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氣神怎麼養

時間 2021-05-09 15:00:19

1樓:Eleven姐姐

抄經念佛就像你做清潔,做大掃除。累是正常的。變清淨也是正常的。

麻木,膽小,沒有力氣,是不是業障現前了?

就像考試前刷題會累,會覺得辛苦,會想哭,會想吃火鍋燒烤乾脆放棄一樣。

你持久的做下去,自然會發現不可思議的地方。心態,心境會有意想不到的變化。

就拿我自己來說,首先是情緒穩定,心境溫和,心態樂觀。抄的時候也會很毛躁很煩。堅持完了就好了。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終是山,見水終是水。

這是乙個過程而已,堅持下去就好了。加油哦。

2樓:

抄完佛經會這樣就是太累了,抄書本來就是乙個體力活,有這體力還不如好好休息休息。打完金剛功會這樣我就有點好奇了,難道你就虛成這樣?還是說打的時候胡思亂想了?或者乾脆就沒打對?

我不知道你是沒睡好的還是因為生活習慣的原因或是體質問題什麼的,找出問題對症解決。沒睡好太累了趕緊休息休息。不好的生活習慣確實容易導致精神潰散,少玩手機,玩手機電腦特別耗神,少看那種不需要費神但是卻很容易著迷的東西。

體質問題或者忽然出現的,找醫生看看,特別是突然出現這樣的問題。找出問題了,用藥也好,鍛鍊也好,都可以,

我感覺你的症狀很像腎虛,找個醫生看看最好。精氣神是互相依賴的,煉精化氣,練氣化神,鍊神返虛,養好身子自然精神就好了,人體自身就有乙個精氣轉化的過程。沒事可以多看看《養生論》(嵇康)、《上古天真論》、《四氣調神大論》、《坐忘論》,起碼把《養生論》看看。

金剛功,八段錦,五禽戲什麼的都可以練練,比抄書靠譜多了。

3樓:趙俊

有沙門問佛:「以何緣得道?奈何知宿命?」

佛言:「道無形,知之無益,要當守志行;譬如磨鏡,垢去明存,即自見形,斷欲守空,即見道真,知宿命矣。」

佛言:「何者為善?唯行道善。

何者最大?志與道合大。何者多力?

忍辱最健,忍者無怨,必為人尊。何者最明?心垢除、惡行滅,內清淨無瑕;未有天地,逮於今日,十方所有,未見之萌,得無不知、無不見、無不聞,得一切智,可謂明乎。

」-----《四十二章經》

佛言:「一日行,常念道、行道,遂得信根,其福無量。」

佛言:「熟自念身中四大,名自有名都為無,吾我者寄生,生亦不久,其事如幻耳。」

佛言:「人隨情慾求華名,譬如燒香,眾人聞其香,然香以薰自燒;愚者貪流俗之名譽,不守道真,華名危己之禍,其悔在後時。」

佛言:「財色之於人,譬如小兒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四十二章經》

有沙門夜誦經甚悲,意有悔疑,欲生思歸。佛呼沙門問之:「汝處於家將何修為?」

對曰:「恆彈琴。」佛言:

「弦緩何如?」曰:「不鳴矣。

」「弦急何如?」曰:「聲絕矣。

」「急緩得中何如?」「諸音普悲。」佛告沙門:

「學道猶然,執心調適,道可得矣。」

佛言:「夫人為道,猶所鍛鐵漸深,棄去垢,成器必好。學道以漸深,去心垢,精進就道。暴即身疲,身疲即意惱,意惱即行退,行退即修罪。」

佛言:「人為道亦苦,不為道亦苦。惟人自生至老,自老至病,自病至死,其苦無量。心惱積罪,生死不息,其苦難說。」

佛言:「夫人離三惡道得為人難;既得為人,去女即男難;既得為男,六情完具難;六情已具,生中國難;既處中國,值奉佛道難;既奉佛道,值有道之君難,生菩薩家難;既生菩薩家,以心信三尊、值佛世難。-----《四十二章經》

4樓:樂行謙實

精氣神各有解釋,我只好從另外角度切入,嘗試通俗點。

:精力旺盛。尤其是小孩,讓他跑一整天,休息下立即龍精虎猛,力氣雖不如大人,但貴在能量充足,活力四射,不知疲倦。

:血氣方剛。尤其是年輕人,氣足,天不怕地不怕唯獨膽子大,講嘢都大聲過人,身上有股子狠勁,一語不合,盤他丫的。

所以當中年人說:「年輕人不要太氣盛!」

年輕人則會反問道:「不氣盛能叫年輕人嗎?」

:神情自若。尤其是歷經風浪的中年人,心態平和,情緒抗干擾能力極強,外面亂成一團,其仍臨危不懼,絲毫不影響自己思考,心理素質極佳,神足,氣定神閒。

在此基礎上,應如何養呢?

養精:保持適當健身的習慣。精是基礎中的基礎,人沒有活力,必然頹廢導致一事無成,因為內在的精力不足於支撐其繼續完成下去,而適量健身有助於喚醒其動力,畢竟人的身體機能就是用進廢退,多鍛鍊,自然能激發活力,但太過量就不行,累到第二天無精打采,那就本末倒置。

養氣:血氣方剛的人有什麼特點?就是魯莽,行動大於思考,爺我性格暴躁,這樣不好不好。

雖不好,但魯莽只是魄力的一種極端表現,至少敢於行動,只不過是沒控制好度。而氣虛的人,做事有心無力,說話有氣無力,相比起來,還不如氣足要好得多,至少有魄力。

一是盡量寡言不傷氣,二是做事要有一股狠勁,有意識的培養狠勁。試回想一下,當自己極其憤怒的時候,是不是頭腦發熱氣急攻心,洪荒之力撲湧而來,好似有使不完的勁呢?差不多是這個道理,做事時有股狠勁,適當(注意是適當,經常處於憤怒那是在毀肝)提取果敢的情緒,可參考軍人做事,往往一鼓作氣,快刀斬亂麻的處理好任務,靠的也是這股狠勁,但人家並不會因此而憤怒,反而異常沉著冷靜,詮釋了什麼叫人狠話不多。

養神:就是凝神,學會抗干擾。一是常說的閉目養神,也是短暫遮蔽干擾的方式,像靜坐,也是修定凝神,心定下來,一切皆安然。

二是偉人的方法,在鬧市看書,任憑人多吵雜,仍無法對其內心造成波動,所以偉人有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之冷靜,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之從容,更有見怪不怪其怪自壞之泰然。以上。

5樓:參娃狗蛋

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

養生,主要養的就是人的「精氣神」。 古代養生家遵循正確的修煉方法,往往能夠獲得健康和高壽。中醫有「精脫者死」「氣脫者死」「失神者亦死」 的說法,可見「精氣神」是生命存亡的關鍵所在,只要保持精足、氣充、神全,自然會祛病延年。

清代醫家尤乘就認為,「人除了精氣神,再也沒有別的了」。精氣神對人這麼重要,那麼,如何調養人的「精氣神」呢?

人體之精與飲食密切相關人體的精和我們的飲食有密切的關係。

人所吃水谷經過胃腸等器官的一系列運化活動,使水谷變成了精、 氣、血、津液,無營養價值者為糟粕,下行被排出體外。 有營養價值者上行,經過三焦的作用變為血液,從手太陰肺經進入五臟,五臟得到血液的滋養,通過經絡流注到四肢百骸、五臟六腑,維繫人體的正常生理活動,就像大地有土和水能生長萬物一樣。血液可以滋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提供身體生長所需的各種精微物質,也稱之為「精血」。

人的五臟六腑都從胃納之水谷中獲得營養和功能, 如果乙個人的吸收能力強,則氣血旺盛、筋骨堅強、健壯有力。但是,人的飲食往往容易失節,飲食失節最易損傷脾胃,導致消化不良,自然精血無以化生,四肢百骸無營血滋養,體弱氣虛不能溫養肌膚,抵禦病邪,易為賊風邪氣所傷,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疾病。 此外 , 人體之精還包括先天腎精。

古代醫家強調應該保護腎之精華,除了藥餌、食補、導引等養生方法外, 在房事方面還應做到「樂而有節,則和平壽考」,即快樂而有節制,不縱慾,則能讓人心情舒暢、血脈調和、 壽命長久。 需要強調的是,適度的慾望是合理的。聖人之所以是聖人,就在於聖人在對待慾望問題上能夠做到適度, 且方法得當。

面對慾望,他們既不壓制,更不會放縱, 而是「利性則取」「害性則舍」,做到取捨得當、恰如其分。

養正氣可以御邪氣

《黃帝內經》「五勞所傷」中的「久視傷血,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以及「多言傷氣」等均是一種失衡, 是告誡人們過勞傷身,而適度的勞動有益於身心,不僅不會成為病源,反而幫助人們遠離疾病。 《素問·舉痛論篇》曰 :「餘知百病生於氣也 , 怒則氣上 , 喜則氣緩 , 悲則氣消 , 恐則氣下 , 寒則氣收 , 炅則氣洩 , 驚則氣亂 , 勞則氣耗 , 思則氣結。

" 這段話高度概括了人體疾病的發病與病理機制,認為氣機失調是疾病發生的基本機理。

「養氣」就是要避免氣機的失衡,使得人體氣機的的公升降出入處於相對平衡協調的正常狀態。 人體生病不外乎內因(怒、喜、思、憂、恐等情志因素) 和外因(風、雨、寒、暑等賊風邪氣),所以善於養生的人, 要消除內在的過喜、過怒、過哀、過樂等不良情緒,外避賊風邪氣,適當活動,這樣才能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除了保持情志的平和與避免「邪氣」,還要通過一些養生調攝的方法來順應自然、協調陰陽、保護正氣。

在天氣寒冷的季節,人們往往會感到手腳冰涼,而陽虛體質者對這種體會更加深刻,此時,如果趁熱喝碗熱薑湯, 身體就會感到舒服、暖和。熱乎乎的食物入胃,能讓我們感到溫暖,古人稱之為陽氣的溫煦作用。衛陽在外, 保護著人體,是人體防禦疾病侵犯的第一道牆,由於它浮行於脈外的肌膚腠理,又叫「浮氣」。

這種氣能溫煦肌膚手腳。古人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冬至一陽生,陽氣慢慢「長大」,此時風寒之邪容易傷害身體, 所以冬末春初應注意禦寒保暖,春季應該順應自然界的陽氣生髮之「象」,積極鍛鍊身體,以促進陽氣的公升發。 秋冬之時,天氣乾燥,耗傷陰液,此時人們又喜食辛溫之品以致內火生而傷陰,故秋冬之時宜服用滋陰之品或塗抹滋潤護膚之品以防燥邪,並保持室內空氣的濕潤。禦寒以養人體之陽,防燥以養人體之陰,即順應自然, 使得人體呈現一派陰陽平衡的「正氣」。

養生之首務在於頤養心神

乙個人思維是否正常要看神志是否清醒。人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只有具備了「神」才能發育成為有生命的人。 乙個健康的人可以統御精神,令精神內守,使之不散。

所以 , 養神要注意內守、內斂。古人強調「閉目養神」,就是內觀去除雜念,恬淡虛無,使內無憂慮之患,外無邪氣之擾,始終神氣健旺。如果神衰則健忘、心悸,諸證蜂起。

所以,中醫有「得神者昌, 失神者亡」「精神內守, 病安從來」的說法。 孔子認為,修德是養生長壽的根本。養生之道包括養身和養心兩個方面。

從某種角度看,養心比養身更重要。「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乙個有仁德的君子,守著正理,不做非分之事,所以心胸寬廣, 豁達開朗;無仁德的小人,則心存偏私,動輒考慮個人的私利,患得患失,心中充滿了侷促和憂愁。

《素問·上古天真論》曰:「所以能年皆度百歲, 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意思是說,那些聖人能夠活百歲依然動作敏捷,是道德高尚的緣故。

唐代醫家孫思邈在《千金翼方》中專門作了《養性》 篇,認為養性就是養生,養生的關鍵不在於吃各種保健品,而在於修煉自己的德行。品行不端的人,即使服用金丹玉液也不能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如何鍛鍊精氣神?

坑不大啊。別人說的你也做不到啊。那幾句話挺正確的呀。精氣神可不容易提公升的,你還想不花錢提公升就更難啦。沒事別去瞎練什麼東西哦 古話說 天有三寶日月星,人有三寶精氣神。精氣神是乙個人最寶貴的東西,千萬不要隨意消耗。所有那些身體問題嚴重,百病纏身的人,都是精氣神嚴重消耗,嚴重不足的人。精氣神主要從四個...

如何變得有精氣神?

已登出 生活中的事情很多,你想的很多,做事需要由繁化簡,想的越複雜,思考的越多,直接處理的難度越大。你要知道,你要幹什麼,目的結果,不是長篇大論,徒增煩惱。生活一切都簡單,才是大智慧型,才是有精氣神做任何事。加油,簡單的大智慧型,讓你精氣神好。 CharingH 題主的情況應該是學習和家裡的雙重壓力...

你們是如何養精氣神的?或者說養氣。

羊羊 然後是養氣,為什麼要養氣呢?我們中醫講氣血不通,百病纏身,可見養氣非常重要。氣其實就是我們生命的能量,氣細分有三種 第一先天之氣,這種氣是地球形成之前就存在。第二是後天之氣,就是空氣。第三是五穀之氣,也就是我們飲食後轉化的能量。養氣有兩招,第一招就是點手指,用我們的大拇指分別點我們的其他四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