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三國演義》這部書,三國故事和智慧型為什麼被這麼多人津津樂道?

時間 2021-06-01 13:47:40

1樓:助宣重光

告訴我們仁義禮智信,但不是純粹道德故事,而是在逆境中的選擇,了解人性,告訴我們性格對命運的影響。了解天下大勢,知道經濟政治文化道德對國家發展的影響。

2樓:矽基生物

這不只是古人的智慧型,而且是專業人士的智慧型。

人家羅貫中不是起點的專業寫手,人家是真的軍閥幕僚——你別管羅貫中真實的軍事水平啥樣,哪怕是幕僚裡的普通水平,那也不是寫手說書人能比的。

矽基生物:雜談一則——三國演義中的部分人物原型具體可見局座,你說在jfj的軍參裡,局座肯定不算是頂級的,甚至可以說排不上號,而且局座的節目裡很多話還不能說。但是你把局座和鐵血的「軍事愛好者」放一起,那就知道什麼叫專業人士。

3樓:百里溪畔

這是一部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書。百看不厭,其中蘊含的人生智慧型,不僅僅是軍事上的,更是個人修養上的,包括志向,人生觀,善惡觀,性格對人的影響,理智與衝動等等。小時候看三國,我最崇拜諸葛亮。

到現在我最佩服孟德,當然不包括他的殘忍。到最後你會發現,每個人身上都有缺陷,到頭來,書寫成敗的只能是滾滾的歷史長河。三國,會教你隱忍,教你忠義,教你勇於抗爭,教你以變化的眼光看人和事,教你不墨守成規,教你不要完全相信天下所謂的真理,萬事萬物,人皆可努力,皆會變化,但決定歷史的還是大趨勢。

三國演義的文字也非常簡練,沒有什麼廢話,但描寫又是如此生動到位。三國是文化的寶庫。

4樓:王志昊

我覺得有一點很重要:

那就是三國時期人物的名字琅琅上口,又有出色的表字,讓人廣為傳頌你看看什麼劉備、曹操、孫權、關羽、張飛、呂布,單字名字簡單而又好聽再看看什麼諸葛亮、司馬懿、夏侯惇各種複姓單名,聽著就覺得是一代高人再加上什麼郭奉孝、周公瑾、徐元直、荀文若之類的表字,又充分提公升了逼格這想不紅也難啊

相比之下八王之亂的那一堆司馬X

故事其實也很精彩,但名字沒起好自然也沒人想傳唱啊

5樓:真三三無

第一是三國志本身文筆好,裴松之的注蒐集了很多素材,給羅貫中的改編夯實了基礎。

第二是三國主人公個性鮮明,正派人品絕佳,反派壞的掉渣,正派人物有群眾基礎,群眾免費為三國做推廣,還參與了故事創作。

第三是羅貫中改編的好,結構大氣又嚴絲合縫,改編部分情節很有想象力,文筆功夫很不一般(看看東周列國和說岳說唐一下子就高下立判),通俗而不低俗,曲高而不和寡。

第四就是三國演義價值觀很正,很主流,無論官方和民間都需要這種價值觀。

6樓:好好學習

全名叫三國志通俗演義。七分真,三分假。可以說還原度很高了。能把一段段枯燥的歷史講的這麼生動,你可以找找,能有第二本嗎?又能學到真的東西,不容易啊

7樓:

裡面有個智慧型至今都很值得我們借鑑———失信的後果很嚴重,我說的就是劉備說的「君不見丁建陽……「,很多人沒有看清這件事的實質,呂布被殺的實質就是自身的失信,失信到什麼程度,失信到曹操只是聽了劉備一句話,就打消了收用呂布的想法。

這就告訴我們,其實信用只有一次機會,就像第一印象一樣,如果你給別人留下了不守信的印象,那大概這一輩子都是給人不守信的印象了,在現在失信可能會導致在生活上被各種限制,那在古代,就可能像呂布那樣被殺頭了。

如何評價《反三國演義》?

Holy Wood 我覺得看著挺爽的,關雲長有徐庶而沒有失荊州,張飛有龐統也沒有做什麼蠢事,魏延出兵子午谷取勝也沒有造反,馬超 黃忠 白虎文等北伐大放光彩,很多三國演義的遺憾都在這裡被填補,不過畢竟比不上原版,有悲歡離合更能反覆品味,還有幾個問題就是 第一,沒有寫時間,多少多少年的,看著看著突然來個...

究竟是三國時代成就了《三國演義》,還是《三國演義》成就了三國時代?

夏悠 是季漢成就了 三國演義 而 三國演義 成就了三國時代,知道劉徹劉寄奴等武帝的人是明顯少於曹操的,知道歷代吳國帝 王的人明顯少於孫權 皇帝 宦官 農民軍 外戚 士人 邊將 開篇的人群官吏 將帥 皇族 教主 土匪老闆的身份 庶族 財閥 門閥 軍閥 外族奮鬥的階層 合縱連橫 天子 玉璽 屯田激鬥的策...

三國志與三國演義裡哪些故事差異很大?

忠心耿耿梅思祖 三國志 裡三郡是孫權派兵打下來的,三國演義 裡變成是劉備主動還的了。權以備已得益州,令諸葛瑾從求荊州諸郡。備不許,曰 吾方圖涼州,涼州定,乃盡以荊州與吳耳。權曰 此假而不反,而欲以虛辭引歲。遂置南三郡長吏,關羽盡逐之。權大怒,乃遣呂蒙督鮮于丹 徐忠 孫規等兵二萬取長沙 零陵 桂陽三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