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為什麼不重用董仲舒?

時間 2021-06-01 07:23:16

1樓:履霜

可能是董仲舒的治學與為人風格與漢武帝的性情差別太大造成的。

董仲舒雖然名氣很大,是當時的《春秋》研究專家,儒學權威,但他治學十分「繁瑣」,身上有一股濃厚的學究氣,有嚴重的教條主義傾向,類似於後世的程頤、朱熹一派的風格,聰慧的學生通常都受不了這種風格,更何況以雄才大略著稱的漢武帝了。

例如,漢武帝問他治理天下的大本大源問題,特別強調「朕欲聞大道之要,至論之極。」他卻神神叨叨地大談「天人感應」,還提出建立太學之類的具體建議,雖然也有一定的道理,但這並非儒家帝王之道的總綱和緊要之處,而是一些細枝末節的東西。相比之下,面對幾乎同樣的問題,公孫弘就簡明扼要得多了,就乙個字——「和」,可謂直指人心,把漢武帝撥弄得一愣一愣的,反覆揣摩後連連點頭,而後再細分為八條建議,點出治平天下的關鍵之處(一為愛民,二為治官)。

兩者比較,漢武帝當然與後一種風格更為相應。

除了治學,更重要的是為人處事的方式。

董仲舒為人處事的風格與他的治學類似,愛較真,對各種細節較為關注,堅持原則,十分「廉直」。這讓「內多欲而外示仁義」的漢武帝無法忍受(我只是說說,你還當真了……)。相比之下,公孫弘就「聰明」多了,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不較真,對漢武帝對種種作為盡到提醒的責任後就沒下文了(你不改我也沒辦法,反正我盡到責任了)。

換作是你,你會重用誰?

附:如何評價公孫弘這個人?

2樓:木木

《漢書·元帝紀》:「孝元皇帝,……柔仁好儒,見先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繩下。……嘗侍燕,從容曰:

『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

漢武帝為什麼選擇儒家?

在黑暗中尋找歸宿 根據雅思貝爾斯的軸心期理論來看,中國的軸心時期在春秋戰國,在軸心期,人的理性覺醒開始關注人而遠離神,並開始建構自己的形上學。儒家的形上學最早最系統的出現應該是思孟學派的儒家心性論,相對於西方塑造乙個外在的上帝而言,孟子把形而上的存在者內化為人的本心或者本性,然後提出了仁 仁愛精神 ...

漢武帝為什麼誅殺公孫遂?

北極光 業餘愛好者,簡單理一下哈。一開始北韓派太子出來投降,雖然帶了甲兵,至少都是擺在明面上的,本就是有誠意之降,而破壞了這個局面的就是荀彘和衛山。後來城外幾次作戰取得勝利,進入圍城階段,北韓又來降,這次破壞了一切的是誰呢?是公孫遂和荀彘。回過頭來看武帝行動的方略,他深知北韓地區不比南越或西羌,極難...

漢武帝為什麼要封禪泰山?

無非是標榜自己的功績,漢武帝封禪泰山情有可原畢竟他收復了很多領土,有實打實的功績,後面的宋真宗封禪泰山就沒什麼值得稱道的地方了,完全因為天書,漢武帝那個就像是羅馬的凱旋式,只不過耗資要大一些,也不是自己出征,但是決策也還是他決策的,也可以算作是他的功勞,因此我覺得他封禪泰山沒什麼好指責的,就是封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