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傷寒論》的地位無人可以撼動?

時間 2021-05-12 02:10:46

1樓:客歸水雲鄉

張仲景是太守,執政一方,能夠整合更多的社會資源。我倒是很期待現代能夠出來新的突破性的更加科學的中醫病理,藥理的有關研究著作。傷寒論也是站在前人的的肩膀上出來的。

為什麼中醫發展好像有了侷限,或者遇到一些瓶頸,確實是值得人深思的。是研究的力度不夠,研究的方向不對,還是研究的方法不好,還是研究沒有得到認可和發揚傳承?是社會的問題,還是人的問題?

2樓:第一大宗師

因為這個傷寒論,是建立了數碼體系的。即,太陰、太陽、少陰、少陽,也就是後世四象線模型。

那麼四象之間有十二個對立關係,以傷寒來論,作為總綱來說也就蔚為大觀了。辯證十二法,從模式上就碾壓西方,畢竟這是有數理模型的。模型可以推演無窮,自然有地位。

中國許多學術,世俗終究不懂。失傳太多,也沒有人去研究。究於字面,自然無門而入,噢!

3樓:劉呆

電影大明劫你看過沒?裡面吳又可發現用傷寒論的理論解釋不了當時明末的瘟疫於是出現了溫病學說。現在中醫的研究方向都錯了,現在一直研究怎麼與現代醫學相溝通,乙個自然科學乙個社會科學怎麼溝通?

應該研究中醫理論,現在中醫理論還有創新麼?

4樓:

因為《傷寒論》是一本通過千年來人體實驗總結出來的一本醫學手冊,是實踐科學,而後世中醫學大多是一些通過各種概念堆砌 ,如陰陽五行,五氣六運等主觀臆測,人為製造出來的醫學。

現代中醫那就更不用說了,總而言之,中醫學一直在走下坡路,如果以時間為序列就是,

漢代以前以治病救人為原則的疾醫為主,

漢代以後到明清陰陽醫為主流,

至於現代中醫,除少數以外(既有醫德又懂傷寒醫術高),基本以藥販子為主,就是賣藥,玩命的開方子。

章太炎也說過中醫之勝西醫,唯獨傷寒。

5樓:fei

因為三國時期人口減少十分之九,到晉朝蒐集整理到的沒多少了。後人要從頭搞起,又覺得搞的比這兩本差太遠,所以就沒另起爐灶。溫病學很多都沒有效果,只有幾個方子還行,好多最後還是要靠白虎湯,跟傷寒論並列不了

6樓:道不可道

傷寒和溫病都是中醫史上絢麗的瑰寶,因為最重要的是一種疾病的傳變過程,祖師爺們意識到了,並且發現了規律,給了方子

還有一點就是,方子的應用要比經典裡論述的多,範圍要大

7樓:

先不說教材把這本書提到了「系統運用理法方藥的第一書」的高度這件事,也不談現在有點火的「經方」熱,就說乙個方藥運用上的事……當你聽說過或見過一種通俗點說叫作「表證攜帶」的毛病後,就知道《傷寒論》為什麼這麼屌了:這種毛病症狀很多,看上去像內科雜病,但用臟腑辨證等方法施治又無效,但若施以《傷寒》方藥,卻會有奇效,甚至可以說是非解表不能治

接觸多了病人真的會發現外感風寒濕是諸多毛病的開始,甚至患者自己都不記得了也意識不到,而《傷寒論》告訴你怎麼從源頭著手

《傷寒論》這麼溜,但並不代表它沒侷限,在學校裡的話應該聽過這麼一句吧:外感法仲景,內傷法東垣,熱病用河間,雜病用丹溪

8樓:遠行求索

在漢代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問世之前,中醫學仍未算系統的學科,張仲景能得到後世的認可,就是用辨證論治的方法來建立了一套理、法、方、藥的成熟診療體系,讓後學者有路可循。從《傷寒雜病論》後,中醫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系統學科,所以後人才尊稱張仲景為醫聖。但學中醫的人,有幾個人能真正明白辨證論治的真諦呢?

辯證論治的方法屬於窮神知化的辨證法思維,這種思維方式易學難精,沒有經歷過生命重重艱辛的磨礪,對人生有深刻領悟的人,是掌握不了精深的辨證法思想的。窮神知化,耗盡心思,仍難知變化,所以屬於窮神知化思維方法的辨證法思想,真正能玩到爐火純青者,在相關領域都是縱橫無敵的。我朝太祖,在這方面就屬於驕驕者,《毛選》的首篇,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就是把辨證法思想在社會政治實踐的應用達到登峰造極之大作了。

9樓:

辯證準確的前提下,經方不過三。

前(2023年2月23日晚)

經方苓桂朮甘湯,2劑(24,25日)

後(2023年2月26日)

注:手機型號小公尺MAX,原廠自帶拍照軟體,預設模式,無P圖。

光線略有差異,但舌苔變化明顯。

圖上的人就是我媳婦

@素清嬈

10樓:

我爸的回答是,中醫最重要的兩部書是黃帝內經和傷寒論。黃帝內經是開創了中醫的理論礎,但沒有系統講解怎麼治病。傷寒論系統性的講了,還留下了一堆現成的方子。

在傷寒論之前,中醫可以說是『』有經無方』』。

11樓:

傷寒論最大的作用,有如下幾點:

1、使得中醫思維從辨病上公升到辨證。

2、為中醫創立了六經辨證的方法學。

3、為中醫提供了傷寒和金匱等臨床病例和具體的方藥。

愚以為所謂經方派,只要能堅持第1點的就能叫經方派。如果過於強調六經辨證,看不起後世的八綱辨證,或溫病學的衛氣營血辨證,那失之中允了。如果再狹窄一點,認為所謂的經方一定只能用傷寒金匱所載的方子,那就更是買櫝還珠了。

例如麻黃湯證,其病機就是風寒束表,所以用麻黃開表解鬱。但如果沒有麻黃,用紫蘇呢?不算麻黃湯嗎?

如果連紫蘇都沒有,用蔥白呢?是不是麻黃湯?如果連蔥白都沒有,那桃葉燒地發汗呢?

我認為這些方法思路都是一樣的,只是藥力大小,病藥相權孰輕孰重而已。只要辨清病機,就是經方的思想。從側面看,辨別病機這一方法,造就了傷寒論在中醫醫理中的江湖地位,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12樓:佛者

為什麼《傷寒論》的地位無人可以撼動?

言簡意賅說重點,傷寒論是方祖,否定了傷寒論,醫者們就無根了。

因為沒有真正懂傷寒論的人,對症時經常會出現閃失,於是就湧現出不少改方的人,群盲傳頌捧瞎子,於是就誕生了標新立異的大師,各執一詞又產生了各種流派學說。

眾說紛紜,後來者一臉茫然。

事實上,內經中理法方藥俱全,不求甚解者不識。

事實上,傷寒論與內經並無分別,不求甚解者不識。

醫者人人知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者,桂枝湯主之。

醫者人人不知為什麼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者,為什麼要用桂枝湯主之?如果這世上沒有了桂枝,就不會治病了麼?

13樓:豆曉雷

《莊子》裡邊記載了乙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庖丁解牛」。

庖丁是這麼說的:

一開始解牛,牛在我眼裡就是一頭一頭的牛。

三年之後,在我眼裡,沒有任何一頭牛是完整的牛,而現在,我解牛不用眼睛看,而用神去感應。

好的廚子,一年換一次刀,因為他們用刀割牛肉;

差的廚子,每個月都要換一次刀,他們用砍的;

而我這把刀,19年了,解了幾千頭牛了,到現在跟剛剛磨過的一樣,為啥呢?

我按照牛的天然構造,從那些本來就有縫隙的地方下刀。

縫隙那麼大,刀刃這麼薄,怎麼會變鈍呢?

按照你所謂的事物發展規律。請問,現如今的世上,能找出乙個像庖丁一樣的人麼?

不僅中醫,很多學科都是如此。並不是時代越發展,技術就越厲害,而是誰能像庖丁一樣看到牛肉之間的理,才能使得自己的刃如新發,而《傷寒論》顯然就是一本看到了人體的理、藥物的理,這樣的一本書。

要想超越他,靠的不是時間,靠的也不是前人的積累,靠的是自己對人體的規律、藥物的特性了解的深度,深度越高,醫術就越高超。

但要達到這種深度,不僅僅是靠聰明和勤奮,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對規律的把握,單就這一點,已經足以讓很多人此生無望。

到了這裡,我不得不告訴你乙個慘痛的,顛覆你認知的事實。

真正的事物發展規律和你認知的事物發展規律一點都不一樣。所謂的不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那是因為你根本不知道事物發展的規律。

現如今很多人學不好中醫的根本原因就在這裡,他們跟你一樣把他們認為的規律,當成了真正的規律。

抱歉,這並非鄙視,只是陳述乙個事實。

你所謂的事物發展規律,那只是你看到的世界的一角,並非世界的全部。

乙個人往南方走,一直朝著南方走,但他不知道,到了南極點之後,不變方向繼續走,就是向北了;再接著走,一直走到北極點,再方向不變的走,又是朝南走了。

太陽公升起的時候,越來越高越來越高,過了正午12點,就會越來越低越來越低,一直到最後消失不見;太陽消失後,天越來越黑越來越黑,到了第二天早上,天又亮了。

天氣越來越熱時,過完夏天之後,天氣就會越來越涼;到了冬天,天氣又開始越來越暖,越來越熱。

很多人認為小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意味著乙個生命來到了世間,但是他們不知道這同時也意味著這個小孩子開始走向死亡。

這才是真正的事物發展規律:南極必北;盛極必衰;熱極必冷;生極必死;等等等等

所有的事物發展規律都是乙個迴圈,我們需要的是知道,如今處於迴圈的那個階段。

如果再深入點:南就是北,盛就是衰,熱就是冷,生就是死。

不過是乙個事物的兩面而已。

14樓:趙子龍

《傷寒論》是代表了一類疾病,張仲景在序中說「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雖未能盡愈諸病,庶可以見病知源,若能尋餘所集,思過半矣

15樓:大洋黑洞

傷寒論教會你治一切感冒,大學時,一些老師喜歡說一句話叫人不會按照書上得病,慢慢的你會發現,靠!人就是按照書上得病的。。。這本書叫傷寒雜病論

16樓:長不大

醫學是用來治病的,《傷寒雜病論》的東西拿出來用,能治好病,這就行了。

說用傷寒論賺錢的,按傷寒論的方去賺藥錢,夠餓死好幾回的了。

順便一提:你把《傷寒雜病論》當成《太平聖惠方》讀的話就算了吧。

17樓:岐伯說愛過

居然沒有人答

辨證論治!!!

辨證論治!!!

辨證論治!!!

傷寒論在有效性方面確實很可觀。但最重要的應是它開創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先河。

粗看之下,傷寒論是用來治外感疾病,但細學之後你會發現傷寒論給你的是如何透過症狀看本質的方法。這才是為何它被列入四大經典的原因。比如桂枝湯,小柴胡湯,臨床上你會發現這被用的飛起,而不侷限於外感。

為何?就是因為辨證論治看證不看病。

內經奠定了中醫理論基礎,傷寒論確立了辨證論治。後世醫家治病,雖不用傷寒方,骨子裡用的卻是它的思想。

利益相關:大三中醫狗,剛學完必修傷寒論,學完才知道它有多重要粗鄙之語,有不對還望指正

18樓:風染素衣

題主聽說過溫病學派嗎?這就是後世對傷寒的質疑和發展因為傷寒是六經辨證遇到熱病時多認為是陽明裡熱即熱是由裡散發而溫病是衛氣營血辨證多認為是溫邪侵犯人體熱是由表達裡

明代的吳又可最先提出了「癘氣」學說和「天受」「傳染」的概念這是中醫對傳染病最早的認識而後葉天士又創立了衛氣營血的辨證方法與傷寒的六經辨證相區別吳鞠通又在此基礎上創立三焦辨證溫病學派也就這樣站穩了腳跟雖然千百年來寒溫之爭從未停息但在熱病和傳染病方面溫病學說的確有它的優勢

當然傷寒的地位依然是無法撼動的仲景先師實在是我的男神六經辨證和經方不能更好用啊!!!現在也普遍認為溫病是「羽翼傷寒」

順便今年是溫病之年醫家要謹慎啊

《傷寒論》中,為什麼張仲景對病症的原因沒有過多的分析,而著重說了症和方?

古代可沒有現代的科學體系去驗證科學猜想.他不說病症原因是因為他真的不知道,或者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論了,但不敢寫 因為沒有實驗方法去驗證,寫多了是害人.但是症和方這個東西是肯定的,什麼症用什麼方是沒錯的.假如內經這些東西真的能解釋原理,那為什麼中醫那個派這個派,搞得跟宗教一樣?中醫要走向科學,但現在的...

《傷寒論》中為什麼發汗時,微似有汗為最佳,而大汗出病不癒?

發汗的目的是讓太陰解除對太陽的限制管控,手段就是幫助完成熱量的蓄積以此讓太陰鬆解,微似有汗就表示管控已經解除了,而從微似有汗漸進到大汗出,是乙個體內熱量逐步增加且增加速度超過散熱效率的過程,藥材的藥力只有在完全發揮後才算表達完了它的影響,當藥效完全呈現後出現了大汗出,意味著體內的熱量已因藥力影響而極...

為什麼有些中醫學院的學生,不讀傷寒論,還覺得傷寒論無用?這樣的學生都是不好好學習的學生嗎?

雜念不放初心不忘 個人認為30歲左右的人開始學中醫最好,中醫需要一定的個人閱歷和對人生的理解來增加對它的理解能力。太年輕的話,很容易產生懷疑或者放棄。 因為沒臨床吧!我第一次用經方,是病人自己拿著方子來問的。說是他小區的誰吃這個方治好什麼病。我四診後認為這個方子病人可以吃,至少寒熱不衝突。吃了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