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情緒引導思維,還是思維控制情緒?

時間 2021-05-30 08:36:54

1樓:翼·風

時間太晚,僅僅只是簡單說幾個詞,日後所有時間再補。

我偏向於從神經科學的角度解釋。諸如恐懼、憤怒、悲傷、厭惡等情緒都和杏仁核以及眶額皮質、扣帶前回皮質、顳極、前腦島等有關,有著悠久的進化史,算是祖輩;而思維主要屬於進化過程中較晚出現的額葉,雖然這個新人可以對情緒這個祖輩進行控制,但是也無法完全控制,畢竟總要有屈從於祖輩的時候。

所以,更多的,可能是情緒引導思維。當然我並非神經科學相關人士,此回答難免有不當之處,請具體自行系統學習神經科學或求教專業人士。

2樓:Memmer

新更:覺得一直都是情緒在引導思維,因為乙個人過的開不開心,幸不幸福,都是你的情緒決定的,所以思維沒辦法控制情緒吧,你覺得控制了,有時是可能是情緒告訴思維,我覺得這樣子ok,或者我覺得不行吧

分割線個人觀點

剛開始以為理應是思維控制情緒,可是誰又做得到呢?

很多人都是被情緒引導思維,所以才會有說,不要再晚上被吵醒時做任何決定,才會說不要再憤怒時,傷心時做任何決定。

但是我們要學會如何去用思維控制情緒,減少情緒引導思維的情況!

3樓:朱二狗

這,貌似有點太專業,我只能主觀來講。在我看來,情緒存在自發性、短暫性,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它不能控制,而思維則是對外面事物的反應過程,所以我覺得情緒引導思維,但是可以通過後期的大量思維訓練,思維會逐步引發情緒。

4樓:弦外

有人是理性的,有人是感性的

有人是客觀的,有人是主觀的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時是可以理性思維的,當火燒眉毛切膚之痛時還是會感性思維

5樓:隨緣心理諮詢師

我認為,人的維度有身心靈,身就是可以代表思維層面,心可以代表情緒層面。思維相對是死的,因為思維依靠一大推邏輯推理巴拉巴拉的建立起來的(由此可知,剛出生的孩子是沒有思維的)。而情緒我把它當做主觀感覺(剛出生的孩子是由感覺的)。

因此,可以說情緒是天生的,思維是由後天種種因素培養出來的。也可以說是為了探索世界認識自己而生成的吧。比如,我很悲傷(情緒),我就會想(思維)我為什麼會悲傷,從而認識自我。

因此可以看成了一種工具吧,哈哈

純屬個人看法,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6樓:吳強

非專業,只說個人實際感受

情緒是習慣反射,是對外界刺激的一種潛意識的回饋。

思維是邏輯思考。是權衡事物發展結果利弊的過程。

但是人在情緒發生時會選擇性的重視和忽視一些問題。

表現為,天行健,自強不息,地勢坤,厚德載物。

大概意思是高興時候考慮多的是進取,獲得更大收益,倒霉時謹慎,防止出現損失。(只是恰好與道德經這句對應,這句話原本不是來說明這個意思的。)

古人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提出了未發之中,來應對。

注;喜怒哀樂之未發,發而中節者謂之和。

7樓:威瑞谷德

情緒是情緒,你贊成,你反對,你意願。

思維是思維,真假,動靜,一多關係。

在科學研究中,情緒跟思維沒有本質聯絡。

不可能說因為心情大好,乙個等式會變成不等式,這是荒謬的,不可想象。

8樓:竹籃子

情緒與思維相互影響。

情緒型別不同,大小強度不同,正常情況下,普通情緒僅僅是思維的背景,強度大的情緒必然會極大地影響思維。

如何控制情緒而不被情緒控制呢?

上善若水任方圓 再專業的話也是概念,不一定適合你。這裡簡單說一下怎麼做。要想控制情緒而不被情緒控制其實就要做到不在乎。只有不在乎了,那還有什麼情緒?暴躁低落都差不多 度海 我說一點我自己的理論,我認為情緒敏感度 忍受極限和消退指數是描述人的情緒狀態主要的三個引數。正常人的情緒敏感度一般在一左右,這個...

如何控制情緒而不是壓抑情緒?

舊人 我自我感覺情緒是需要釋放的不然一直壓抑著會感到身心疲憊會影響到自己的事還會帶給身邊的人會給他們帶來影響但是釋放自己的情緒也是要分地點分場合的畢竟我們都是成年人你可以找個沒人地方發洩一下或者找個KTV開個包廂嚎一嗓子我不建議找朋友或者家人傾訴那樣我會感覺你會把你的負面情緒帶給別人不要這樣做!定期...

為什麼要去控制情緒?

隹隹煊予 每天,所想 所感和相信的東西都會影響到你體內的基因表達。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基因工程師。我們的大腦能夠立即綁架 情緒。你的早年經歷也許會告訴你,生活在過度警戒的狀態讓你更有安全感,然而現在,一點小小的挫折或令人不快的意外就能將你打回焦慮不安的 原形 很多人的感情,在一開始也處理的蠻好的,但是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