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日常衝煮咖啡不在乎烘焙質量,只講究有沒有萃取好的人是什麼心態?

時間 2021-05-31 16:34:59

1樓:

不太清楚你所謂的「懂烘焙」是什麼意思?是僅僅了解烘焙的相關知識就可以了,還是必須得自己能烘焙出好喝的豆子?

如果是前者,這是一名咖啡師應該具備的專業素養,無需多言。

如果是後者,那麼我認為,咖啡師是不需要自己會烘焙的?

我不否認咖啡是完整的一套流程,但就咖啡師而言,掌握正確得當的咖啡製作手法,能穩定地做出好喝的咖啡,這就已經足夠艱難了,本身就沒有多少咖啡師可以勝任。至於不同拼配不同烘焙的豆子,咖啡師沒必要親力親為,也沒必要有多麼深入的了解。不會烘焙又如何,人家會做咖啡啊,人家有嘴會嘗啊,人家嚐到自己認為好喝的豆子,直接買下來就好啦,何苦非得自己去學怎麼烘焙。

當然了,咖啡師至少得知道什麼是好喝的咖啡的味道,至少得能做出好喝的咖啡,否則一切都是空談。說著容易,但真正熟練掌握的咖啡師又有多少呢?有多少咖啡師自己都不了解什麼是好喝的味道,做出來的咖啡倍兒難喝還自以為咖啡就該是這個味道。

有多少咖啡師連布粉都還不均勻呢,製作咖啡一會兒萃取過度一會兒萃取不足。這樣的咖啡師去玩兒烘焙,他們都不知道好喝的味道是什麼,都沒法保證製作手法的穩定,怎麼可能烘的出好喝的豆子呢。

實際上,這樣的咖啡師大有人在,看看滿大街那麼多自己烘焙豆子的咖啡館,有一家好喝的麼!自己咖啡口味還不了解,咖啡製作還不過關呢,就開始玩烘焙的噱頭。這幫人瞧不起的illy、molinari等在他們眼裡廉價又沒逼格的初學者才用的品牌豆,然後自己烘焙出的豆子比這種品牌豆還差得老遠。

他們以為品牌豆質量差不好喝,實際上是他們不會做咖啡。品牌豆怎麼了,品牌豆也是可以做得很好喝的好不好,分分鐘秒殺大部分咖啡館的豆子。人家義大利公司積累了幾十年的拼配和烘焙工藝,還不如他們剛學了兩三年的烘焙手藝咯?

所以題主你說的很多咖啡師不考慮烘焙,一味只琢磨萃取,也許真的是他們萃取的手法不合格呢。而學習烘焙,要不你需要自己的咖啡製作手法過關並且懂得好喝的咖啡是什麼味道,要不你需要有這樣的一位咖啡師為你的烘焙成品提供參考。總之必須得以咖啡製作為依託,才有可能烘焙出好喝的豆子。

2樓:Peter Tam

瀉藥:這就是對咖啡的認識和了解的問題。

咖啡的製作是一套系統工程,從選豆,到研磨後才能開始萃取。選豆就是一大陷阱。

意式咖啡在義大利已經流行了上百年。如果要對它有所改進,那絕不是乙個小變化。一般來說那應該是乙個巨變,或者是咖啡行業的一大「成就」。

當然結果是證明它是改進還是誤解的標準,所以我們首先要了解這些變化的結果。

滴濾咖啡最早使用中度烘焙,後來有人想要喝咖啡味道更濃的咖啡,所以又有了法式烘焙。意式咖啡的加工傳統就是深度烘焙,這不會是沒有道理的。當然不是那種過度深的烘焙。

拼配是義大利咖啡加工過程中的乙個關鍵環節,太多的人不了解,甚至被誤導。例如追求純阿拉比卡拼配幾乎只有義大利的Illy公司和美國的那個原SCAA副Quattroporte。而絕大多數的義大利咖啡公司和美國大批的其他咖啡人士的看法從未被國內咖啡人考慮,甚至義大利人的說法從未引起國內人的關注。

結論:也許他們不是不重視選豆,因為他們覺得他們選的咖啡豆是很好的。這是否正確,就是另外乙個問題了。

如何看待Wbrc 世界咖啡衝煮大賽)以及類似的比賽?

曉卿 戲稱為瑰夏杯,是因為之前幾年想拿好名次,豆子都是瑰夏然後之所以流程是這樣的是因為咖啡師 出品 咖啡師也 服務生 咖啡師 出品 服務生 已登出 比賽就是比賽 日常出品就是日常出品 大多數人已經很幸運了,起碼你有機會喝到冠軍給你做咖啡別的領域裡,F1車手不會給你開車,舉重冠軍不會給你舉高高的幾乎沒...

如何煮咖啡?

紙拉風 我只說我的方法 超細研磨粉 500ML的茶壺,放入自已適量的咖啡,我通常用乙個常用的勺子,滿滿一大勺子 剛剛燒開的水,澆入,衝出一層咖啡泡泡。有時是加入開水和咖啡,明火小火燒沸。剛一點兒沸就停火,煮出一層咖啡油 泡泡為止。超細眼的茶隔,實際上是咖啡隔 金屬 過濾粗咖啡 細細的粉沫的,還是可以...

如何衝咖啡?

首先,排除速溶咖啡,因為這個用熱水一衝,攪一下就能喝了。我講一下我平時是如何衝一杯咖啡的,超級懶漢式衝法。1,買豆,要烤好的豆。因為懶。2,電動研磨機,或者帶研磨功能的豆漿機。定好量,粉碎就行。3,美式滴漏咖啡機。一邊放水一邊放咖啡粉,一插電,等下就有得喝。4,這裡有另外一種煮法,就是拿個小鋼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