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海德格爾的上手與在手,有何具體區別?

時間 2021-06-05 15:31:19

1樓:

可以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直接體驗「上手狀態」和「在手狀態」的區別。

心流(mental flow)指乙個人在進行活動時高度專注的狀態。我相信每個人或多或少經歷過一些心流,哪怕是打遊戲呢(說來慚愧,我好像只有打遊戲的時候進入過心流)......在這種狀態中,你的主觀感受是極端連續而無我的,所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概莫如此。

所謂「連續而無我」,意思就是你不會「注意」到,是「我」在進行著某項活動,儘管「我」在做某項活動是必然的。

在這樣一種狀態中,主客體二分就被極端弱化了。當不存在「我」的時候,說「非我者」顯然也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對於你手上使用的工具,你不會在意它是「非我者」,但是它可以輔助你流暢無停頓地完成一系列物件化活動,這和你的精神的目的是同向的。

除了手上的工具,腦子裡隨時運用著的思維方式、理性工具也是乙個道理,更加接近一種「直觀」,比如說,學術專有名詞還是使用著的,但是你可以直觀地、不帶有中間思考地介入到名詞背後的含義中去。

這就是「上手狀態」,換算到中國哲學,大概叫做「物我兩忘」吧。

而人是如何從上手狀態「跌落」到在手狀態的呢?原因有很多,比如想著想著發現之前引導自己進入心流狀態的那個關鍵點是錯誤的,或者因為外力猛然物理覺醒(笑),再或者單純就是餓了、困了,就從這樣一種專注狀態中抽離出來,就回到了日常生活那樣,我還是我,工具還是工具,工具理性該是爹還是爹的一種平凡狀態,不復「物我合一」「物我兩忘」。

大概是這樣吧...我也是個半吊子,還沒學到海德格爾,只是就我在各種導論課、哲學史課上聽教授們隨口一提的海德格爾進行主觀闡發而已...匿,當然要匿,臉還是要的。

如何理解海德格爾的「此在」?

天為人綱01 上帝永恆創世論當然也徹底否證了海德格爾故弄玄虛,不知所云的所謂哲學。眾所周知海德格爾的所謂哲學充斥著讓人莫名其妙的在 在者 此在 親在之類的離奇術語,而對哲學的根本問題即終極存在和終極真理究竟是什麼可以說完全沒有涉及。而上帝永恆創世論則認為終極存在就是上帝這個作為永恆本體而存在的絕對最...

如何理解海德格爾的兩種存在模式?

難得聰明 就是說父母覺得兒女應該聽話,人們覺得世界應該多一分善良,不聽話就打,不善良就罵,要求太高了。不根據實際情況去做事,往往造成不理想的結果,這是活在自己幻想的世界中,顯然是愚蠢的。 哲學為何p開頭 1 四謂詞 人物第一存在exist心事第二存在,是西方哲學家共同遵守的邏輯法則,不限於海德格爾 ...

怎樣理解海德格爾的符合真理觀?

老楊 這個話題特別有意思。前面幾位朋友已經給出了非常棒的解讀。我也說一下我的感想。我覺得這個章節 其實包括整個文章 特別重要的是海德格爾用他自己的思路,去重新詮釋這個命題。真理符合物件,這個玩意早已有之。從康德到黑格爾,從轉向後的角度對這個看法提出過各種批評。海德格爾對真理符合物件首先做了非常精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