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司馬遷,班固,司馬光,對漢武帝評價褒貶不一?而武帝晚期的巫蠱之禍司馬遷史記記錄的文字比較簡略?

時間 2021-05-06 17:28:44

1樓:太史公二世

我個人認為是太史公無法面對巫蠱之禍那個時代。

太史公是個典型的文人,激揚文字秉筆直書,文人大都是推崇英雄豪傑快意恩仇的,說直白點寫起來痛快。而太史公人生坎坷,對英雄尤其是悲劇英雄更加推崇,這一點以太史公寫的《李將軍列傳》和《衛將軍驃騎列傳》最有代表性。正如古人所言:

「史公以孤憤之故,敘廣不啻出口,而傳衛青若不值一錢。然隨文讀之,廣與青之優劣終不掩」。但無論如何,漢武帝前期是乙個英雄輩出俊採星馳的時代,是乙個開放包容積極進取的時代,雖然也有諸多黑暗傾軋,但總體還是昂揚向上的英雄時代,太史公寫起來自然痛快,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史記》記載漢武帝前半段歷史的部分酣暢淋漓、名篇多出,讀之可以下酒。

然而巫蠱之禍那個時代,漢武帝的統治已經接近暮年,當年的英雄衛霍、李廣、張騫等人都已經故去,朝堂之上奸佞弄權(江充)、外戚舞弊(李廣利、劉屈犛),漢武帝和兒子劉據父子失和,鉤弋夫人的異軍突起更是讓朝堂波詭雲譎。等到徵和年間,巫蠱之禍枉死無數,漢武帝和妻子兒孫骨肉相殘,而太史公本人也慘遭宮刑,這是乙個怎樣令人窒息、完全被爾虞我詐你死我活充斥的黑暗時代!英雄沒有了,豪情沒有了,開放沒有了,積極沒有了,有的只有勾心鬥角、只有黨同伐異,對於太史公這樣的文人簡直堪稱地獄。

這樣一幅情景,讓太史公那支寫慣了英雄豪傑、寫慣了盛世崛起的筆如何下筆呢?就算太史公不畏權貴秉筆直書,可是這樣一場父子鬩牆、屈死無數的人間悲劇,太史公怎麼下得了筆呢?就算是寫,他要寫得多麼窒息,多麼痛苦?

所以太史公不寫也許是對的,於他自己保全了自己的一代家名,於後人可以不必直面那場血淋淋的修羅地獄。我倒是寧可希望司馬光寫的是真的,至少黑暗當中還有一絲微弱的溫暖,儘管稍縱即逝。

2樓:

班固的漢書有關「巫蠱之禍」前面的,他多是照抄司馬遷的《史記》,而且班固修的官史,多少是要稱讚自己朝武帝的;

至於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寫得有關秦漢的歷史,也是抄《史記》的,而且刪減的更厲害,參考一下就行了,別太當真,這史書政治、道德元素較多,主要就寫給當時貴冑當教科書讀得,當時是宋朝也不怎麼打仗,想打也打不過,司馬光乙個文人自然覺得打仗勞民傷財,毫無用處;

漢武帝和司馬遷即使同時代,又是君臣關係,而且司馬遷一直在漢武帝的身邊,很多事都是他親身經歷的,所以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司馬遷雖遭宮刑,但他並沒有歪曲歷史,一直很客觀,「今上本紀」遺失了,但我們依然可以從《史記》其他地方看清漢武帝是個什麼樣的人,所以司馬遷的描述尤為客觀。要讀史書,先看史記吧,2000多年了,司馬遷和他的史記的名聲可不是吹出來的。

關於司馬遷為什麼對巫蠱之禍寫得比較簡略,是因為(1)這事沒完,不好說,用蔡明小品中的台詞說:「這事不能說得太細」,一些都那麼得急促 ;

(2)司馬遷在「巫蠱之禍」沒玩的時候就從史籍當中神秘消失了……

3樓:sven.freschu

史記的內容被篡改過,今天看見的不完全是司馬遷寫的。班固活在漢朝他有什麼評價自然可以知道。司馬光寫的通鑑還是有很強的政治意味的,他的評價只會符合他自己的政治傾向。

4樓:逆行齋

司馬遷的行文,帶有很強的個人色彩。歷史上的很多人物,在他的筆下,都改變了本來的歷史面貌。而《史記》又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通史,對後世的影響很大。

所以,司馬遷筆下的人物,就定格在歷史上了。

5樓:萌鐵鎚

個人意見

司馬遷在那個時候可能已經去世了,巫蠱之禍發生在武帝末年,而武帝本紀本身就是後人補全的,本身就是為了讓司馬遷可能未完成的武帝本紀完整,匆忙補充,再加上已經有了漢書(如果補全在漢書成書後),當然不會詳細記載。

如果補全在漢書成書前,為尊者諱春秋筆法啊。這點看看三國志三少帝紀就知道了,如果沒有裴松之,這段真的沒啥詳細的記載了。當然陳壽也不敢寫。

6樓:王靖海

因為歷史人物的評價褒貶不一本身就是乙個普遍現象,除非已經符號化,比如夏桀。

我們看到的《史記》也不可能是原版,至少是漢庭允許我們看到的內容。

7樓:中文百人一首歌牌

不清楚,等大神

個人覺得,司馬遷很難客觀評價漢武帝,畢竟有仇啊,司馬遷又不是那種奴性很重的人。看《報任安書》,能看出對漢武帝的怨念。

司馬遷是否應該感謝漢武帝賜他宮刑?

旋律 司馬家好像做史管好幾代了。他的父親就開始手機資料了。他宮刑之前,也已經立下志願。宮刑是因為李陵辯護,被死刑。出錢,被免一部分職務,才得以降為宮刑。也就是說,宮刑並不影響他的後來作為。當然受了刑罰,在身體及心理上都受到傷害。也許沒有宮刑,他能有更多的資源時間去完善史記裡面的一些不確定的資料。所以...

為何現在多認為《報任安書》是司馬遷寫於漢武帝太始四年(前93年)?

聶無歡 在戾太子案中,任安節制北大營騎兵,卻不救駕,坐觀成敗,待大局已定後,才發兵相助漢武帝。漢武帝晚年多疑暴戾,太子都殺了,何況他乙個投機分子。其實當時任安手中的兵力,有決定性的作用,他幫誰誰就勝利,非得做漁翁,結果被判腰斬。 輦道增七 認定 報任安書 寫於太始四年的依據就在題主引用的那段話裡 會...

司馬遷 報任安書 司馬遷為什麼不幫任安 人家都要死了給你寫信 卻回了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有很多人的回答,符合一般高中語文老師的說法。要司馬遷推薦任安自己或者說希望司馬遷為任安求情。其實此話大謬!我是高中語文老師。我不這樣理解。報任安書 中,若望僕不相師,而用流俗人之言,僕非敢如是也。這話聽起來很客氣。實際上就是說你來信指責我聽信讒言,與小人為伍,其實我並不敢這麼做。任安給司馬遷寫信的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