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為何是四君子養士最多 最有名?這樣做不是徒招國君猜忌嗎?他們的國君幹嘛不養士呢?

時間 2021-05-05 19:56:40

1樓:熱愛生活的貓

戰國時期,有戰國四大名將,也有戰國四大公子。所謂的戰國四大公子,指的是當時四位十分有錢的貴族。他們因為有錢,所以豢養了很多渴望建功立業的士人。

這些士人,有偷雞摸狗之輩,也有真正的治國之人才。總而言之,豢養士人,在當時是一種流行,就和我們以前的殺馬特髮型一樣。

現在我們看著很蠢,但它在當時就是很潮。

我們常說,某些事情之所以在當時流行,必然有著當時能夠流行的條件。戰國時期豢養士人也是如此。

事實上,戰國時期是乙個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過渡的時期。除秦國外,很多國家,諸如齊國,實際上已經有了提拔底層平民的觀念。

比如齊國的稷下學宮,就是當時文人們的樂園。在這裡,只要你有才華,你就能夠獲得一定的賞賜,這裡也是很多人一步登天的天堂。

但是哪怕是齊國的這種制度,依舊有著不小的瑕疵。因為如果你不是貴族,你想要進入齊國的權力中心,是難上加難的。

事實上,就算你是貴族,如果不是嫡系血脈,那麼也很難進入齊國的權力中心。比如大家所熟知的田單。

五國伐齊,樂毅連破齊國七十餘城,齊國幾乎滅亡,最後是田單以一己之力,復興了齊國。可以說,田單就算算不上戰國最頂尖的名將,但也算得上是齊國最頂尖的名將。

可就是這樣的名將,在齊國卻並不受重視。

在樂毅伐齊之前,田單只是乙個市掾,負責管理市場秩序。原因僅僅是因為他是齊國遠房宗親。

事實上,齊國算是好的了。楚國更加嚴重,吳起喊出的那句「楚國封君太眾」絕非虛言。

反觀秦國,秦國的軍功爵制,消除了貴族和平民之間的界限,使得普通人也有機會能夠封爵獲賞。

人們常常嘲笑魏國是秦國的人才儲備庫,但這真的是制度上的劣勢。同樣的功勞,在秦國能夠獲得巨大的封賞,而在他國可能只能獲得微末賞賜。

如果大家都這樣也就罷了,可偏偏有秦國這麼個異類,那麼人才自然都樂意去秦國。

山東六國和秦國不同,秦國長期遠離中原文化,遠離西周文化,對宗法制等制度的抵抗力比較強,因此可以較為容易地施行變法。就算是如此,秦惠文王也不得不殺商鞅安撫人心。

中原的那些國家就更不用說了,貴族勢力之龐大,貴族思想之根深蒂固,根本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

那麼,難道就看著各國的人才紛紛流入秦國嗎?當然不會,於是就出現了豢養門客這樣的行為。

山東六國貴族勢力龐大固然不假,但這同樣意味著這些貴族十分有錢。比如齊國的孟嘗君田文,齊威王田因齊之孫,家世顯赫,財產豐厚。

為了吸引各國的人才,孟嘗君就開始招納門客,只要你有才能,無論是什麼才能,我全都要,而且獎勵豐厚。在這樣的風氣下,很多人就會慕名前往孟嘗君帳下,做他的門客

其他幾個公子差不多也是這樣的情況,這才是戰國四公子豢養門客的最終目的。

2樓:王靖海

先問是不是

你看看田文、魏冉、李兌、魏無忌、黃歇、呂不韋的結果……再看看趙勝的裝傻記錄……

以當時的集權程度,君主難以直接養士。所以秦王愛養外戚,齊王愛養學者,楚王愛養小狐狸,三晉之君什麼都多什麼都愛養,燕王什麼都少什麼都養不了

3樓:真三三無

四公子情況不同。

平原君能力影響最小,長平之戰後,平原Regal信大幅下滑,不足為慮。

春申君對楚王有捨命保護的恩惠,他和楚王關係比較好,楚王也樂於重用他。楚王死了之後,春申君就把持朝政,新王無力對抗春申君,直到春申君被殺。

孟嘗君的薛是一塊肥地,而且四公子裡面數孟嘗君養士最多,名聲最大,齊王最後終於罷免孟嘗君。孟嘗君日後,孟嘗君的家族被滅種。

信陵君是四公子裡面唯一乙個英雄人物,因為功高震主被解除兵權鬱鬱而死。

他們幾個都當過權臣,但國君真的如果處置他們,他們也得完蛋,只不過這些公子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都對國家有積極的影響,尤其是信陵君。平原君也有出使楚國的功勞。春申君孟嘗君都是政治投機分子和亂臣賊子。

四人不能一概而論。

春秋戰國時期,公子有封地,權力很大,四公子是突出體現。秦統一之後,諸公子專權的事就再也沒有出現過了。

4樓:

國君當然也養士,但是不叫士,叫臣。

國君猜忌當然有了,孟嘗君,信陵君都受猜忌。

平原君雖然能力不強,但忠心耿耿,養士光明正大,而且用在國事上,所以趙王相信他。

春申君和考烈王是過命的交情,也受信賴。

5樓:rorschach

1.為啥戰國時期四君子養士最多;首先這四君子都是貴族有地位,有權利,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其次那麼多貴族為何單單這四人養士最多,因為這四君子都有不錯的聰明才智善於包裝自己,更難能可貴的是這四君子大多數時候都善於聽取門下士人的意見並且禮賢下士。

2.這樣當然會招致國君的猜忌和打壓。臣強則欺主,大家知齊國有孟嘗君而不知齊王; 春申君狸貓換太子,將懷有自己骨肉的妹子獻給楚王;平原君縱容門下不繳納稅賦; 信陵君能竊得虎符控制兵權。

所以這四君子勢力曾經很強大到把持朝政,對上欺瞞君王的程度。在他們強盛的時候,國君雖然猜忌和打壓但鬥不過。一旦他們出現差錯,國君就會藉機趕走打壓和趕走他們。

典型的有孟嘗君收齊王猜忌被趕到魏國,信陵君一直被皇帝的哥哥打壓和猜忌,最後竊符救趙後乾脆留在了趙國

3. 各國的君王稍微有腦子的都會打壓和猜忌這些門客幾千,裂土封君的貴族。當年的周分成了多個諸侯國,後來的晉被趙魏韓瓜分,都是很好的前車之鑑。

這四君子會包裝,勢力大,門客多。君王想除掉也並非容易,典型的馮諼為孟嘗君謀狡兔之三窟。

當然事實總有例外,也有君王坐任貴族做大;這些君王不是腦子秀逗了就是鬥不過封臣的權益之計。

6樓:莫尋雲

猜忌啊!戰國策裡都說了,國君猜忌平原君,但是有人幫他解決了,不過花了很大的代價。

但是這些君子都是大貴族,實力強大,國君就算猜忌也不敢真動手啊,到底還是需要他們來穩定的。

信陵君為何未入戰國四大名將?

柳底飛花 參照新中國授軍銜規定,授銜時必須是在部隊任職,所以好多當時已經從部隊轉到行政部門的打仗牛人沒能授軍銜。同樣,戰國四大名將的必要條件是官職是職業將軍,比如,田忌可以稱為齊國名將,而更牛的孫臏只能稱為著名軍事家,信陵君顯然不是職業將軍。 史海淘今 按照他的歷史作用,若不是他竊符救趙,率領各國打...

戰國四公子的「君」是尊號還是爵位?

關毛 先秦的封君,是郡縣制改革中對舊制度的一種妥協,是一種實授爵位。而尊號多數都是沒啥實際意義,只為避諱之類而出現的。像國君的諡號算是尊號的一種,而以四大公子為典型的先秦封君,那可不是什麼尊號。君本來是指國君,但並沒有嚴格加以區分。所以在卿大夫勢力抬頭的春秋晚期,一些卿大夫就被其臣屬稱為君了。譬如晉...

為何戰國時孫臏對魏國的霸權影響巨大?

沙羨君 魏齊戰爭乃是魏國徹底衰落的表現,並非根本。魏國真正衰敗的原因乃是多個原因構成的,它的地理位置,它的國家制度,它在位君王的表現都是其中的重要原因。魏國衰敗的第乙個原因,莫過於三晉同盟的崩壞。韓趙魏三國同根同源,都是從晉國分離出來的國家。魏國之所以崛起,除了魏國是戰國諸國中第乙個支援進行變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