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史記成書於漢武帝生前卻包含「孝武本紀」,漢武帝的諡號是生前定的嗎?

時間 2021-06-02 13:55:45

1樓:海東侯孔方

《史記》並沒有《孝武本紀》。

按照《史記·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的記載:

漢興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內修法度,封禪,改正朔,易服色。作今上本紀第十二。

也就是說,按照《史記》原文,記載漢武帝的篇目是《今上本紀》。可見《孝武本紀》是後人改的。

另外,《漢書·卷六十二司馬遷傳》羅列了《史記》篇目,其中明確寫明了漢武帝篇目:

《今上本紀》第十二。

由以上史料可知司馬遷原文篇目就是《今上本紀》,並沒有所謂《孝武本紀》,自然也就不存在漢武帝生前定諡號為「孝武」這種事情。

2樓:太史公二世

目前關於「《孝武本紀》是後人改名還是太史公修改」的問題有兩種說法,但可以肯定的是漢武帝的諡號絕對不是漢武帝生前確定的(諡號和廟號都不能活著確定,曹睿倒是生前給自己確定了廟號,結果半年就掛了)。之所以會出現這個問題,在於太史公的去世時間至今沒有定論(班固在《漢書》裡沒有記載太史公的去世時間和去世年齡,所以這個問題成了千古之謎)。

目前史學界的幾種說法認為太史公的去世時間集中在西元前90年(漢武帝徵和三年)到西元前86年(漢昭帝始元元年)之間。因為漢武帝徵和二年(西元前91年)爆發了巫蠱之禍,太史公的好友任安受牽連被判處腰斬,臨刑前太史公寫下了那篇著名的《報任安書》(有說法說此文作於西元前93年,不過西元前91年的說法支持者多一些)。而且徵和二年太史公才完成《史記》,可見此時太史公還活著。

而在全文引用《報任安書》後,班固就寫道「遷既死後,其書稍出」。太史公從此在史書上沒有了記載,也不知道他的去世時間和原因。目前的幾種說法集中在西元前90年到西元前86年之間,而漢武帝死於西元前87年,所以太史公大概率死於漢武帝之前,自然不可能知道漢武帝的諡號是「孝武皇帝」。

如果他活到漢昭帝年間,倒是有可能自己改題目為《孝武本紀》;但現在的考證來看太史公大概率死在漢武帝之前,所以他自然不可能知道「孝武皇帝」,《史記》中漢武帝的本紀也就只能叫做《今上本紀》,而《孝武本紀》是後人所改名。

漢武帝為什麼選擇儒家?

在黑暗中尋找歸宿 根據雅思貝爾斯的軸心期理論來看,中國的軸心時期在春秋戰國,在軸心期,人的理性覺醒開始關注人而遠離神,並開始建構自己的形上學。儒家的形上學最早最系統的出現應該是思孟學派的儒家心性論,相對於西方塑造乙個外在的上帝而言,孟子把形而上的存在者內化為人的本心或者本性,然後提出了仁 仁愛精神 ...

漢武帝為什麼不重用董仲舒?

履霜 可能是董仲舒的治學與為人風格與漢武帝的性情差別太大造成的。董仲舒雖然名氣很大,是當時的 春秋 研究專家,儒學權威,但他治學十分 繁瑣 身上有一股濃厚的學究氣,有嚴重的教條主義傾向,類似於後世的程頤 朱熹一派的風格,聰慧的學生通常都受不了這種風格,更何況以雄才大略著稱的漢武帝了。例如,漢武帝問他...

漢武帝為什麼誅殺公孫遂?

北極光 業餘愛好者,簡單理一下哈。一開始北韓派太子出來投降,雖然帶了甲兵,至少都是擺在明面上的,本就是有誠意之降,而破壞了這個局面的就是荀彘和衛山。後來城外幾次作戰取得勝利,進入圍城階段,北韓又來降,這次破壞了一切的是誰呢?是公孫遂和荀彘。回過頭來看武帝行動的方略,他深知北韓地區不比南越或西羌,極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