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金洪主編的《傷寒論精典白話版》,有誰知道嗎?

時間 2021-06-05 22:02:46

1樓:The LD

李時珍這個禍害,一兩做一錢的說法荼毒後世醫學。81年出土漢代度量,西漢一兩13.8克,東漢15.

625.克,另外一公升是200毫公升!這個在傷寒中幾公升水煮到幾公升關係煮藥時間,還有傷寒中的炙甘草不用蜜,是火烤的

這都多久了,中醫的教材就永遠不用根據實際改一下嗎,教出來那點小屁劑量怕都是開安慰劑的

2樓:豆曉雷

傷寒論的一兩是15.6克,這是已經有的定論了。

為啥還有一堆人說30克,12克,3克的。

要用好《傷寒論》中的方劑還要注意它的藥物用量問題,論中用的是漢代的度量衡,和我們現代的不同,所以我們要考證漢代的度量衡。

其實這一點並不困難,班固的《漢書.律曆制》中記載說:千二百黍重十二銖,兩之為兩,十六兩為斤,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

就是說1200個黍公尺重12銖,兩個12銖是一兩。明確的指出了漢代的度量衡制度,用量單位和進製關係。單位應用了銖、兩、斤、鈞、石。

石這裡讀shi,在後來讀dan,是個衡量單位。

但是現在要用黍公尺來推測漢代的度量衡肯定不準確,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文物考察來準確的到結果。北京博物館裡有漢代司農銅權,是東漢國家最高的管理農業的行政部門,它所制定的標準的衡重器具,實際稱下來漢代的1斤=250g,漢代的1兩=15.625g,約等於15g。

容量單位,還是班固的《漢書.律曆制》中記載:千二百黍實其龠(yue),合之為合(讀ge),十合為公升,十公升為斗,十斗為斛。

這是五個容量的計量單位。還是通過文物來考察它實際容量。結果是:

1合=20ml 1公升=200ml 1鬥=2000ml。故麻黃湯每次服用8合,就是160ml,桂枝湯每次服用1公升就是200ml,和現在的用量差不多。

《傷寒論》中還用到了度量,如五苓散說白飲和服方寸匕,麻子仁丸中說厚朴用1尺。那麼1寸和1尺究竟是多少呢?還是班固的《漢書.

律曆制》中記載:一黍為分(這句不是原話),「十分為寸,十寸為尺,十尺為丈,十丈為引」所以分、寸、尺、丈、引是漢代關於度量的5個計量單位。進製關係都是十進位。

從中國科學計量研究院收集的全國博物館所儲存的14把漢代尺子測量來看,1寸=2.3cm,1尺=23cm,三國大將關羽身高8尺,也就是184cm,相當於女排郎平的高度。

學習傷寒論是怎樣的感受?

明天考傷寒,我快哭了。對,快哭了還在玩手機。真的,背不下來了,來不及了,我只有15個小時了什麼感覺?學的想哭又恨自己連這個都學不好。前一分鐘背了後一分鐘弄混,我不是沒有理解,我記不住我自己的理解,太相似了。我覺得我對於精細事物有很差的感知力。臉盲。我記憶力其實算還不錯的。不知道萬一掛科怎麼辦。刷題去...

傷寒論的方子是不是越小越好

panda 當然不是的,病情千變萬化,臨床錯綜複雜,常出現多證兼夾的情形,需要把多個經方的方劑進行整合,比如 小四五湯 內含小柴胡湯 四物湯 五苓散 清肺排毒湯 內含小柴胡湯 麻杏石甘湯 五苓散等 這個方子無論如何都不能說好,柴胡張仲景的用量最少最少不低於10g,後世名方也幾乎見不到3g的柴胡,很難...

為什麼《傷寒論》的地位無人可以撼動?

客歸水雲鄉 張仲景是太守,執政一方,能夠整合更多的社會資源。我倒是很期待現代能夠出來新的突破性的更加科學的中醫病理,藥理的有關研究著作。傷寒論也是站在前人的的肩膀上出來的。為什麼中醫發展好像有了侷限,或者遇到一些瓶頸,確實是值得人深思的。是研究的力度不夠,研究的方向不對,還是研究的方法不好,還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