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三國志,還有必要讀三國演義嗎?

時間 2021-05-09 00:47:29

1樓:燈塔

基於,歷史無真相,讀什麼都一樣。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這是融匯能力。

是糾結於歷史真假的,都是庸才。

格局太小,走進死胡同。

讀歷史,是開拓視野,是開展視角。

這樣才能拓展格局。

你是看歷史的乙個點呢?還是看歷史的乙個面呢?還是以點蓋面呢?

每個人的感官不同,智商不同。而造就的洞察力不同。

能看歷史,看出來規律的,才是不一樣的人。

按照規律辦事的人,就是神。

2樓:Samuel Solomon

如果讀史,最好的方式就是正野對照,所以僅僅是志與演義還不夠。

但是讀文,就可以不看志了,只演義就夠。

休閒的話嘛……聽評書就行了,畢竟更有趣。

3樓:城北徐公

羅貫中寫演義的時候除了參考三國志,也收集了不少野史和民間傳說,真真假假,演義和正史,要看你怎麼看了(除了一些三國志裡鐵板釘釘的事)

有點跑題,感覺都看看挺好的

4樓:

這種問題很奇怪,如果你不喜歡讀書,任何書都沒必要讀的。如果有讀書的愛好,讀讀三國演義並沒有什麼壞處,名著之所以成為名著是有自身優點的。而且這跟你讀沒讀過三國志錘子關係沒有,那是兩本不同的書,語言風格敘事詳略寫作目的都完全不同。

讀《三國演義》或者《三國志》時有哪些情節或細節讓你特別為之動容?

Dr.吳 世人都說 三國演義 以蜀漢為正統,但是在那個戰亂紛爭的年代,能保持本心從一而終的有能有幾個。起於討伐黃巾的義軍,想要安定這混亂的天下,但怎奈力薄。以功封安喜縣尉,但不滿督郵索要賄賂怒而棄官。封官非吾所願,但願天下太平。董卓亂政,擅行廢立,欲保帝裔,但兵不滿萬雜有烏丸胡騎,遊蕩於河北。可恨中...

《三國志》和《三國演義》有哪些不同之處?

孝陵衛守 兵力問題,三國演義對兵力做了各種誇大,顯得太假。袁紹官渡七十萬,曹操赤壁八十萬,劉備夷陵七十萬,說實話魏蜀吳加起來正規軍也就百八十萬人吧,一次戰役不可能動用這麼多人。這個是不是話本的通病?說唐里李元霸捶死百萬關東軍也是這樣。 七狼 1 前者情緒表達相對委婉不明顯,後者情緒表達有明顯的好噁 ...

三國志與三國演義裡哪些故事差異很大?

忠心耿耿梅思祖 三國志 裡三郡是孫權派兵打下來的,三國演義 裡變成是劉備主動還的了。權以備已得益州,令諸葛瑾從求荊州諸郡。備不許,曰 吾方圖涼州,涼州定,乃盡以荊州與吳耳。權曰 此假而不反,而欲以虛辭引歲。遂置南三郡長吏,關羽盡逐之。權大怒,乃遣呂蒙督鮮于丹 徐忠 孫規等兵二萬取長沙 零陵 桂陽三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