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海德格爾後期的 此在 怎樣理解?

時間 2021-06-01 07:19:05

1樓:

不過在這裡,前三點可以從上面的文字中分析出來,第四點卻勉強。此—在在開拋中為存有之真理建基,也就是作為存有之真理的基礎,存有之真理只能「在」發生。可在建基部分(187節),卻有:

「根據(Grund,基礎)的原始建基(1)乃是存有之真理的本質現身;真理乃是原始意義上的根據。根據之本質現身原始的出於真理之本質現身,真理與時間—空間(離基深淵)。」一切彷彿顛倒了過來,根據為真理建基,但真理又是原—根據。

不過188節的一段看似同義反覆又極其悖謬的文字立刻揭示出這一顛倒只是表面現象:「存有之真理的根據的探—基,因而也即對存有本身的探—基:通過此—在的持存,讓這個根據(本有)(sein)根據。

相應地,探—基便成為作為根據之探—基的此—在之建基,即:存有之真理。」探—基指讓根據本現、把某物帶向根據。

此—在之持存指入於存有之敞開狀態的進駐與持立。所以通過此—在與存有之敞開的關聯,前面根據的原始建基揭示真理為原—根據的論述得以解釋:此—在為存有之真理建基,而存有之真理的根據之本現即是此—在之本現,此—在之本現作為敞開狀態的本質現身開啟出本有,也就是存有之真理。

所以此—在入於存有敞開之境(建基),使本有成為根據,或者說,此—在在其敞開中讓本有現身於此成為原始根據。因此此—在作為根據之建基與本有(存有真理之本現)作為根據,也就是「根據與真理之間的一種原始的本質關聯持存著」這樣的本質聯絡。

現在我們已經獲得了本有與此—在,(存有之)真理與(建基之)根據之間的聯絡。海德格爾緊接著引入了時間與空間:「時間與空間是原始的基於真理而得到把握的,並且根本上與建基關聯起來了。

」這裡的時間空間明顯是指源始的時間與空間,也是存在與時間中的主要問題,但海德格爾在此卻指出了前面的論述的重要性:「在這裡,在建基及其思想上的掌握範圍內,才有時間與空間藉以獲得其本質概念的那種聯絡。」這一章標題就是建基,通過此—在之建基,時間與空間才能被本真的把握。

在存在與時間中,此在源始的處在真理與非真理之中,而本真性的此在則在真理(無蔽)中於此顯現存在的意義為時間性,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我認為前期海德格爾的真理觀也是基於時間的,存在通過時間性被理解,而本真的存在也要在時間性之被拋著—籌畫(拋投)的到時中方能顯現。同樣的,在哲學論稿中,此—在,存有之真理之本現,時間與空間也有本質上的聯絡,這重拓撲式的牽一髮而動全域性的結構還需要進一步區別於存在與時間,因此:「此—在的開拋唯有作為向此—在的進駐才是可能的。

不過,進駐著的開拋僅僅源起於那種順從,即對我們的歷史在抑制這種基本情調中的最隱蔽接合的順從。」此在的開拋開啟本有之本現,而這實際上是存有向此—在的進駐。因此此—在為存有之真理建基,也可說是存有進駐此—在,這體現了存有相較於此—在的主動性,這樣就可以進一步理解前面曾說的「真理乃是原始意義上的根據」,因為只有在存有之真理發生中,此—在才可能建基。

這關聯於只有入於此—在才能成其本質的人類而言,就是順從於本有之發生的歷史,人類歸屬於存有,在存有本現之際此—在以建基的方式敞開自身,存有之真理於其中顯現,因此才有人類是存有之真理的守護者這樣的說法。

現在可以開始論述此—在為何了,實際上我們已經能強烈的感受到,此—在可以說就是存有之真理顯現於其中的境域,但存有總是在在場給出時自行抽身而去,因此此—在就是自行遮蔽著敞空的「此」,即林中空地。這樣,對上面第四點的論證就告一段落。不過這還遠遠沒完,因為時間我們還沒解釋,而所謂的存有之真理,必定和時間有本質上的聯絡,這一點上面海德格爾是給出了,但沒有進行論證,我們只知道時間與空間只有在存有之真理中,或者說通過此—在才能把握,因為「此—在乃是存有之真理的本現的持存」。

值得進一步注意的是,在最開始曾有「此—乃是這種最簡樸的開裂之真理的建基」這句話,對開裂之真理海德格爾終於在190節進行了表述:「此—在乃是本有之轉向的轉折點的開裂之生髮。開裂乃是本有過程,尤其是這樣一種開裂,由之而來,向來就有歷史性的人類與存在之本現,諸神的近化與遠化。

所謂的開裂之真理指的就是本有之發生的過程,因此此—在實際上就是那片「裂開的敞域」,本有發生之時就是此—在敞開之時。因此我們不能把本有歸於此—在或把此—在歸於本有,只能比較複雜的通過論述表現它們的相互共屬。在這一段最後,海德格爾不合任何句法的寫了「之間」。

何謂「之間」?「在存在之真理的歷史中,此在乃是本質性的之間情形,亦即那個『之間』的插入,人必須被移離入這個『之間』中,才能重新成為他自身。」這個之間,就是本有之發生導致的開裂,後面廓清時間與此—在及其存有的關係,就能知道之間的涵義了。

此—在反覆被道說為存有之真理的建基,或存有真理之持存,而在207節海德格爾開始進行[無蔽、真理]到此—在的過渡:「……有必要首先在其本質範圍內把[無蔽、真理]把握為存在者之敞開狀態,而同時,這種本質範圍顯示出那個為存在者之敞開狀態本身所要求的位置,對於敞開狀態(作為得到敞空的存在者之中心)而言的位置。」無蔽是存在者之敞開狀態,但存在者之敞開狀態並非存有之敞開,即存在者之真理並非存有之真理,這一區分造成了開裂,以至於「[無蔽、真理]就已經脫落於一切存在者了」,而它們只能從其本質現身而來確定,也就是從存有方面來澄清無蔽、真理。

這自然就是澄清存有之真理:「……唯有當這個為自身建基,並且規定著時間—空間的被敞空的中心已經在它由之而來並且對之而言(亦即對自行遮蔽而言)成為敞空的東西當中躍起時,原始的真理之本現才能得到經驗。但自行遮蔽卻是關於第一開端及其歷史(形上學本身)的基本學說。

自行遮蔽乃是存有乙個本質特徵——恰恰是因為存有需要真理,並且因此居—有此—在,因而於自身中原始的是本有。」原始的真理不能被理解為存在者之真理,因為這是存在歷史第一開端,即傳統形上學的進路,而作為基本問題的第二開端追問的是存有之真理。原始的真理如何得到經驗?

自然是脫離開存在者之敞開狀態來解讀無蔽。實際上存在者之敞開的前提是乙個敞空的位置,但正是存在者之敞開恰恰(必然的)遮蔽了這一更加原始的敞空,所以自身建基並規定著時間—空間的被敞空的中心就是被遮蔽,或者說自行遮蔽的存有,它必須從存在者之中「躍起」,顯露其原始真理之本現。而存有之真理又需要此—在之建基,即對此—在的居有,所以存有自身原始的就是存有之本現,或者說本有——本有就是對存有—存在者之二重化區分,本有表現存有自身歷史並讓存在者「在起來」,而存有之真理必然是自身遮蔽著的敞空,此—在之「此」即是這一敞空之境,所以此—在實際上就是真理的本質現身,「真理之本質現身已經原始的轉變成此—在了。

」到此為止,我們自然也可以理解此—在是為何作為「之間」了——真理就是作為本有的存有之真理,在自身中有存有—存在者的區分,而此—在作為自行遮蔽(存有被存在者遮蔽,存有抽身離去)著的敞空(存有之本質性的現身,原始的真理)就是這一差異地帶。

至於時間—空間(也就是原始時空)和此—在的關係……你知道此—在實際上就是時間—空間,也就是本真原始的時間就行了,這是根據時間—空間作為Ab-grund建立起與真理的聯絡展開的,因為真理就是原始的根據,或者說自行建基的無根據,而Ab-grund又是時間—空間原始的統一性,它同時時間化與空間化,本身就是瞬間時機之所,也就是遮蔽著敞空的「此」。因為時間—空間根源就在於Da-sein,在於Da,所以根據上面論述的存在之本現(本有)與Da-sein的本質關係,或者說Da-sein本身就是存有之真理,時間—空間由此才得以顯明。存有/本有(真理)——此—在(開裂、之間、離基深淵)——時間—空間(Da,真理的本現),大致就是這樣的結構了,互相牽連。

如何理解海德格爾的「此在」?

天為人綱01 上帝永恆創世論當然也徹底否證了海德格爾故弄玄虛,不知所云的所謂哲學。眾所周知海德格爾的所謂哲學充斥著讓人莫名其妙的在 在者 此在 親在之類的離奇術語,而對哲學的根本問題即終極存在和終極真理究竟是什麼可以說完全沒有涉及。而上帝永恆創世論則認為終極存在就是上帝這個作為永恆本體而存在的絕對最...

怎樣理解海德格爾的符合真理觀?

老楊 這個話題特別有意思。前面幾位朋友已經給出了非常棒的解讀。我也說一下我的感想。我覺得這個章節 其實包括整個文章 特別重要的是海德格爾用他自己的思路,去重新詮釋這個命題。真理符合物件,這個玩意早已有之。從康德到黑格爾,從轉向後的角度對這個看法提出過各種批評。海德格爾對真理符合物件首先做了非常精闢的...

海德格爾是怎樣解釋「存在」的?

楊景雲 海德格爾認為 人要想脫離其生存的時空條件而存在是不可能的,存在的歷史性決定了理解的歷史性。作為特定歷史環境中生存的人,他對於任何事物的理解都不可避免地要以其生存的時空條件所賦予的歷史內容為前提。這種歷史內容具體表現為人在其特定歷史環境中生存的社會化過程所造就的特定的文化心理結構。這種心理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