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算儒家嗎?

時間 2021-05-08 12:33:45

1樓:直江

你上完清北又去北美直博,然後回國來一親戚介紹,這孩子中考考上了哈三中。

這是罵你。對,你是有個相當好的高中畢業證書,你算不算有高中文憑,算。但誰拿這個實話說你這個人的屬性誰就是在罵你。而哈三中在你畢業那年的光榮榜上可以說哈三中出了個你,這沒毛病。

所以儒家可以說東漢魏晉雖然我們的重點班先經後玄,但還是抽到了不走經玄路線的諸葛亮這麼個ssr,還有幾個諸葛sr。

而諸葛亮奠定人理,諸葛氏縱橫三國,靠的可不是漢儒經玄教得好。

最後我出於個人感情說點激烈的,看不懂的可以裝沒看見。

但如果附中說是因為老師教得好才教出了冬馬和紗這麼個世界級鋼琴家,那就是范閑他爸范建。

貴校對世界鋼琴最大的貢獻是沒直接把冬馬和紗弄死。

2樓:嗓門大的人

用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來否定諸葛亮是儒家的方法簡直搞笑!自比管樂只能說明諸葛亮非常推崇管樂,如果這能說明諸葛亮不是儒家那就算完了,孔子也要被知乎的反儒鬥士開除出儒家了,畢竟孔子說過「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還有人用諸葛亮能力強,會兵法來證明諸葛亮不是儒家,這是什麼腦迴路?子路當過大將;子貢遊說諸侯,改變了東方諸國的局勢;子夏在魏國,成就戰國初期魏國霸業;唐代的姚崇、宋璟、張九齡、韓愈,元初的耶律楚材,明代的於謙、王陽明、張居正等都以儒學立身,以儒士自居。你們是不是因為他們有能力,能治理好國家就把他們開除出儒家了?

3樓:

如果他是儒家,肯定跟著曹魏,然後一輩子都在證明曹魏才是天道,才是眾望所歸,怎麼會選擇乙個最弱的。

諸葛亮應該算是自成一家,甚至可以算是反儒,或者是諸子百家大集合,儒家也是諸子百家大集合,只不過搞亂了各家的應用領域。

儒家將諸子百家一堆古代軍事、行政理論、治世道理等等一堆東西強行關聯到日常生活上,搞出一堆形而上、玄而又玄的東西,諸葛亮算是搞了個小範圍回歸,甚至你看到諸葛亮生平,有一種春秋戰國諸子百家復生的感覺。

看三國演義才會覺得他就是儒家,很正常,反正都是一脈相承,別管是啥,搞亂化、庸俗化就是了。

4樓:養豬醬

真正的人才從來不屬於任何乙個學派,如果你很NB,無論是哪家都搶著要你。周公、伊尹難道又是儒家了?人家也未必看得上儒家,然而多少儒生跪舔,奉為聖人,舔了幾千年,可怕不。

就算是孔孟,也是他們讓儒家偉大,而不是儒家讓孔孟偉大,即便是《莊子》也要蹭蹭孔聖人的熱度。儒家要吹偉大人物,讓人們覺得這些大人物都是我儒家的,就像現在那個拿著中國節日申遺的宇宙大國一樣。

丞相是個全才,儒家、法家、兵家、陰陽家搶著要,佛道也急不可耐的把塑像搬進寺廟裡,統治者也要在武廟裡供著。

然而丞相就是丞相,不屬於任何一派。

5樓:五味調和

強答。法家不就是軍國主義法西斯嗎,這麼看諸葛亮妥妥的法家,易中天也說三國都是寒門法家,袁本初才是儒家好嗎,亂世之時,盧植、鄭玄還不是乾瞪眼。

6樓:文聖

本人學疏才淺,無法引經據典進行考證,正好最近在看李澤厚的書籍,他提出的所謂儒學第三期和第四期的區分中涉及到了類似問題,就用他的理論來回答一下。

所謂儒學三期的劃分,是以港台新儒家的標準來對中國儒家歷史來進行分期,新儒家主要包括熊十力、牟宗

三、杜維明等三代四群十五人作為近現代儒家的代表,在他們的理論體系中,心性之學是儒家的正宗和精華所在,由此而來,以孔孟為儒家第一期,宋明理學的程朱陸王作為第二期,上述牟宗三等人為嫡傳的儒學第三期。這種劃分,排除了傳統意義上公認的荀子、董仲舒(西漢公認的「群儒之首」),更多強調的是儒學「內聖」的一面。

但李澤厚作為大陸儒家的領軍人物,他把荀子和董仲舒作為第二期儒家的代表,宋明理學為第三期。港台新儒家其實是所謂的「現代宋明理學」,他們和大陸的各種儒學繼承者和改良者們一起構成了所謂的第四期儒學代表人物。在李澤厚的這個劃分中,囊括了儒學「內聖外王」的完整體系,強調代表外王的荀子(禮制)、董仲舒(天人感應,大一統、奠定漢王朝意識形態基礎)。

在第四期儒學體系中,既然強調外王、制度、事功、政治、治理等層面的禮法實踐,當然也就包括了王安石、諸葛亮、張居正等具有卓越個人能力並在實際政治生活中立下赫赫之功的歷史名人。

如果儒家真的只有所謂的「心性之學」,在長久的歷史傳承中早就淪落成為了西方宗教那種超脫世俗生活的精神鴉片,也就不要提什麼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的源遠流長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只有內聖外王的有機組合,才能讓儒家內在的思想寄託在現實的政治社會中,伴隨著王朝更替一直演進,形成緊密結合的大小傳統,塑造中華民族共同的集體無意識,成為我們傳承至今的文化特性。

因此,諸葛亮算儒家嗎?如果以三期儒學劃分的標準,有了事功就不是所謂的「純儒」,當然會對他的身份有所微詞,朱夫子也曾經雞蛋裡挑骨頭說諸葛亮「不夠純粹」。但這種純粹的終極形態就是「平日袖手談心性,臨難一死報君國」的迂腐頑固的空談家。

明朝後期,政治糜爛,一幫子王公大臣面對困境毫無辦法,不能不說和儒學的清談導致喪失事功能力有關。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這是中國現在的口號,要選擇什麼樣的儒家道路前行,歷史已經給出了示例,諸葛亮算不算儒家,生活在現代的年輕人應該提出自己的見解。

7樓:

諸葛亮不算儒家,崇拜管仲樂毅,不治經典,天天研究的是兵法,縱橫術這些,留下來的作品也是兵法類,政論類的。

諸葛亮算兵法家,政治家,就是不算儒家。

舌戰群儒裡有人問過諸葛亮「治何經典」?諸葛亮說那是腐儒行為,他列舉了張良韓信等人,這些都不是儒家;諸葛亮就是在承認自己不是儒家。

諸葛亮不能講以儒家為主,因為他不治經典,我們歷朝歷代鑑定「儒」的時候,都是以這個為標準的。

當然後代儒家粉絲是永遠會把成功者都說成儒家的,這點他們還不如朱熹誠實,朱熹也只說諸葛亮「有儒者氣象」,沒敢說他是儒家。眾所周知,有什麼氣象只是說你象,並不是說你是。

我反對某答案套一番仁義禮智信就強加給諸葛亮儒家身份。眾所周知,盜蹠講過盜亦有道,按這種儒粉的庸俗劃分,盜蹠自然也是絕對的儒家,而且這種套路幾乎可以套用在任何名人身上,幾乎任何名人都可以挖掘出仁義禮智信的幾點事蹟來論證他是儒家,比如:

商鞅治秦,先難而後獲,這是仁;商鞅酬報孝公知遇之恩,是為義,商鞅定秦法度,是為禮,商鞅用計謀擒獲敵軍將領,是為智;商鞅城門立木,是為信。

所以按儒粉的庸俗劃分法,商鞅也是儒家了。

繼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話出自禮記,禮記是西漢戴聖編的,此時儒家經過董仲舒的推動已經成了統治地位的學說,才說的如此出世的話。

我們回頭看孔子是什麼想法?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孔子壓根沒有什麼治國平天下的雄心,在另乙個記載裡,孔子講「吾與點也」,很明顯孔子有避世的情緒。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任何有志於政治軍事者的通用理想,並非先秦儒者的理想。商鞅,范睢,吳起,韓信,豈不都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嗎?曹操又何嘗不是呢?

8樓:不吃魚的貓咪

他是政治家軍事家,不是儒家。

你要是把儒家定義為熟讀儒家典籍並且致力於儒學研究對此多有著述的儒家學者,那麼這一類人就非常有限,大部分人有別的事情做。

9樓:問道

沒有必要硬給人貼標籤。

亂世中生存,打天下,能當丞相的,必然是博覽群書,觸類旁通的,用俗話講怎麼好用怎麼來,門戶之見不可有。

10樓:大寫的將軍

養民如道, 修養為儒, 治國為法

這是【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

養民如法, 修養為道, 治國為儒

這是我理解的諸葛亮

總結: 可以理解為雜家

11樓:小劍劍

必須是儒家。

或者法家為其表,儒家為其魂。

不能因為「自比管仲樂毅」「長於治戎」就下定結論為法家,這些只是表象,只是形式。

儒家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才是丞相畢生的追求。顯然丞相人生的最高理想是「興復漢室,還於舊都」,而他「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這些種種「法家」行為只是實現自己儒家抱負的途徑罷了。

儒家講「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這尼瑪不就是丞相「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嗎?為了心中的理想,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不正是為後世的士大夫們就下了乙個道德的標高嗎?

儒家還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不正是丞相《誡子書》裡的「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嗎?我們很多人心中一定還有這樣乙個丞相——北伐成功,遷都長安,漢室復興,此時,丞相再次上書:

臣亮言,臣本布衣,久樂耕鋤,懶於應世。時先帝紆尊降貴,三顧頻煩,臣遂許先帝驅馳,爾來四十有一年矣。

天道自歸有德之人。陛下承先帝遺志,託臣討賊,故七出岐山,九伐中原,三下江左,四保荊襄,禽曹賊而還舊都,控孫吳以平天下。今陛下神文聖武,應天合人,外服戎狄,內修法度,處中國以臨萬邦,實則漢室之幸也。

臣償臨行謂弟均曰「汝躬耕於此,勿得荒蕪田畝。待我功成之日,即當歸隱。」每念於此,無不心之所向,身之所趨。然國亂歲凶,四方擾攘,臣不敢怠之。

今天下拱捶,四海昇平,有蔣琬、費禕等貞良拂於內,姜維、向寵等爪牙御於外,而今臣以耄耋之軀,恐難報效於陛下,誠願陛下允臣告老還鄉,餘生寄於草廬,終不負臣之初心也。

今當遠離,惟願陛下親賢臣,遠小人,知善惡,尚明德,不負社稷黎庶,不負漢朝二十四代先帝。臣亮泣而再拜!

12樓:奉旨填詞柳三變

這不是廢話嗎?獨尊儒術後,儒家在中國已經是政治正確了。敢叫板儒家就說明沒把利益階層當回事。堂堂季漢執政人物會傻到身份基礎嗎?

13樓:MakiriZolgen

這個問題要辯證的看。

本世界線諸葛亮鞠躬盡瘁,所以他是儒家。

假如某個平行世界諸葛亮行了霍光故事,廢了劉禪另立了魯王或梁王,怕是就做不得儒家了。

直說吧,儒棍差不多得了,說的好像諸葛亮如果沒有那兩把刷子你們還願意蹭他熱度一樣,他那兩把刷子和儒家有什麼關係,儒家教過他治國啊教過他打仗啊?難不成教過他搞發明創造吧。

我知道你們會說你們那身為紅白理事會會長的創始人的心靈雞湯言論集教會了諸葛亮鞠躬盡瘁什麼的——咋說呢,我不信鍾會和賈充讀過的聖賢書會比諸葛亮少,好吧。

14樓:週至

若一定要算,諸葛亮一定是法家。

為什麼?諸葛亮自己說的,每自比管仲樂毅。

管仲是誰,法家代表人物。

在看看他在蜀國的施政,諸葛亮認為劉璋父子對蜀國為什麼是儒教那套對士族和百姓太寬,賞罰不分。

所以諸葛亮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

從上面三國志諸葛亮傳的一段可以看出,諸葛亮在蜀國嚴刑峻法,但是他能以身作則,所以大家都沒什麼怨言。

當然有漢一代本身就是儒表法裡,漢宣帝劉病已的兒子漢元帝對他說「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

且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嘆曰:「亂我家者,太子也!

王道是儒家,霸道就是法家了。

諸葛亮是儒家還是法家還是道家?

道家大師兄 諸葛亮距離道家還是差別蠻大的。單從兩點來看,一是事事親力親為,小事也要親自過問,並非道家行事方式 二是死而後已,不能功成身退,並非道家歸宿,更何況還是嘔心瀝血累死的。 胖胖 首先要確定一下諸葛亮是 三國演義 中的人物還是 三國志 中的人物,演義中的諸葛是全能神的形象,是無法界定的。三國志...

黑諸葛亮嗎?

這首詞本身講得還行。關於諸葛亮的那部分,知道的人自然明白錯得多離譜,笑笑就好,沒必要興師動眾地到處掛人,畢竟只是小學語文課。國內top10高校的教師在課堂上還大談三顧茅廬純屬虛構呢,橫豎課程本身內容沒歪就成,說誤人子弟嚴重了。 柳七郎 草船借箭這個故事的確是孫權,但並不是赤壁時期,而是濡須之戰。不過...

王猛比之諸葛亮如何,是不是超過諸葛亮?

克拉克 王猛之所以投靠胡人,原因還是在於江南東晉的世家政治作祟,寒門出身的王猛來到南方必然出處手肘,東晉幾大士族必然會竭力消滅這個敢撬動他們勢力的傢伙,說白了皇帝都是傀儡,桓溫北伐也是為了擴大自己在朝廷的影響力,王猛投靠之,難道桓溫還能像苻堅一樣殺掉皇帝和士族大家改革新政,桓溫不是苻堅,他也是士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