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鮮少有人覺得太宰治是自己作?

時間 2021-06-01 07:23:16

1樓:一座金閣

說實話,我看了太宰治的這本書,但很慚愧沒有看完,在此之前看了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我希望大家看一下,看完可能就了解是為什麼了,當然這只是我自己的看法。但作這個字有些誇張了

2樓:

人是不願承認自己的缺點的!很多看過這本書的人,或多或少在裡面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覺得和自己很像,如果認為太宰治作,就像是認為自己也是如此,這在我們內心是排斥的,是不認同的。

即使發現是自身主要的問題,也會先批判其他客觀因素,試圖洗清自己的罪名。我們不會也不能嫌棄自己!

3樓:阿浮

為了顯示自己思想境界高深,其實就是自己作。

他其實是很多人的另一面,所以他的想法我很感同身受,就像在讀我自己一樣,很心疼

但是我們生而為人了,就要對得起自己

所以另一方面我的確認為他作,沒毛病

4樓:古來征戰幾人回

其實……從某種程度上說,太宰治的某些事的確是作。

但是這種作是建立在本人清醒的,知曉自己在做什麼然而無力改變(或不想)的基礎上,構成了一種觀念,那麼就算他人指出這種「作」也是無力改變的。

就好像我們不應該說抑鬱症患者「作」一樣,雖然他們的很多舉動但從行為和結果上看很任性、無理取鬧,但是其背後的原因並不簡單。

而且,太宰也寫過很多正能量的作品啦,人間失格的最後也借老闆娘之口說葉藏是神一樣的好孩子,這算是黑暗中的一束光的感覺吧。

5樓:咖啡狐

的確很作,葉藏身為乙個議員的兒子,輟學、玩弄女人、沉迷酒精、嗎啡成癮,都是他懦弱的內心造成的。

葉藏的經歷是他內心的懦弱與社會的強大之間的矛盾,正是因為葉藏與現實社會格格不入,才會給人以「作」的感受。

而葉藏在「作」中走向自我毀滅,從乙個怪人變成神一樣的好孩子,是太宰治希望通過自殺逃避現實的體現。

太宰治將自己的失敗歸咎於內心與現實的矛盾,並通過葉藏的失敗再現了自己失敗的現實

6樓:乙個點

我覺得他不作。

人對沒遇到過的事是沒有想象力的。

你對太宰說快樂是什麼感覺,他沒體驗過,那就沒戲。

這點我本人也是反覆鑽了很久才反應過來。有許多「說不通」的人,我不懂為什麼我表達能力那麼好,他們卻觸不到。

世上的人看起來密密麻麻,其實每個人真正能接觸到的人和事非常有限

我覺得最為悲涼的事,就是人長大後,有行動力和自主能力後,卻沒法從孩童那時期抽出來。

有許多厲害的作家成功挑戰了自己。比如毛姆,倔強到七十多還可以寫《刀鋒》,他自身有痛苦,也是孩童期帶來的,所以他走南闖北地去旅行,戀愛,寫作。三毛因為遇到了荷西,七年自閉症女孩露出了笑容,要不是荷西早逝,三毛會更幸福。

悲涼調的王小波遇到了李銀河,李銀河這種奇葩的先鋒女性,太小眾了……

島國當時那環境,就讓人覺得壓根不會有更自強更堅韌的人。曾經是有過的,他們的歷史裡,明治維新是很明朗的,阪本龍馬的畫風跟他們整個民族基調都不同………結果這運動最後還變質到失敗。

他們就喜歡弱小的事物堅強美好,或凋零,來歌頌這個。知道我啥感覺嗎?—— 好抑鬱的感覺。

在我接觸的性格纖細的抑鬱者裡,他們「很大程度的堅強」,還是「軟弱」的,但這就是他們心中已經到可以歌頌的地步了。我就有點跌眼鏡……他們想象不到更堅韌是什麼模樣,想象不到談何理解。

自卑至深就是自戀自憐了,軟弱是件很苦逼的事,我也不懂怎麼讓軟弱的人不去害怕衝突,不去害怕他人的報復與攻擊。

7樓:魚合昏

其中有為數不少是類似於「太宰治這麼喪(作),為什麼有人喜歡?」「看完人間失格只覺得太宰治是在無病呻吟?」「人間失格這本書真的不是在矯情嗎?」……

老實說我看到這些心情不太好。雖然也沒有去答去反駁,只是翻過去了,但還是,有點惱火。

「鮮少有人」?我不這麼認為。可能是我看見過不少戾氣比上更重的提問,已經對《人間失格》所引來的熱潮抱悲觀態度了。

太宰先生代表作《人間失格》,對一部分人來說是非常容易引起共鳴的,每乙個字彷彿都立在心尖上。而「玩物喪志」的理解,可能有人吧,但我絕不敢苟同。

《人間失格》我看到的更多的是深剖內心的獨白,從每乙個心理的隱秘轉變中,細膩地將掙扎、痛苦、絕望呈現出來。但在此之前,太宰所做的是,描繪出「希望」。

陌生的、不用再擔心敗露的臨海的新學校與櫻花;畫出了滿意而怪異的畫像,被預言會成為了不起的畫家;樸素和善的女招待;毫不忌諱,將他叫做爸爸的女孩;可愛純真的妻子……他描繪出乙個又乙個希望、轉機。

但這一切終究是無謂的,這一切都淪為了可悲的犧牲品,他只得譴責自己,用罪惡感填滿內心。他的生活仍繼續墮落。所謂的片刻的光明根本無力扭轉社會的黑暗,無法驅散他內心的陰霾。

一切都恍然消散,只有痛苦每日俱增

悲劇是將美好的事物毀滅給人看。《人間失格》為何絕望,是因為它核心寫的是這件事。

「我這一生,盡是可恥之事。」如若全書只將自己的悲慘一一列來,會有更多人說它「作」。但不是這樣的,為什麼不覺得它「作」?因為我看見了那一絲光明,也看見了光明的破滅。

有了希望,才有絕望。

波德萊爾寫到,「我的人生如同暴風雨般,雖然Sunny也曾不時地照及這裡那裡。

太宰亦然。他能夠在《逆行》中表達自己逆眾人而行,堅持自己對於文學的理解的態度;他能夠在《女生徒》中寫下「我好想美麗地活下去。」;他能夠寫出《奔跑吧梅勒斯》,為了他對人世仍存的一些信任。

這些都是他的「希望」,而到最後這些都已逝去,他失去了活下去的資格。他大可以作為乙個行屍走肉活下去,麻木空洞,對社會的朽爛不管不顧。但他根本不認為那是「活」,所以他說自己已喪失了為人的資格,他選擇真正的死去。

但即使在這時,他也說「讀者們……請帶著勇氣走下去!切勿絕望,在此告辭。」

所以我不覺得他「作」,反而覺得他過於真實。他如同每個經歷過掙扎的人一樣,有過執著有過憧憬,但他無法擺脫痛苦。

所以你看呵,我將自己交給痛苦。

可是,「當我真正痛苦,禁不住發出呻吟的時候,別人又說我是偽裝成痛苦的。」(《斜陽》)

我因為痛苦,所以無法積極正確地活下去,只好將自己塑造成玩世不恭的形象,只好「失格」般的暫且「活」著。

沒看到希望的破滅,沒看到掙扎,只看到墮落,只聽到呻吟。為什麼會覺得他「作」,覺得他是「假裝痛苦」?就因為此。

若是真的「鮮少有人」,那可能是真的有許多人,都曾掙扎過。

8樓:方休

視角問題

之前在抗壓吧裡的乙個帖子看到過,人家也是認認真真看完書了的,但就是覺得他作。

在知乎微博之類的地方就不會有人說這樣的話。

(本人談不上喜歡太宰,但他的很多文章還是看過的)

為什麼太宰治會最後還是選擇跳海來結束自己的生命?

陳圓 他跳海。那是因為他內疚。葉藏呢,書中的葉藏呢?他為什麼要跳海?他為什麼感到內疚?他死了之後誰是最大受益者?不要以為死掉了就可以瞞天過海。 風舟 太宰治大概不是跳海,而是投入玉川上水?而且他和那個女招待也不是跳海,而是服毒,然後在 人間失格 裡被他描繪成了跳海,這也從側面反映出Dazai對投水這...

太宰治為什麼會在作品中總稱自己為美男子或是出現美男子?

風紀扣 因為,同時代的都太醜了,不能以現代眼光來看,畢竟那個時代,日本人又矮又搓,長的高的太宰治已經比一堆二等殘疾強了,何況他出身名門,長相也是很錯的,那時候可沒有化妝什麼的,現代的小鮮肉卸妝後,嚇死人的都有,何況那個沒有化妝的年代,妥妥美男了,畢竟有眾女願意和他一起赴死 長的跟猴子一樣,女的就不是...

太宰治的 生 是為什麼被翻譯成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的?

雖然傾盡全力的生活,但是還是這種 苟延殘喘 樣子而感到抱歉吧。I am sorry that I was born.悲 LanKingVan 或許是覺得世界太殘酷,因為作為人卻改變不了這樣的世界而感到抱歉 亦或許是自己活成這般模樣,有愧於心,而感到抱歉。比較喜歡後者。 小印2018 生而為人 不如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