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很內向自卑社恐敏感,有時舍友不理我,我也不知道說什麼,是不是受到排擠了?

時間 2021-05-29 23:07:57

1樓:人就該漲芝士

同學,和你性格差不多,你試著別人聊天的時候多參與,最主要是有什麼事情要分享,好吃的蛋糕要分享,學校的情報要分享,這樣就好點啦!

2樓:明天的記憶

內向也不一定就是不好,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不需要變得和別人一樣,內向的人的會一直處於思考的狀態,朋友就那麼兩三個就可以了,不需要很多

3樓:公尺小盈要考研

大三老狗跟你說說真心話:我的性格也是這樣,大學剛開始宿舍也是都不怎麼說話,大家都在忙自己的事情,可能他們也沒空理你,或者說他們可能也在有這樣的困擾,不知道能找到什麼樣的話題來接觸你而並不是排擠你。我覺得不用在這件事上太過焦慮,如果實在希望和舍友們多聊天,也可以大家都在,氣氛比較輕鬆的時候找找話題,或者乾脆就做自己的事情,也不用管別人。

宿舍本來就是像合租一樣,未必大家都會成為朋友,我有乙個學姐,大學四年了同寢室的四個人都不會經常聊天的,但也過得還不錯。我宿舍裡有乙個妹子比我更內向,甚至和她幾年下來說的話手指頭都能數下來,也不用太放在心上,開心就好,別把自己憋出毛病來比啥都強。

4樓:君謙莫語

每個人的習慣不一樣,各有各的舒適圈,不一定就侷限宿舍這四到十個人不等的小圈子。如果有明確表示討厭你,或者有意無意躲著你,那種才是真正排斥。不影響正常生活和人際交往的情況下,沒必要這麼敏感。

就算你再惡劣,宿舍的人都不喜歡你,你總有幾個好朋友吧,秦檜還有三個好朋友呢。敏感多疑大可不必,別想太多。

5樓:A stranger

一人一杯奶茶,就算你不說話別人都會問誰買的,你老實的說我買的,天氣冷,來杯奶茶暖暖,接下來你就不用擔心人家不理你了,吃飯逛街,人家都會叫你,慢慢的熟悉起來,走哪都有你,就連上廁所你不去都給你拖著去,但這個方法也不是絕對的,我以前才去的時候,就是這麼幹的

6樓:凌度的夏天

內向不愛說話是性格問題,應順其自然。自卑是心理問題,內心恐懼社交是對自己的否定,認為自己不會說話,也做不好事情。到了社交場所,心裡慌亂,不能自如。

其實大可不必為了所謂的社交,取悅別人,費時費力,己並不痛快。人在好,也不可能人人喜歡,被認可。交讓你放鬆的圈子,真誠坦率,人交的是品質,不是膚淺表像。

不要太在乎別人怎麼說,堅持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先取悅自己,後取悅別人。

7樓:話費我報銷

人本來就是孤獨的,做好自己的事何必去遷就那些不喜歡的人?你將來步入社會之後會有大把時間來搞人際關係,不要浪費現在的寶貴時間。多讀書,好好吃飯,管理好身材,這些才是重要的。

8樓:mao

所以自己的個性是上天賜予自己的寶貝,好好珍惜享受才是。不能以此覺得自己似乎低人一等,要知道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老子,莊子,叔本華,尼采,以至於佛陀,耶穌,古今中外,都是內向而敏感的。

舍友如果不理你,會給你帶來壓力,其本質是你有這個期望,或者認為舍友應該理你,這種理你會被解讀成對自己的尊重,如果理了,那就得到了尊重,是符合預期的。如果不理,那就是不尊重,就會產生壓力。

這種壓力產生之後,內向而敏感的自己只能找到兩個所謂合理的答案。

1.自己確實不行,所以別人不尊重,這樣就有自卑之感。

2.別人在故意排擠我,所以別人不尊重我,我自己似乎還是可以的。

無論哪個答案,也請思考一下,別人不理和是否尊重自己的關聯是不是那麼強烈。要知道有些人和你一樣就是不喜歡不善於交際,或者只是太忙了沒記得回你而已,而自己遠沒有重要到讓室友事事回你的地步。

就算別人故意不回,不尊重自己,那麼這和自己不行有必然的聯絡麼?似乎也沒那麼強烈吧。自己的天性是上天賜予的寶物,本無優劣之分,性格不同何必強融呢。只要互不干擾就是啦。

鍛鍊自己的身體,鍛鍊自己的精神,就會得到幸福,其他外在的世界,世俗意義上的成就本來就不適合內向而敏感的人去獲取。

內向,自卑,社恐,抑鬱?

介個鍋鍋我曾見過 不需要看心理醫生,保持樂觀的態度,好好的生活,過一段時間就會好了。內向很好,看起來成熟穩重,安安靜靜,自卑人人都有,社恐是當今年輕人的常態,都喜歡宅,這社會沒點抑鬱都不是正常人了。 呵呵 需要去做諮詢,而且是長程的。社恐的本質是放大現實中的挫敗感,光有這個認知可能無法真正改變。需要...

社恐,內向,自卑,焦慮怎麼辦?

劉老師 找我啊!我是女生裡的海王!哈哈!開個玩笑啦!沒什麼的啦!大家都是人類,沒有外星生物,放開自己,要不就從網路開始學著和人相處吧! 豬豬 如果這些有令你苦惱的話,就要做出改變,因為你的內心還是渴望有更多的朋友,更多社交等等,那做你想做的事當然就要付出努力。如果並沒有令你苦惱,反而覺得輕鬆的話,w...

社恐,自卑,內向怎麼辦啊?

於飛 內心渴望被他人認可和喜歡,而又沒有能力感和自信心讓別人喜歡自己,所以就苛求自己,避免犯錯和失敗,避免與他人發生衝突,避免讓他人感到不舒服,過分在意他人的感受和看法。也就是說,過去被忽視和苛責的人際關係經驗,形成了現在自己不會被他人喜歡的核心信念,不求有功 但求無過,所以就總是擔心自己會犯錯和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