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白話文的韻律?

時間 2021-06-02 16:35:44

1樓:雲暠

我不是學漢語言的,但是從小耳濡目染的文學功力很自然地讓人知道,漢語言的韻和律應該分開來說。韻指發聲,律指格式。

白話文的韻律是不好講的,好聽與順口這樣的形容詞說起來好像很敷衍,事實上又貼切得不行。

怎麼算白話文的韻律

中國的文人將優美的句子組壓起來,成為詩。

講白話文的韻律,那不外乎將新詩拿來觀摩了。

舉個例子戴望舒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乙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著,

冷漠,淒清,又惆悵。

她靜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像夢一般的,

像夢一般的淒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牆,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裡,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乙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

你看整首詩的節點都在乙個韻ang上,有隔句壓的有連著壓的,朗朗上口,這就是韻。不斷重複的詞句和工工整整的對賬讓整篇詩和諧美妙,這就是律。

具體說白話文怎麼才有韻律。規範到生活中,想了很多方言,應以四川話為代表,其中川西和成都方言為最,疊詞和後發聲全是合乎發聲的韻律美學的。

舉個例子,普通話講「魚兒」四川話講「魚擺擺」

普通話講「圍嘴兒」四川話講「圍兜兜」

他把疊詞和後發音的力量展現得很好。

2樓:一瓢

單獨把白話文提出來就是在放立場。

韻律是指語言的節奏規律。

簡而言之,語感和表意相匹配就是韻律完備。

該怎麼說話的時候怎麼說話,同樣是應答,好,嗻,諾,就是三種韻律。

任何語言的任何表達方式,符合這點就是韻律。概莫例外。

3樓:許立陽

個人認為這個問題問到了語言學的核心點上。

韻律應該來自於語感,是一種由個人對日常語言使用的理解決定,但由他人來評價的語言習慣,歸根結底是一種語言習慣,從個人接觸過的所有語言資訊和過往經歷中形成,會發生變化。

之所以說韻律的問題是核心,是因為語言習慣這個概念本身蘊含著的意思非常基礎,一切表達都出於此,而表達本身又是一切認知的基礎,當我們說「敘事」,我們預設了一件「事」的存在,當我們說表達其實也一樣,我們預設了乙個表達的主體或者說物件的先驗存在,但這個主體/物件自身又是我們人類無法直接觸及的「黑洞」(康德所謂「物自身」),所以表達本身實際是我們人類所能認知到的一切,而語言習慣則是人類所能認知到的一切之所以為其現有的樣子的根本原因。從這個意義上說,韻律就是法則,是一切之所以為一切的終極原因,也是一切奧秘所指向的終點。

當然題主可能問的不是這個層面的認識,但不論如何,韻律是個難解的秘密,只能憑自己的理解去把握,很難有乙個權威而廣泛認可的結論。

4樓:數沙社

這個好像沒有標準答案啊。因為什麼叫韻律首先就沒有答案。韻律不是格律,格律是有規律可循的,但是韻律是個主觀概念,很難去定義它。

你要說韻律就是押韻也沒毛病,但是這個韻律個人感覺不僅僅包括押韻。

為什麼英美不搞白話文運動?

郭宜之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西方的簡明英語運動 Plain English Campaign 了解一下 Plain English Campaign如下隨手選自 培根論說文集 括號裡面就是一句話49個單詞,試試斷句好了。我大二時專四比基尼考74,看這個還是艱澀,等到大三開始習慣了 等於是枕邊隨手...

白話文相比文言文有何優劣?

Mitar 只說乙個,古代文言文沒標點符號,讀書人專門學句讀。寫張契約狀紙,隨便斷個句,對方隨便玩個文字遊戲,做生意的打官司的,等著虧死吧, Xiuquan Yu 白話文是時間緯度上的方言。文言是時間緯度上的普通話。雖然不同時代的普通話有自己的口音,但不至於聽不懂。白話文再好,那是現代的白話,古人不...

讀文言文著作是先讀古文還是先讀白話文全譯的

陳俊一 當然是先讀古文原文。古文的典章辭藻,翻譯之後就沒有味道了。除非先秦時候的古籍,要借助注釋,其實漢朝以後的古文,大部分都能夠直接讀原文的。 先讀譯文!學習文言文是一場心理戰,沒必要按照傳統教學認為的那種正確順序進行。你要明白的讀文言文的目的是什麼,中小學的古文教育其實真的有點超綱了,我們重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