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經常背後說諸葛亮膽怯,諸葛亮心裡怎麼想?

時間 2021-06-02 06:33:14

1樓:焦慶濤

諸葛亮其實心裡是看不起劉備的。劉備喜歡魏延,他把魏延逼死了。劉備遺訓不可重用馬謖,他公然抗旨。

劉備託孤重臣李嚴,最後諸葛亮也給逼死了。這種一再公然違抗先皇遺訓的事情。換做他人早被稱作奸臣了。

2樓:歷史與哲學

首先認為諸葛亮過於謹慎的不止魏延乙個,但諸葛亮和魏延的矛盾並非背後幾句閒話就能夠加深或者消減的。

魏延剛剛加入劉備集團時,深得劉備賞識,諸葛亮卻進言魏延生有反骨,今後必難以節制。可能從那一刻起他們的矛盾就種下了種子。

解釋一下啥是反骨。

之後,蜀國遇到了很多事情,龐統法正先喪、劉備駕崩、五虎將相繼去世,魏延和諸葛亮搖身一變成了資歷最老、最有能力的肱骨大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都站到了權利頂峰,也就使矛盾更激化,各自形成了自己的小圈子。

蜀國中和諸葛亮做對的人不少,託孤大臣李嚴、陳壽的父親陳式、投降派星象學家譙周、宦官奸佞黃皓等等,魏延也只是其中乙個比較強勢的。這些人雖然並沒有拉幫結夥,但我們完全可以相信,諸葛亮在後方各方利益的協調上做的並不太好。有說閒話的人也就很正常了。

之後便是楊儀了。這個人作為諸葛亮的直系手下與魏延鬧得簡直不可開交,據記載,魏延每次提出建議和方略,楊儀總會反對,兩人經常爭吵不休,魏延還曾用刀劍威脅過楊儀,楊儀竟然還被嚇哭了!要不是費禕從中調停,他倆必有一傷。

所以楊儀在諸葛亮這邊也說了魏延不少閒話,諸葛亮對這些事也是無可奈何。

之後的這件事,使諸葛亮和魏延的矛盾再次激化,那就是子午谷奇謀。魏延主張出兵子午谷偷襲長安,這與諸葛亮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謹慎戰略截然相反!但不管子午谷奇謀到底能不能成功,總之諸葛亮的一票否決讓魏延對他徹底失望。

再加上馬謖在一旁添油加醋地說魏延不識兵法,魏延肯定會在諸葛亮背後挽回自己的顏面,說諸葛亮過於謹慎。這一點諸葛亮肯定也能夠想得到。

還有就是諸葛亮與司馬懿在河邊對峙採用偷襲,結果被司馬懿反偷襲,死傷慘重,魏延對諸葛亮就更加心中不忿了。

再往後便是諸葛亮派魏延天天叫陣,可司馬懿就是不應戰,也讓魏延感受到他的黔驢技窮。

按照演義走的話,魏延打碎七星燈的事也可以算得上事件了。

但是我要強調的是,除掉魏延的是楊儀!

諸葛亮歿,秘不發喪,楊儀令費禕前往揣摩魏延意圖。魏延回答道:「丞相雖然身亡,但還有我呢,怎麼能因乙個人的死而荒廢天下大事呢?

再說,我魏延是何人,怎麼能受楊儀擺布,做斷後的將領呢?」

大軍都隨楊儀徐徐退卻,魏延大怒,日夜兼程,趕在楊儀大軍前面,所走過的地方都燒絕閣道。楊儀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劉禪說對方謀反,劉禪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到底是誰想造反,董蔣二人都擔保楊儀懷疑魏延。魏延先佔據南谷口,率軍出擊楊儀大軍,楊儀命令王平在前抵禦魏延。

王平罵魏延的先頭部隊:「諸葛公去世,屍骨未寒,你們這些人怎麼敢如此!」魏延大軍知道錯在魏延,不聽魏延的命令,都散了。

只有魏延與其子數人逃亡,逃到漢中,楊儀派遣馬岱追上了魏延並且斬了他,將頭顱獻於楊儀,楊儀用腳踐踏魏延的頭顱,並且罵道:「庸奴!你還能再作惡麼?

」於是誅滅魏延三族。

綜上所述,諸葛亮與魏延作為主戰派,諸葛亮必須借助魏延才可以北伐,而對這些背後的壞話諸葛亮也並沒有放在心上,真正的矛盾不在這裡。

3樓:300胖子

諸葛亮能說啥,還能把魏延拉黑全季漢禁言三天不成_(:з」∠)_

有些話和酒後吹牛皮指點江山是乙個樣,魏延說了也就說了,丞相真計較才掉價

4樓:龍王

也不完全是這樣,魏延確實有點小看曹魏的英雄人物,如果曹魏有像司馬懿這種人物先斬後奏,臨時違命襲擊,魏延還是很危險的。如果魏國朝政腐敗,嚴重依規辦事,魏延則能成功。子午谷確實有風險有一定的風險。

為什麼有人說正史諸葛亮比演義裡面的諸葛亮厲害?

上級騎士 因為想要吹。但實際上演義的諸葛亮有兩點,正史的諸葛亮就永遠比不上了。而且這兩點大家都很熟知,但容易忽略。第一點就是借東風,第二點就是七星燈續命。正史諸葛亮拿什麼打?七星燈復活嗎? 無所不知無所事事 瞎說的。演義裡的才是神化了,正史裡面的人很 普通 的。正史裡,諸葛亮不會打仗的,他被司馬懿吊...

黑諸葛亮嗎?

這首詞本身講得還行。關於諸葛亮的那部分,知道的人自然明白錯得多離譜,笑笑就好,沒必要興師動眾地到處掛人,畢竟只是小學語文課。國內top10高校的教師在課堂上還大談三顧茅廬純屬虛構呢,橫豎課程本身內容沒歪就成,說誤人子弟嚴重了。 柳七郎 草船借箭這個故事的確是孫權,但並不是赤壁時期,而是濡須之戰。不過...

魏延是被諸葛亮逼反的嗎?

愛吃生菜的小倉鼠 魏延這個人,長得也像關羽,脾氣也像關羽。甚至出身也跟關羽一樣,出自行伍中。傲上親下的特點也一樣。愛惜士卒而輕士大夫。兩人取死之道本質上也一樣。 孫勝 首先,在蜀漢官方後來已經給魏延平反了,魏延的行為沒有定性為造反。諸葛亮過世後,魏延同楊儀,姜維和費禕發生矛盾,兩方人同時上書成都,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