谷,壘於郿之渭水南原。天子憂之,遣徵蜀護軍秦朗督步騎二萬,受帝節度。

6樓:握中懸璧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要看看蜀漢的總體實力。在夷陵之戰損兵折將後,益州經過諸葛亮治理,實力有了很大恢復,再加上平定南中,總體國力達到了巔峰狀態。關於蜀漢總兵力記載如下。

計蜀戰士九萬,居守成都及備他郡不下四萬,然則餘眾不過五萬。(晉書文帝紀)

又遣尚書郎李虎送士民簿,領戶二十八萬,男女口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人,公尺四十餘萬斛,金銀各二千斤,錦綺彩絹各二十萬匹,餘物稱此。(三國志蜀書後主傳第三)這兩個數字差不多,第乙個是姜維北伐時期的資料,第二個是蜀漢亡國時的資料,時間跨度也不大。基本認為蜀漢後期兵力為十萬上下。

諸葛亮時期也應該沒有太大偏差。至於說北伐軍十萬以上那些記錄應該是不可靠的。

既然題主提到的是第一次,那就談第一次北伐。這一次諸葛亮準備了很久,肯定要全力出擊,除去各地守備四萬人,總數應該在五萬到六萬左右(包括趙雲偏師一萬人左右)。這也與一些史料吻合。

諸葛丞相誠有匡佐之才,然處孤絕之地,戰士不滿五萬。(默記)

亮率數萬之眾,其所興造,若數十萬之功,是其奇者也。所至營壘、井灶、圊溷、藩籬、障塞皆應繩墨,一月之行,去之如始至,勞費而徒為飾好,何也?(袁子)而當時魏軍在雍涼兵力並不太多,曹真被趙雲偏師牽制住,這肯定不是一支大兵團,否則就有力量分兵支援涼州,估計到不了五萬人,因為還得有兵力防守陳倉長安等地。

當時涼州有徐邈、遊楚、郭淮三隻抵抗力量,但是被諸葛亮四五萬人壓制,說明涼州力量也比較薄弱,頂多兩萬人。而且諸葛亮自己也說了在涼州魏軍兵力少。

大軍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賊,而不能破賊為賊所破者,則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諸葛亮集勸將士勤攻己闕教)再說張郃的援軍,明確記載是步騎兵五萬,但是他為了趕路拋下步兵輜重只帶著騎兵先到了街亭,預計不會超過萬人。關於張郃出征和街亭之戰的分析請看下面這篇文章。

而等張郃後續部隊趕到的時候諸葛亮應該已經撤軍了。因此魏軍倒也沒來得急發揮兵力優勢。

因此第一次北伐兵力對比為蜀漢五六萬,曹魏十萬左右。(曹真軍+涼州抵抗勢力+張郃援軍)

而後面魏國有了防備,兵力就更多了,肯定長期維持在至少十萬上下才保險,畢竟蜀軍戰力更強一些,雍涼不解甲,中原不釋鞍也是正常的。

晚三國名將錄

諸葛亮二伐的目的是為了牽制曹魏兵力,緩解東吳壓力嗎

必須說一句,諸葛亮不是聖人,能撈的話,肯定想撈的,沒撈到。魏略所稱諸葛亮幾萬人,肯定是不靠譜的。史書的兵力數字看看就成了,不要太當回事。然後這一戰就沒有更多的描寫了,說多了都是扯淡。與兄瑾書的時間是啥時候,這個問題很關鍵的,沒時間,那麼就全是扯。而且軍事行為有突發性,就算有時間,分析也不一定靠譜。扯...

曹魏在抵禦季漢北伐時先後投入了多少兵力?

簡文 是時朝臣未知計所出,帝曰 亮阻山為固,今者自來,既合兵書致人之術 且亮貪三郡,知進而不知退,今因此時,破亮必也。乃部勒兵馬步騎五萬拒亮。諸葛一伐 諸葛亮復出,急攻陳倉,帝驛馬召郃到京都。帝自幸河南城,置酒送郃,遣南北軍士三萬及分遣武衛 虎賁使衛郃,因問郃曰 遲將軍到,亮得無已得陳倉乎!郃知亮縣...

為什麼諸葛亮不斷的北伐曹魏而不是東征東吳?

徐二浪 拿下長安,關閉關中大門,就可以悶頭發展一波,就有了爭奪天下的資本!可惜這個初級小目標都沒實現!拿下荊州,正好被魏國和吳國夾在中間,會很難受,重蹈關羽覆轍的概率太高了!吳國沒有進取心,給他乙個荊州,他能樂到死!吳國中後期從來沒有表現出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魏國可不一樣,魏國無時無刻不想把蜀國和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