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經介紹佛功德偉力鬼神菩薩的地方太多看的腦仁兒疼喜歡跳著看修證部分的這樣看經書會不會有謗佛嫌疑?

時間 2021-05-06 07:37:54

1樓:九億流觴

其實,佛教的絕大部分經典,是通過一種「美學」的方法來傳遞思想。美學的核心是感性,佛經之中那麼多的場景描繪、氣氛渲染、故事譬喻,都是為了喚起人們感性海洋之中「善」的共鳴。從這一點來說,跳著看沒有任何問題,只要你覺得你從中獲取的思想不會受到太多的折扣。

2樓:

解深密經分別瑜伽品

華嚴經淨行品

華嚴經梵行品

華嚴經十地品

法華經藥草喻品

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心經般舟三昧經

大日經住心品

或者直接轉入論藏

大智度論

攝大乘論中論

3樓:「已登出」

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讀,不需要在邏輯意識上多明白,因為意識上的推理理解,並不是佛法實修的方向,但可以作為大致了解,和實修到一定時候印證作用。

佛經的意義,主要是基礎概念和印證用的。

4樓:暖陽

佛經都是真實不虛的,想讀懂所有佛經必須按小乘、中觀、唯識的順序學習,等你學完唯識就明白那些龍天善神,諸佛菩薩是怎麼回事了。

5樓:屎殼郎推著槓精走

剛開始都是這樣,挺好。憨山大師說不讀法華不知如來救世之苦心。可以說你還沒懂法華經。可以先學中觀,唯識。總有一天你會明白那些在說什麼。

6樓:小兵阿華

跳讀就=謗法?你咋想的?能不能別那麼多妄想?

很多時候都會把一部很長的經的一品,單獨拿出來日常讀誦,比如《普賢行願品》,合著沒讀過全經唯讀這個品就是謗法啦?

你為什麼會有這種思維你想過嗎?這是你自身主觀思維習慣就有問題!你思維習慣裡面就喜歡過度的甚至無厘頭的無端的批判某個事物!

你這不叫謹慎,你這一是根本主觀世界就有問題,二者,缺乏思考能力。佛教界多於很多問題,眾說紛紜,你要有自己的邏輯能力,思考能力,依靠佛理去自行判定。很多很多高僧還有對於一些很關鍵的問題說錯的時候,知不知道???

多去念文殊菩薩咒,或者多念文殊菩薩名號。所謂大智,就是指ta擅長改造人的主觀世界。

7樓:

大乘佛經,可不就是在瞎編亂造嗎?大乘佛經裡面會告訴你怎麼下手修行嗎,不可能,它只是向你展示乙個神秘的法門,至於具體怎麼修,你找不到。

8樓:

如果我吃三碗飯才能吃飽的話,可不可以直接吃第三碗呢?

翻譯佛經的古代大德並不傻,他們翻譯時也會考慮您現在思考的問題,那為什麼他們還是不厭其煩地翻譯了呢?

只要您從頭到尾把佛經都透了,理解了,就知道答案了。

所以我建議您還是一字不落地讀吧,覺得麻煩就別讀。不存在第三碗飯。

9樓:deva

法華經的核心思想是只要發心皆可成佛,還有就是佛的智慧型不可思議。主要介紹的是修行的目的和結果,而非修行的具體方式。看不下去也沒什麼,可以看圓覺經和楞嚴經,這兩本佛經主要是講修行的。

10樓:張鴻漸

1.相信題主問題的出發點是為了更好的學習佛學;

2.可以不把專注力集中在「大乘」、「小乘」的字眼上,而是在閱讀學習過後思考學到了什麼,是否對自己有益;

3.我們吃飯的話,是不是也得先把原食材採購回來,清洗,切成適合的比例,下鍋烹飪熟了,再入口,不能餓了就直接跑到農地里抱著個蘿蔔就啃?

4.如果實在看不進去就去能看進去的部分,就先看能用心看進去的部分,或者找自己能看進去的經書看。

11樓:孚兌

修的那麼痛苦幹啥?看敦煌本《壇經》,看《心經》、《金剛經》吧,絕對和其他妖豔賤貨不同。

《壇經》最好不看宗寶本的,不過看了也沒什麼問題,就是裡面多了一些神化的內容而已,敦煌本更真實也更實在。

12樓:自盛灰

先看自己感興趣和能吸收部分開始認為是可以的,岔入反覆再到熟悉至精通,路徑不同而已,有時某一段夠自己受收很久的,佛經能看完機率不大,先溺水三千,取一勺自己飲,沒什麼不好

13樓:王宗遠

南無法海雷音如來,南無袈裟幢如來,南無毗婆尸佛。

種種眾生充斥在這個世間,所以因果迴圈很精確。我感覺這些眾生都如同是阿賴耶識的乙個投影一樣,整體上來看,因果鏈條才能緊緊相連,一環扣一環,因此是不可能做了善事沒有善報,做了惡沒有惡報的。這樣來看,因果就是絕對的。

14樓:Aaron

個人覺得可以跳過,但是如果是當功課做還是應該如理如法的念誦全文。喜歡講修持個人推薦看《維摩詰經》、《金剛經》、《圓覺經》,這三部經典都不是特別長,但是文學境界很好,比喻都很生動,描繪神變的景象也很少,道理非常深刻。阿彌陀佛

15樓:巨乘佛教

不會,是你思想有問題,

佛經你可以當原始人的三俗故事看啊,這樣看很精彩怎麼會頭疼?

法華經中要求信徒學佛,而佛前世將國家,城市,奴隸,金銀財寶,腦髓都獻給和尚,更加不可思議的是連妻子,兒子都獻給和尚。想象一下特別精彩啊。

比如有描述觀音為了弘揚佛法變成女人乃至小姐去勾引人皈依我佛。,睡了觀音無一例外就是佛教徒了,觀音菩薩真慈悲為了弘揚佛法不惜一切呢,就不知道睡的人知道不知道觀音是馬頭的不,額還是公的呢。

也有描述佛祖與外道比弟弟長度的描述,

更加離奇的有佛祖親手教育的學生與母猴死馬不可描述的描述,更不用說和尚尼姑那個啥。

還有佛祖與妓女做那個啥時候自殺了死死纏住妓女五日,逼迫那個名妓加慈悲為懷普度眾生無慾無求教人向善的佛教將一切獻給我佛。

這些都是大乘佛經啊,具體可以看天涯中原半路的段子,看佛經很精彩啊,起碼比起點套路龍傲天文精彩多了。

16樓:康冕峰

想太多道理,沒什麼用,甚至去看翻譯沒什麼用。至少我的體驗就是『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定住妄想沒有雜念的,念咒念經反倒效果好些。

至心受持,不生疑惑。等哪天,你能親自參加類似的活動的時候,自然就覺得這種描述沒什麼問題。

我本人有機會不得不接觸過好幾位特異功能人士,能給我治病通過與神仙對話,至少我眼睛看不到耳朵聽不見,但事實是神仙這種分類是客觀存在著,自然由此推論出這種佛經裡的描述有些文學上的誇張修辭手法,但是裡面的宣講會,因該確有發生。

17樓:

有些人,心地煩惱強於求清淨的願力,則把佛經度為自己的煩惱和為人處事一樣,有時候把別人看壞了,到底是別人真壞,還是自己真小人呢?這就是個問號。

佛經也是一種對鏡,有時候往往看見的是自己。

佛經在你心中的模樣,取決於你自己的心地,這句話聽起來像是廢話,彷彿削除了佛經的神聖

其實,恭敬三寶的人們,其實是自己心中見到了尊貴有些人對三寶恭敬不起來,謹慎不了,也是因為心靈太灰白說障礙,是為了起慚愧心,說中立點,就是緣分不足越來越覺得凡事無真無假,只是隨緣演化

如果問是不是誹謗,是不是過惡,還是要自察念頭「這麼幼稚,這麼誆騙小孩的話」

這種傲慢的念頭,你說是不是惡呢?

唉好好的吧。。

18樓:明心淨心

冠有「如是我聞」的,是正式佛經,都有嚴格的結構,符合公認佛經結構。

讀經應該恭敬如法。受益不是你想象那樣來的。最受益的,還是聽如來說法,經所在,如來在,這個意思,是如來所說。

讀原文,心與如來相契,心心相印,可能是入佛之知見最有效的方法。如有實在不易懂處,應聽正統公認法師講經,遠離邪師。

19樓:安真

佛經從開始佛祖在世時什麼文字都沒有口口相傳,到佛祖死後幾百年才出現的最初幾部經,再到傳到中國來,傳播兩千年間,經越來越多,成千上萬部,已經摻雜了太多後人的思想,其中牛鬼蛇神,妖魔鬼怪,異想天開,信口雌黃,太多太多。所以學佛的關鍵不是讀經,是在明師指導下,有取捨地,正確領悟佛法的精髓。

20樓:普波居士

如果你是初學,建議你多聽經聞法,盡量不要自己看佛經,很多佛法上的專業名詞和文言文,一般人都不懂,自己有亂理解,肯定要走錯路的。

你還是多聽聽佛法講座吧,這樣進步很快。

21樓:實驗員C

和謗佛有啥關係? 看本書把自己嚇得不得了,還不如不看算了。何必呢。我看回答裡還有宗教狂熱分子給你扣帽子。別怕,跳著看沒問題的。總比不看強吧。

22樓:空生

吸收與自己的共鳴部分和有啟發的部分即可直接看乾貨不必恐懼從來沒有哪部經說必須通篇讀完才行的

那屬於強迫絕對不是佛菩薩的要求

你讀不讀怎麼讀讀完不信也罷讀完放棄也罷都不會有問題放心吧

大乘佛經在佛入滅後幾百年才出現,怎麼保證它們是佛所說的?

yonghewph 個人認為這肯定不是佛說的。但是它是佛陀思想的發展,它是乙個教派傳承演繹的必然結果。乙個教派要傳承下來它必然要跟著時代的受眾而不斷修正完善。宗教是給它需要的人的精神食糧。大乘也好金剛乘也好只要它和佛陀教義原點一致,它們就也可以說是佛說。恰恰這種與時俱進的精進才更符合佛陀的精神。 這...

如何理解大乘非佛說?

人的一切問題說到底都是人自身的問題。1 大乘 非佛說屬於學術研究,凡夫研究佛永無休止。人的壽命有限,應當注重修行。2 佛法真偽須證知。對於真心學佛的人而言,不會讓疑問完全絆住自己。3 不能完全否定乃至消滅 大乘 經教。你必須承認事實 沒有 大乘 僧的弘法,今天沒人知道佛陀。 這不是現在才有的現象,自...

大乘佛教真的是非佛說麼?

楊昉 首先,阿含經和小乘律都是佛說,這一點大小乘都不會有疑問吧?如果承認阿含經是佛說,就可以推導出大乘非佛說,為何?中阿含 含林品瞿曇彌經第十 若女人不得於此正法 律中,至信 捨家 無家 學道者,正法當住千年,今失五百歲,餘有五百年。雜阿含 九 六 如是迦葉,如來正法欲滅之時,有相似像法生,相似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