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2021 全球火箭發射次數打破太空競賽高峰期的記錄?

時間 2022-01-05 23:40:52

1樓:譚老師地理工作室

太空帶給人類的啟示,並沒有通過那600多位太空人和那27位阿波羅太空人的眼睛和聲音傳遞給那些思想家、政治家。他們也許真的需要親自到太空去看看,去體驗;也或許他們周圍能夠影響他們的人能夠親自到太空去看看,然後再直接影響到他們。到那時,我們期望的、人類下一階段與航空航天技術發展和太空格局相適應的、更加文明的程序,也許就會出現。

2樓:無邊落木

1945,二戰結束,美蘇兩強並立,殖民體系解體。

1991,蘇聯解體,兩極格局歷46年而結束,美國單極獨霸地球

2021,又過了30年,新兩極格局逐漸凸顯,中國56次發射就是偉大新時代即將到來的乙個微小註腳。

3樓:Daniel Cohort

個人覺得太空競賽有利於人類的長遠進步。要是沒有歐洲近代的軍備競賽,就不會有今天的人類社會。當然了,太空競賽和軍備競賽帶來的可能是大規模的人類死亡和文化科技的倒退,甚至可能是人類作為群體的消亡。

然而風險與機遇是共存的。如果真的實現大規模太空採礦,那麼毫無疑問這將是人類的福祉。

許多太空專案比如探月和探火在目前看不到大規模盈利的情況下,國際合作和競爭無疑是主要的驅動力之一。

我們期待著中國每年的火箭發射次數突破 100 次。我們是後發國家嘛,必須得多努力才行。

4樓:zyqiang1

是高科技的競爭

導航衛星軍事衛星天氣衛星等等

都在上天

群英亂舞

這個太空時代不簡單

領頭羊是中國和美國佬

===誰能掌控太空誰就是最牛的國家

大家都在爭搶

發射吧衛星

5樓:asdf-quark

2023年,中國發射是56次,還是55次?有具體的列表嗎?

我看到的資料都是55次,56次中多出的那一次是指的哪一次發射?

6樓:司小南

地面上科技創新停滯,全球範圍內,沒有提振經濟的科技革命出現,乃至於「元宇宙」這種一眼偷換概念的所謂科技創新都能忽悠無數人。

地面局面打不開,天空難免成為新一輪的科技競爭戰場,這是科技界需求突破和拉動資本市場流動不得已做出的選擇。

上公升到政治戰略層面上,沒有哪個國家或者地區願意將領土之上太空區域的主動權拱手讓給別人。

比起移民火星,星鏈這個概念實在是對所有有能力發展太空事業的國家或地區都太有威脅性了。

頭上有別人的目光注視,不迎頭趕上,怎能安生?

7樓:jerry grant

可以說這是一輪新的科學競賽,現在各個行業都眼看著發展到理論終極模式了,急需這種國家之間的競爭來刺激開拓新的理論和新的行業發展方向。 這次是六七十年代的重複,歷史就是這麼重複往來,只是不知道這次淘汰賽是那個國家會被拉下馬,只能在黑暗中回憶過去的燦爛光輝。

如何看待spacex五手火箭首次發射中止?

同樣是點火後關機,spacex只用了三天就排除故障,成功上天完成任務。長2E直接報廢,不得不歸零重造。當然你可以說獵鷹最終也還是掉海浬了,沒關係的都一樣哈哈。 阿哲 很寶貴的經驗。控制系統的異常處理能力得到考驗 又一次暴露了潛在問題。說實話spacex最近兩次發射都不太順利,不知道是不是足以驅動再出...

如何發射火箭可以節約燃料?

牧風 1.首先,要根據目標軌道選擇合適運載能力的火箭 火箭發射軌跡和發射場 2.正確計算並合理確定推進劑加註量 3.提高動力系統效率 4.研發新的高效推進方式。 低海拔是不是理解成海邊不遠?運輸大物件其實海運是最方便的。比如國家在文昌建了發射基地,更大的火箭可以在這裡發射。如果在內地鳥不拉屎的戈壁,...

讓運載火箭躺著發射如何?

王承恩 其實這個問題你這樣考慮就好了 首先,我們的目的是把衛星送到上面去,送到上面去肯定是直直上去最方便,但是由於引力的原因,衛星不繞地球旋轉產生離心力抵抗吸引力的話會掉下來,所以上去還要有水平速度,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上公升的同時做水平運動,也就是斜著上去,所以你所說的衛星發射直著上公升其實是只有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