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的98條和99條怎麼理解和區別呢?

時間 2021-05-06 21:57:17

1樓:

以下僅個人所學,僅供參考。

太陽病六七日……有傳半表半里和裡的可能

脈遲浮弱……遲和弱脈見浮,氣血不足於外,或者說「血弱氣盡」

惡風寒……表證

手足溫……是為系在太陰(裡有溼)

出處: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是為系在太陰。太陰者身當發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大便硬者為陽明病。

醫二三下之……表證不可下,裡溼不可下。下之為逆嘍。

不能食……胃虛停水。

脅下滿痛……柴胡四證

面目及身黃……濕熱互結為黃

頸項強……表證(一說頸(脖之兩側)強為少陽,項強為太陽,我目前並不認同)

小便難者……胃虛停水或者從津液虧損角度理解。

與柴胡湯後必下重……為啥呀,講一大頓又治錯了而且我還有根據:諸黃腹痛而嘔者,宜柴胡湯。《金匱》

憑啥?看後面那句話——本渴而飲水嘔者,柴胡不中與也。

渴而飲水嘔,水逆證……五苓散證

本條正治……茵陳五苓散或者再和用小柴胡湯也可以下一條(⊙o⊙)哇和上面好像

哇他渴而不嘔哎。哇不是五苓散證。哇還是有細微區別的。

根據症狀分析是表證少陽證都在且裡有溼,哇這咋治,能汗嗎?裡溼不能汗。那我們下吧!表證不可下。

我們從少陽治吧!小柴胡湯主之。

如果裡熱比較厲害加一手石膏就很nice。

《傷寒論》48條結尾「脈澀」應如何理解?(附醫案一則)

五福恆 這脈澀明明白白的東西啊,表證邪在表,以汗解表,汗出不徹,則邪未盡出而仍有留存 表邪已衰微,故明顯的浮表脈退卻不彰 此時因有餘邪,表衛之氣的狀態由原來的邪氣雍盛 脈多浮大在3菽 轉變成微邪留存在表衛,表衛的衛氣不能暢行 氣在執行,有邪氣存在氣執行的路徑上,氣必然執行不暢 所以是澀脈 摸的脈就是...

《傷寒論》怎麼理解太陽陽明合病的症狀?

健康密碼 同時發病,表裡俱實,當以解表當先,這種病應該都是實熱,有些出現高燒。寒鬱閉表,熱郁在裡。當以發汗解表散熱麻黃劑可退,用一些涼藥只會適得其反加重病情。 憶忘 合 並 系 屬,是傷寒論的重要環節,如果不清楚這一環節,必然誤解 傷寒論 而誤解是普遍的。太陽陽明合病只有一種型別,即太陽病表寒合病陽...

古今哪些大家對《傷寒論》的闡述和見解讓你受益頗深或耳目一新?

始皇帝 我想說一下徐靈胎,徐靈胎是清朝醫學家,對疾病有很深的認識,不單單內科來說,在當時沒有西醫 手術的環境下,治好了非常多的外科瘡瘍疾病,水平是非常高的。徐靈胎對傷寒論的研究集中在兩本書上,傷寒類方 傷寒約篇 裡面很詳盡的以他自己的觀點解釋了傷寒論 金匱要略這些方和病的意義,而且總結歸納成讀者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