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改革普通話,增加入聲嗎?

時間 2022-01-02 18:08:28

1樓:李溯本 Unancha

更重要的是先把陰平、陽平、上聲、去聲的調值,從燕語的 ā á ǎ à 改回洛語的 ā ǎ à á 吧!

青島二中,二十八宿陣:長大後你做過哪些「童年報復性補償」的事?

木曜金曜

土曜日曜

月曜火曜水曜東

青龍角木蛟

仲華超亢金龍

薛龍氐土貉

郭徐房日兔

房棟心月狐

王璽超尾火虎

郭紫傑箕水豹

李溯本北

玄武鬥木獬

孫興信牛金牛

劉夢捷女土蝠

金山虛日鼠

徐洋危月燕

劉潤澤室火豬

吳際壁水

衣勝龍西

白虎奎木狼

王謳勱婁金狗

邵寧胃土雉

王浩昴日雞

劉克勝畢月烏

曲志瑋觜火猴

唐晨參水猿

丘永昌南

朱雀井木犴

劉上鬼金羊

劉若陽柳土獐

孟慶彬星日馬

朱清濤張月鹿

張棟翼火蛇

孫曉軫水蚓

黃克國壁:中古擬音 pek → 壁水 → 熊貂(狼獾)Gulo gulo

熊貂畢:中古擬音 pit → 畢月烏 → 烏鴉 Corvus spp.

烏鴉不過普通話可以「壁」拼作<bik>而「畢」拼作<bit>就行了?

對應的陽入就拼成<big>和<bid>吧:原先聲母的對立,轉移到韻尾的拼寫上?

這種「新普通話」的入聲設計為有韻無調:陰入調值近陰平,陽入調值近陽平。

附,烏鴉的一種:達烏里寒鴉 Coloeus dauuricus

達烏里寒鴉

古漢語「烏」和「鴉」還是有區別的:全黑的烏鴉叫烏,而黑白兩色的烏鴉叫鴉吧~~

2樓:

我中原已經至少從唐朝中期開始就逐漸拋棄入聲尾巴了,時至今日歷經唐宋元明清1000多年,憑什麼讓我中原說乙個1000多年都沒有存在過的、你們又人造的語言?我中原堅決不答應。

與其這樣,不如參考2023年前的中原話。強烈建議改革普通話,在普通話裡增加復子音,反正我中原大批字詞現在復子音還沒死透。

布巾,跟著我讀布glin

胳肢,跟著我讀 glao肢

這樣才正宗。比復子音晚2023年的入聲算個屁,太不正統了。

3樓:孩子啊去青山

我覺得普通話已經能很好地契合古代詩詞和文言文的韻律了,我在b站上聽過一些「古漢語」,聽起來更像越南語或是泰語,要麼像鳥語,要麼就是像嘴裡含著一口痰,說實在的,連基本的韻都壓不了,太可笑了。

4樓:Seine Freiheit

這不就是老國音嗎?

在現有的物質條件和集權管理手段下,不計時間成本,把老國音撿回來當作新課標普通話標準並非不可行。甚至我覺得尖團分開都可以。

但是,你該制定怎樣的入聲標準呢?是-p、-t、-k三大塞音韻尾分開,還是照搬一百年前老國音的統歸-h方案?這樣的標準我覺得根本吵不出來。

畢竟,增加入聲對於以北京語音為基本音、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普通話來說,是一種復古操作,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呢?為了拉近與中古漢語在音韻上的聯絡,以便更順口地朗誦唐詩宋詞嗎?如果你用了入聲韻尾合併方案,那麼這對押不同入聲韻尾的古詩詞誦讀並沒有多大幫助。

如果你堅持完整的三分乃至更多的分法,那麼不光官話方言區,連晉語區、吳語區這些已經合併入聲為一韻尾的方言區的人民學習普通話也會徒增難度。這種操作就吃力不討好。

所以,從方便全中國人民交流的功利角度看,沒必要增加入聲。

5樓:daniel

不用普通話,那當我廣州人與上海人碰一起怎麼交流?

普通話可以不採用北方話,但總得有一種語言讓來自不同方言語的人在一起交談。比如我們廣東,當廣府人台山人東莞人碰一起總是會用粵語的普通話:廣州話交流。

普通話是否應該簡化?

woq 不請自來.可以不簡化,但你說的那幾樣當作自由變體讀嘛。畢竟同時混這三條的方言其實也不多,西南官話和江淮官話裡面多一點。另外方言這方面不要搞南北對立,區分 真 蒸 的廣東三大民系怕是不服,區分平翹舌的無錫話昆明話也不服. Jacky 沒有必要為了一部分人的語言習慣而改變固有的標準,因為標準本身...

普通話美嗎?

方言也都用漢字就不說了。只從普通話發音來感覺,嘴活動挺大的,好多音發準要咧大嘴,不咧發音就黏糊了跟北京話一樣。不美觀也不好聽。而且,不知道普通話挑音色還是怎麼樣,大學非普通話土著的同學說普通話,特別是發言的時候,聲調極其的高,好難聽。 Coprophagist 聽起來軟,但是刺耳,屎音 翹舌 兒化音...

普通話有重音嗎?

louzhiguo0000 1 如果指的是強調某一成分的重音,應該所有的語言都有這種現象。2 人們說漢語時不是乙個個字地說出來的,而是大致上以兩字或三字組合的方式說出來的,這種組合有的是固定的,有的是臨時的,有的是不能間斷的,有的是可以間斷的,有的組合節奏明確,有的就不太明確。但是這種雙音節和三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