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目標有衝突嗎?

時間 2021-05-11 14:35:30

1樓:笨爸爸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目標在理論上是沒有衝突的,但是考慮到當下的社會競爭和K12教育現狀,兩者存在的並不是「目標」衝突,而是「責任」衝突。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目標都是希望通過學習、練習讓孩子擁有生活、生存的基本技能和成就技能。簡而言之,大多數家庭是為了讓孩子考上更好的大學將來有更好的出路,部分家庭的目標可能更加昇華,讓孩子擁有自己的人生,這是只是在物質條件下的不同選擇。終極目的,是希望孩子將來活的比自己更好。

那麼,為什麼會有彼此的衝突,不管是目標的還是責任的?

核心的問題在於孩子的時間資源的爭奪。

雖然目前學校教育提供的「素質教育」一直被「新生代」父母所詬病成,是披著素質教育外衣的應試教育。但大多數中產以下的家庭,如果依靠自身的社會資源給予還是素質教育,那麼孩子將在應試教育中缺乏時間競爭力。一方面希望孩子可以得到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一方面希望孩子可以在目前的高考體制下取得高分。

這涉及到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不同的培養策略了。家庭教育培養的是孩子的個性,也就是專注力、遊戲力等能力的培養,也就是培養孩子如何做事、如何處人的性格。學校教育培養的是讓孩子知道你不知道的共性,是知識,是具體的數學、語文等課程。

個性需要時間、興趣、精力的投入,共性同樣需要投入時間、興趣、精力。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孩子一放學就被父母送到了興趣班,再大一些,面臨著考試的妥協,父母就會以「興趣班」沒什麼用把孩子送到了「課外補習班」。而家庭和學校的衝突就在於:

學校的教學任務加上了父母的監督和參與,把寫作業這一類的學校任務帶到了家庭教育中,父母苦於精力、時間的負擔逐漸形成了對學校教育的衝突。

也就是這件事是誰負責的問題。但這是乙個問題嗎?個人認為並不是,小時候父母總說他們沒文化,所以要在學校好好學習。

父母影響最多的是對於學習的態度和選擇,儘管我並沒有取得很好的學歷。但是,99年前後的父母是這麼跟老師對話的:孩子送給你就費心了,不聽話不學習你看著收拾吧。

而今是:不管是不是我孩子的事,一定是老師不懂兒童心理沒有好好的引導。

衝突,就在對孩子的時間爭奪中,演化成素質和應試的衝突。

所以,我們應該怎麼平衡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呢?

平衡兩個關鍵點:興趣班不等於興趣,學校課程也不等於僵化。

即便是語文數學等學校課程,如果家長引導得當,孩子也可以擁有學習的內驅力。但是並不是到了興趣班就是學習興趣了。學習和興趣本身就是相互抵制的,興趣是我想擁有某種能力去做某件事,而學習是為了得到這種能力,但是學習的過程一定是痛苦的、枯燥的。

無論孩子是乙個什麼興趣,如果沒有學會應對痛苦的、枯燥的的過程的容忍,那麼將來即便是「素質教育」,又有什麼素質呢?素質教育不管是多麼大的體系工程,核心目標就是讓個性成為每個孩子學習的方向。那麼這其中,堅持、對困難的容忍就是最大的素質。

家庭是學校教育的夯實,學校是家庭教育的延展。

2樓:落落塵埃

我不會@人,不知道是不是這樣操作...@愛櫻木的叮噹貓

我覺得這位答主分析得非常好,我想接著他說的家庭教育的問題,繼續延伸說下去:

很多家長不管是老一輩還是現在的大多數年輕人,還有乙個固化思維是什麼呢?就是覺得學校的責任就是把孩子教育好,家庭就是乙個輸出作用,而沒想過孩子從呱呱落地到上學,一開始的輸入就是家庭。

家庭的作業是激發孩子的興趣,好奇心以及求知慾,學校是技能補充的作用。家庭和學校從來都是互補關係,從幼兒園開始就是這樣。

不管是私立幼兒園還是公立幼兒園,他們都有欠缺的地方,這些輸入都要靠父母在家庭裡去做。

就拿小學生的作業來說,其實現在的孩子,因為我家讀一年級,我自己的親身體會,他們的知識結構和我們的年代相差甚遠,很多一年級的題可能我們家長都不會解,這是真的。那你說我們都不會,學校要我們輔導個什麼?太苦了吧。

可是我認為這個「輔導」不是真的「輔導」,送去機構「輔導」那真的是把孩子最寶貴的時間給浪費了。

如果孩子按照正常課堂聽講,老師是會教孩子解題思路的,這就是學校的教授的東西。

那孩子回到家,家長又要接替老師的班輔導功課?不是的!在學校乙個老師對50多個學生,以公立小學為例,老師很難乙個乙個去給你的孩子輔導。

而家長就不一樣了,家長做的好那就是「一對一」。但不是要你家長去做老師的工作,而是抓孩子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哪些知識沒掌握引導孩子去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你還得陪他親子閱讀培養閱讀習慣,激發對學習的興趣,從而在挫折中感悟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將化為他學習的內動力。

但這一切都需要做為父母的我們首先要有所覺悟,那就是「終身成長的思維」,我們國家的叫法那就是老祖先說的「活到老學到老」...潛移默化,以身作則孩子這顆小樹苗自然會茁壯成長。

3樓:

欠發達地區的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理念是:學習就是把漢字寫好看。他們會為了學生字型好看而布置大量抄寫作業。

練字不是學習,它只是你的個人愛好且對改變人生沒什麼用,很可能會讓孩子近視

4樓:阿妮卡

其實兩者的目標是一致的,校外興趣班應該是輔助,好的校外興趣班可以讓孩子在課外放鬆放鬆,然後能回頭來更好的學習,但首先前提是這個興趣班孩子感興趣,第二不可以報太多,孩子精力有限,太多孩子會辛苦

當然應該以學業為重,但是也不要太強求,孩子盡力了就行了,小學主要養好學習習慣,將來考個好大學還是要靠好成績的,有了好的學習習慣,將來初中高中家長會輕鬆許多

5樓:一朵雲

沒有衝突,家庭教育重點培養美德,學校教育重點培養技能,灌輸知識,兩者相輔相成,都是為了教育乙個更有優質的孩子。

另外,家長培養孩子的外語以及藝術方面的特長和技能,一是為了培養孩子的特長,而是為了培養孩子的美感,體育專案的培養是為了鍛鍊孩子的反應,平衡等多種能力,當然體育能力的培養更是為了孩子有乙個健康強健的體魄,凡事過猶不及,找到孩子的特長和感興趣的專案重點培養,不要鬍子眉毛一把抓,不管孩子愛不愛,都給孩子報很多興趣班,不要讓孩子喪失作為乙個人的基本快樂和自由。

有的孩子天生讀書不行,但是他對某一科目或者特長感興趣,有潛質,建議家長重點培養和關注。

無論哪種教育都是為了讓孩子發揮自身的潛能和特長,成為更好的自己,前提一定是把孩子當成乙個活生生的生命去尊重,並給與關愛,讓他健康快樂地長大,無論是身體和心理都要健康,這是我們教育的根本和出發點。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還有一種教育是社會教育,在這裡就不再多談了。

6樓:weku

在中國,對絕大部分家庭來說,教育說到底只有乙個目標,高考。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學校教育無法顧及孩子的個性發展,家庭教育在這方面要更關注一些。

7樓:心之言

學校追求成績是因為,這是相對公平的標準,就像公司追求業績一樣。而孩子最終的12項能力主要靠家庭教育培養,因為只有家長最有可能深入了解孩子。

老師是沒有精力探索每個孩子的特質,這是家長的任務,根據特質實施匹配的教育方式是家長的責任和能力。

8樓:空杯者

要求學生將時間精力集中到學校課業上,這是老師的教育目的,也是主流的教育形式,並不能代表中國學校的教育目的,只是現在的社會喜歡量化,喜歡短時間的成效,所以老師和學校最終選擇了這條道路。

你是乙個很優秀的家長,因為你關心孩子的長期發展和一生幸福,其實中國有90%以上的家長沒有這種意識,配合學校一直在「教育」著孩子,希望你一直能保持當前的這個家庭教育目標。

現在主要的問題是如何平衡當前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衝突,家長是個關鍵,孩子成績中上,至少不會讓老師難堪,如果孩子喜歡外語,藝術和體育專案,那我們家長要積極的支援。

那家長如何來應付老師的要求呢?家長盡一切力量來提供孩子的物質基礎,現在老師丟出乙個無形的壓力,家長需要做的是,打造內心的強大,把外界的壓力都讓自己扛起來,讓孩子繼續原先喜歡的學習生活模式。

雖然家長有時候會很難堪,但是為了孩子,有時候,我們也只能表面上應付老師要求,私下還是讓孩子追求家庭的目標。老師那邊不能得罪,自己的價值觀也不能忽視,我們更不能把這個壓力推向孩子,所以我們能做到,就是默默的化解外界壓力。

9樓:Cilly

大部分的情況下沒有衝突,小孩有天賦並且能夠走專業路線的還是少,培養一到兩個業餘業餘愛好在小孩小的時候應該還是有餘力的,然後就看小孩自己的發展了,到了高中時期肯定要有所取捨。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哪個重要?

老錢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看孩子長大了為人處世 性格脾氣更像誰,就說明誰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起到的作用更大,這部分的教育也更重要。你見過幾個孩子像老師的?現代教育模式中老師最主要的職責是教學,教育的責任主要在家庭。教師對學生人格方面雖有一定的影響,那往往也是教學內容來帶來的副產品。不信問問你孩子,每天在...

家庭教育重要還是學校教育重要?

月亮媽媽畢爽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關係是6歲前家先校後,6歲後家校共育。家庭教育,教的是什麼?育的是什麼?貫穿終生的,教的是做人。幼兒期教的是去幼兒園以前讓孩子會基本的自理能力,教他會去交友,探索一切新鮮的事物的好奇心沒有被壓抑。所以教的並不是數字 漢字及古詩!育的是情感上懂的付出愛和收穫愛,心理上...

學校教育如何彌補家庭教育的缺失?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家長不要妄想讓學校教育來彌補家庭教育的缺失。當然你肯每年把家庭年收入一半給我的話,我還是願意去做的。當然你孩子以後叫我爹還是叫你爹,這就不是我能左右的了。 熊的速度 學校教育此處預設為公立教育。一 公立學校教育。主要提供的是制式教育模式,地區,學校不同略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