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中,為什麼張仲景對病症的原因沒有過多的分析,而著重說了症和方?

時間 2022-01-05 12:01:52

1樓:

古代可沒有現代的科學體系去驗證科學猜想.

他不說病症原因是因為他真的不知道,或者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論了,但不敢寫!因為沒有實驗方法去驗證,寫多了是害人.

但是症和方這個東西是肯定的,什麼症用什麼方是沒錯的.

假如內經這些東西真的能解釋原理,

那為什麼中醫那個派這個派,搞得跟宗教一樣?

中醫要走向科學,但現在的科學也不能完全把中醫理論說明白.

2樓:Tia

因為拿中醫這一套解釋原理就是扯淡,古代人又不是傻子,堂堂名醫寫那些玩意兒自己看得下去嗎?

唯有什麼症狀該用什麼藥,這種相對客觀的東西才是治病的真實手段,寫書傳下自己的本事必定要寫這些內容。

3樓:樂簡

我認為是推導出來的,像幾何學那樣根據一些基本公設公理,推導出來。(這不是我個人的猜想。

方與症之間存在邏輯關係。這是《傷寒論》不同與其他任何一本醫書,其方與症的對應關係是通本可見。

那麼方症之間如何對應,應該就是六經辯證與六氣辨藥體系。

簡而言之。人體是個流形,天地也是,萬物也是。在拓撲學意義上是同胚等價的。

4樓:中端使用者

因為那時候的醫學還是很實在的。

後來太多的考不上功名的讀書人,為了餬口來當醫生,就扯進來很多玄之又玄的東西。所謂不為良相便為良醫。這句話不是說當不了好的宰相就當好的醫生,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當不了宰相只能當醫生。

百無一用是書生嘛。

所以後來的中醫理論越扯越遠,效果越來越差。

5樓:野路孤

我不知道張仲景是怎麼想的,也沒有人知道張仲景是怎麼想的。就我的認知來說,這是一種高明的方式,極其高明。

首先症狀都是現象,解釋乙個現象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將原因落在物質上,就像現代醫學,通過物質基礎告訴你,為什麼出現這個症狀,比如:症狀A是因為長了個異物,為什麼長異物呢?因為某細胞異常?

為什麼某細胞異常呢?因為基因照成的,到這仍然可以繼續問為什麼。把原因落到物質上可以讓我們認識到更細微,更多的物質及現象,但這就是個無底洞,永遠得不到乙個可以終結的答案。

另一種是將原因落到邏輯上,比如說症狀A的原因是氣虛,氣虛的原因是脾虛,脾虛的原因是火不生土,火不生土的原因是木不生火,木不生火的原因是水不生木,水不生木的原因是金不生水……這就陷入了自洽性的閉環邏輯,永無盡頭,極易脫離現象本身,而讓邏輯變的幾乎沒有了現實意義。

傷寒論裡,就避開這兩個坑。直接從現象下手,將症狀組抽象出概念,比如ABC三個症狀同時出現,叫α病;EFG三個症狀叫β病;QWR三個症狀叫γ病……,然後通過αβγ……,很隱晦的抽象出了人體的生理和病理。因為隱晦,所以大家得不到乙個完全相同的理解,理解不同但各有各的臨床佐證,於是出現了不同的流派分支,這樣就可以衍生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後世。

難道不高明嗎?

6樓:

有乙個很有趣的事情是,造紙術發明之前的書,語言文字都極為精煉,而造紙術大規模應用之後,則魚目混珠,泥沙俱下。漢代之時,文字都時刻在竹簡之上,行文記錄困難,所以文辭優美精煉,內容又極為充實,少衍文,而重事實。

7樓:athran

因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大道不可以說出來,一說出來就錯,說多錯多。有些事情是只應該上天知道的,乙個凡人要是能窺得其中一二,可能都難承其重。要是把知道的早一點到處說,可能會被天收的。

8樓:海香堂

傷寒論寫作的目的就是讓老百姓看了書就能快速的給自己治病。

如果把背後的醫理都寫出來,內容就太多了,而且會更難以讓當時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老百姓理解。

當時畢竟是在主偏上刻字的,能少寫幾個字就少些幾個字吧

9樓:樂修齊

經方時代就是如此吧,都是某某方治某某症,很少見析理。而且張仲景本身就是個迷,醫術這麼高,當時史書卻無記載,從古至今張仲景用藥處方都是獨乙份的存在,其嚴謹思維更像是現代人。

10樓:談無慾

那你了解一下婁紹昆,黃煌吧,還有日本的漢方派,方證本就是自古以來的乙個大流派。建國後以溫病派為主流的一家才讓辨證論治佔據統治地位,

11樓:畸人乘真

1,問題的根本,是在於對內經和傷寒論的核心理論認識缺失所致。而這個核心理論的分析方法就顯得是中醫脈門了。

2,仲景是從寫書講理論的角度下完成的,內經也是講理論的角度完成的。當時的環境,或者都對經脈變動後的為什麼都比較懂了的。而仲景之後,這些基礎認識,都丟失了。

3,所以,內經和傷寒論,並沒有告知過多的為什麼,但記錄了這個變化現象。在丟失對核心理論的認識之後,則形成後代祖師爺,只懂得抓主所謂的主證和客證,而應用仲景的方證。而這個應用,也能奠定傷寒論的權威地位。

4,正確的玩法,應該是後人要把這個核心理論的分析方法搞懂,進一步補充相關的資料的。但是,天公不作為,天公不作為,天公不作為。。。

5,人體有一套經脈系統流轉的規律,這是內經和傷寒論告知的核心理論,濃縮於歸一圖了,可幫助分析經脈淤堵和中藥的作用意圖。但是,自仲景之後,就還沒有祖師爺弄懂過這個核心理論,,,請珍惜歸一論突破的歷史機遇。。。

6,一幫貨從來沒有進入過傷寒論的核心,搞不懂仲景的傷寒論,就唾沫紛飛地說仲景不懂傷寒。。。。

7,冠冕堂皇,套路無情。昏睡千年,頑童獨醒。精武堂前,左右互競。北斗生輝,暗黑卻停。蒼天清肅,藏德歸精。

12樓:人傑

《傷寒雜病論》最大的問題是,這本書成書於公元200年,但現存最早的版本是見於《千金翼方》卷九卷十里記載的內容,這已經公元680年了。完整全本現世要到公元2023年林億編修宋版傷寒論金匱要略,而第一本注釋本要到三十年後成無己的《註解傷寒論》

一本書成於戰亂年代,作者逝世不久即散軼,天下太平後再重新搜尋天下抄本整理成冊,而後銷聲匿跡400餘年,再再現世又是400年,才有了通行傳世版本

這怎麼說呢。。。知道紅樓夢嗎?成書那會已經是清朝太平年景了,而且我們知道作者嘔心瀝血刪改十次。作者離世後沒多久原著就散軼,只能留下前80回,距今不過258年。

所以誰知道我們現在讀的是高鶚的紅樓夢,還是癸酉石頭記

13樓:王旭競

因為有整套黃帝內經做理論支撐。

但可能你看得少,思考得少,所以不能明白這兩者(內經和傷寒論)一脈相承的關係。

雖然你可能發現不了,兩者是一起懂的,但是,你肯定能發現,兩者是一起不懂的。

14樓:一天一天

請認真閱讀傷寒論的序言。

序言裡已經作了說明,傷寒論在成書過程中參考了靈樞、素問、胎臚藥錄、難經等書。

而你所疑惑的「病症的原因」(醫理),這些在黃帝內經裡都有非常詳細的描述。

所以傷寒論沒必要著重分析病症的原因啊?

此外,張仲景的著述除《傷寒雜病論》外,還有《辨傷寒》十卷,《評病藥方》一捲,《療婦人方》二卷,《五藏論》一捲,《口齒論》一捲。

這些著作裡也許存在張仲景對於醫理、藥理的論述,但遺憾的是,這些書都已經失傳了。

為什麼《傷寒論》的地位無人可以撼動?

客歸水雲鄉 張仲景是太守,執政一方,能夠整合更多的社會資源。我倒是很期待現代能夠出來新的突破性的更加科學的中醫病理,藥理的有關研究著作。傷寒論也是站在前人的的肩膀上出來的。為什麼中醫發展好像有了侷限,或者遇到一些瓶頸,確實是值得人深思的。是研究的力度不夠,研究的方向不對,還是研究的方法不好,還是研究...

《傷寒論》中為什麼發汗時,微似有汗為最佳,而大汗出病不癒?

發汗的目的是讓太陰解除對太陽的限制管控,手段就是幫助完成熱量的蓄積以此讓太陰鬆解,微似有汗就表示管控已經解除了,而從微似有汗漸進到大汗出,是乙個體內熱量逐步增加且增加速度超過散熱效率的過程,藥材的藥力只有在完全發揮後才算表達完了它的影響,當藥效完全呈現後出現了大汗出,意味著體內的熱量已因藥力影響而極...

《傷寒論》中到底什麼是結胸,什麼是髒結?在臨床中應該如何診斷結胸和髒結?

業餘傷寒愛好者 按之痛,我覺得在中脘穴到上脘穴中間範圍。因為我誤用下法產生痞證,心下痞位置就在上脘附近,可以明顯感覺到那裡憋著一塊氣特不舒服,叩診有濁音。129條的時時不利,應該是傳抄失誤,為下利。舌白苔滑者,難治。可能是說髒結的症狀脈狀都告訴你們了,然後那裡用了個句號,如果這人的舌診顯現又是白苔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