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好型人格是怎樣形成的?

時間 2021-05-10 02:52:41

1樓:灰色狗

我討好型人格的形成應該是不斷地被否定。小學時出去買衣服,我爸說讓我選自己喜歡的衣服,我選擇一件,我媽就會給出否定,除非我「選擇」她喜歡的衣服。他們不喜歡紫色(死亡相關),我就不能買紫色籃球鞋。

後來我自己買衣服,我媽會說買小了,但我覺得合適。換個髮型,我爸會冷嘲熱諷,我不聽,他就斜著眼惡狠狠的盯著你(我最討厭這個表情);我媽會說你剪太短了,沒完沒了。

初中我們學校一般,但我是學習成績班級第二,學校運動會中長跑也是第二。這個表現不能說差吧。但某天早晨我起晚了,我媽問我:

「你這樣上學不晚了嗎?」時間我都是算好了的,正好到學校。然後就出發了,事後才知道我媽跟蹤我。

因為這事情我沒少吵。

大學選專業也是一樣,他們讓你自己選。我選工科,他們就說不能選,選這個畢業當工人,我問那選什麼?他們說,你自己選。感覺他們不是想讓你自己選擇,是想讓你「選出」他們期望你選的。

就算工作了,他們也想隨時去控制你的想法,讓你按照他們期望的方式去活。感覺他們也是討好型人格,也活在別人的「嘴中」。如果不破而後立,這種悲劇的家庭會一直往下傳承。

不過也有可能會終結,比如找不到物件哈哈。

2樓:小一

越是討好型人Grand SantaFe不易掌控自己的生活,總會被別人干預,不喜歡的事不敢說出來,默默受著,記著,久而久之總有爆發的時候,又變成了罪。(別人看來我們這種人陰暗而細思極恐)

罪在我,人無罪乎?

討好型人格已經成了一種習慣,自己的和他人的習慣,討好型的人通常都很好相處,沒有攻擊性,旁人也就自然而然地來影響干預,別人的喜好以為自己也喜歡,別人想做的事隨叫隨到也就做了,也不用問詢討好型人的意見,因為習慣了,習慣了他們的毫無保留的同意和跟隨。

強勢的人強到極端就是「我即王道,別惹我,我不喜歡我就不做」,他們全身都是刺,碰到就扎手,也就沒人願意去碰;討好型的人呢,把衣服反過來穿,刺全在自己這一面,表面光滑無比,內裡的掙扎都留給自己了,這也是一種極端。

其實對我來說,不知道其他討好型的人是不是這樣,越是討好就越固執倔強,越是不敢說出來就越是在心裡和自己說,總覺得被外界傷害左右,所以只相信自己,在大問題上必須自己來決定,誰也改變不了。

所以其實討好型人格的人是很自主的,我們喜歡乙個人的自由,因為得不到,所以更加喜歡和嚮往。

我們也喜歡自己想啊想,想多了,每個人也就成了自己眼中的思想家了(自戀一下,就覺得是真的思想家,畢竟作為乙個固執的人,我所信乃我真信)。

3樓:孫既望

討好型人格,從表現上來說,其實就是說不善於說 no。

對別人的一些要求,哪怕心裡可能並不想去做,但是仍然會說 yes;會委屈自己,成全別人;會犧牲自己的利益,迎合別人的期望。

簡單來說。就不善於拒絕別人。究其原因,在於討好型人格往往自我價值感過低,認為別人比自己更重要。比如說認為別人的利益高於自己的利益,別人的需求先於自己的需求。

這種人格或者說心理的形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比較常見的原因就是缺愛型心理。因為童年的一些被忽視被冷落的經歷,導致他形成了「只有迎合了他人的期望或者利益,自己才會被喜歡被重視。這一點在《人間失格》《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等作品中常有體現。

但是也有一些另類的「缺愛型」心理,即「有條件的愛」心理。這部分人和典型的缺愛型心理的人生經歷是大相徑庭的。他們往往很受關注,往往是家庭裡的關注焦點,他們的父母也對他們特別的溺愛。

但是他們同樣缺愛。因為他們在被寵愛的同時,往往會被強調要做「好孩子」。久而久之,在他們的腦中形成了這樣的思維:

只有做好孩子才會得到寵愛。

到這裡我們會發現,典型的缺愛型心理和另類的缺愛型心理的人雖然外在所受的境遇完全相反,但卻殊途同歸地形成了同樣的思維邏輯:我只有怎麼樣,我才會得到什麼。即「討好」等同於「被愛」。

識大體亦然,它讓我們形成了要壓抑自己的需求,重視別人的訴求的思維習慣。比如孔融讓梨。

這也是有現實依據的。你去觀察你會發現,那些自私自利的,滿口髒話等等人,往往不會是討好型人格。討好型人格很多都是敏感的、共情能力強的、善解人意的、顧全大局的這批人。

4樓:Alice

因為我媽脾氣霸道,生氣會拿我和我爸撒氣。為了不被罵的狗血淋頭、懷疑人生。每次我媽生氣,我就會去想她為什麼生氣,怎樣才能停止生氣,去解決問題。

久而久之,我就像我媽的狗一樣,就算我本來開開心心,她不開心然後罵我幾句,我就得也收起喜悅的笑臉,去安慰她,去解決問題。

5樓:

或許和童年經歷有關吧。

雖然在我自己有意識的調整和我父親常年的教導下,我的討好型人格已經好了相當之多,但是想到小時候的經歷,還是會感到後悔和憤怒。

我小學最開始是在我們區一所非常普通的小學讀的,後來運氣好,認識了貴人,被調到了另一所很好的小學上課。

到新學校的前一天特別不捨,因為和之前的同學玩得特別好,可以說,在轉學之前,我並沒有形成討好型人格。

轉學以後,就是感覺周圍的人有意無意地排斥你,一些班委表面上和你很好,但也只是做做樣子,第一天對你非常熱情地打招呼,第二天就直接略過你了,詢問大家意見時有時也乾脆略過我,當然這對我而言也還好。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課間大家不是要排隊做操嘛,因為我是轉學生,班主任還沒安排我的位置,我發育的又比一般人遲,仍愚鈍的傻傻的也不知道去找老師安排位置,就乙個人乙個人問能不能讓我站他們之間,結果沒有乙個人願意,有些女生直接把我推出來或者面色很不善地叫我出去,所有人都在看,不論男女,卻沒有人願意為我說一句話,我看著他們的一雙雙眼睛,只看到了厭惡和嘲笑,我好害怕,最後還是乙個女孩子有點嫌棄地說「算了算了,你就站在我前面吧」,天知道我那時候有多感激她,所以後來即使她會在午間把她的廢紙放在我的抽屜不拿走,我雖然有些不滿卻也從沒說過她。

從轉學以後到畢業,隨著情況的推移,我討好型人Grand SantaFe來越嚴重,我那時候天真的認為,只要我不惹事,滿足她們的願望,怪怪的聽話,我就可以安全的度過剩餘的時光,事實也就是如此,我毫無存在感的就這麼畢了業。

後來長大想起這些事,忍不住會想,要是現在的我決不能任她們這麼欺負,又或者說,從沒有遇到這些人就好了。

雖然現在我的人格狀態減輕了很多,至少可以在表面上和他人打打鬧鬧,可我知道,我已經沒有辦法和乙個人深交了,不是說不在意朋友,只是總害怕別人會嫌棄我無聊,我唯一信的過得只有我的父母,在他們身邊才會令我感到最放鬆,以至於我連男朋友都不想要,也沒有喜歡或者暗戀過誰,怕不是要自己乙個人過一輩子。

我覺得沒有人會喜歡我的,他們不會愛上真實的我,我有的,只有在意他人目光而偽裝出的自己。

6樓:台灣房東龜總

討好型人格一定是後天形成的。簡而言之,就是生命中最重要的那個人,需要你討好。你從心底相信,只有養育者高興了,你才安全,慢慢地這就成為了你與別人相處的模式。

但是成年後的討好者都有著乙個非常痛苦的矛盾:你不喜歡我,我會很生氣——我都這麼努力討好你了你都不接受我;你喜歡我,我又會忍不住地想——這是我討好成功的結果,而不是你真的喜歡我,為什麼這個世界沒有人真心待我?

說到底,討好者不相信真實的、完整的自己會被接納。

7樓:

自身就是很嚴重的討好型人格

從小跟奶奶一起長大,是留守兒童。後來媽媽回家了,我的小學有個語文老師,會經常讓我們練字,所以需要大量的練字本。但是跟媽媽講,問她要錢通常都會被罵,怎麼天天買這個買那個。

有一次早上趕早班車,問媽媽要錢,媽媽在三樓的窗戶上扔下了倆塊錢,而我是在地上撿起的錢。我已經忘了很多小學的事了,唯獨這件事記得很清晰。

初中的時候住校遭受了校園暴力,不是身體上的傷害,更多的是冷暴力,例如孤立,需要暴力,被汙衊。甚至是往我的鞋子裡擠牙膏,往我的被子上潑水,當眾嘲諷。

長期以往形成的自我保護,從小缺愛。越長大後,只要別人對你有一點點的好,釋放一點點的善意都會投之以誠。為了祈求得到關注,為了祈求別人的善意,讓自己努力起來自身的能力是得到了鍛鍊,但是到後面,只要別人有一些不一樣的舉動就會想很多,是不是自己又做錯了什麼,別人多問了一嘴,就會覺得是不是自己又說了什麼不該說的話。

以前很害怕乙個人走在路上,總覺得是被拋棄的,後來好了很多。可以乙個人走在路上了。但是當做事的時候還是會顧慮很多事,怕得罪人,怕自己做的事會影響別人,有時候會承擔很多不是自己的責任。

特別害怕別人露出對自己失望的表情,特別怕別人不管我。所以總是討好別人,會替別人想很多,但是總是忘了自己的感受。別人一有風吹草動,就會覺得是不是自己又做錯了什麼。

但是其實別人壓根沒當回事,但是自己會腦補很多事情,會把事情往最壞的方向去想,會壓抑很多想法在心裡。從最開始也會跟別人訴苦,到最後不敢跟別人說自己的事情,因為怕自己的負能量會帶給別人不開心。於是很多事情就自己承受著。

也不敢哭,怕被人說矯情。三個人在一起的時候,只要倆個人偷偷的講話,就覺得是不是在說我什麼不好,會很難受然後退出去。

所以自己很少有朋友。

很討厭自己這個樣子…但是好難改變自己,知道自己的問題,但是就是走不出來,太過於在乎別人的看法所以總是不把自己當回事。

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夠真正的自信起來~不要假裝自信。

8樓:處變不驚

大多數與童年時有暴力色彩的家庭教育有關。

特點:太在乎別人的感受

時時刻刻都會很在乎別人的感受,做一件事時首先會想,我這樣做的話會影響別人嗎?

比如餐廳裡的飯有一根頭髮,普通人會想我花錢你就給我這種飯,你必須補償。老實人則會想,如果讓你們賠償,你們就賺不到錢了,還是算了吧。

當利益發生衝突時,普通人會維護自己的利益,老實人則會犧牲自己成全別人,逆來順受是他們的特點,他們怕反抗會讓欺負你的人不開心。

在童年時,父母對孩子過於苛責,孩子多看了會兒電視被罵,飯沒吃乾淨被罵,出門時磨蹭了一會兒被罵。被罵的次數多了,孩子就會時時刻刻注意父母的感受,每做一件事前先思考父母的感受,為了不挨罵努力討好父母,慢慢地形成了「討好型」人格,童年時討好父母,長大後討好別人。

討好型人格形成的原因?

Howard 1 苛責,批評 父母總是吼孩子 無端責罵孩子,孩子因為缺乏安全感,就會逼迫自己形成一種 討好型人格 去討父母歡心。在孩子看來,只有自己 懂事 了父母才會喜歡自己,也才不會吵罵自己。2 對比,自卑 從小身邊的人都比自己優秀,尤其是父母喜歡對比,就會滋生孩子的不自信,總覺得別人強,自己弱,...

怎樣克服自己的討好型人格?

與歸 實在沒有必要去討好別人,你越是討好,對方越是反感。就拿我來說 首先,我不覺得自己有什麼地方值得別人去討好。比我優秀的人,我也只會敬仰他,然後默默地提公升自己。以期和他站在同一高度,如果你去討好別人,只會讓人覺得你很弱。其次,對於那些極力討好我的人,我的態度就是 敬而遠之 並不是瞧不起他們,也不...

什麼是討好型人格呢?

Howard 討好型人格是指一味地討好他人而忽視自己感受的人格,是一種潛在的不健康行為模式,而非人格障礙。Howard 免費 討好型人格測試 討好型人格,是因為存在下列錯誤的邏輯 1 對別人的感受特別敏感 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生怕自己做了什麼別人會不喜歡,越重視對方,越會擔心,導致做任何事情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