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和《水滸傳》裡的吳用對調會發生什麼?

時間 2021-05-06 18:38:24

1樓:東隅已逝

三顧茅廬《梁山對》(先立山頭替天行道,招一堆人先,其他的以後再說。),玄德阻飛殺吳用

博望坡三英再戰夏侯淳

新野劉備棄民堵曹操

智多星智賺單福入劉營(一路失敗終於說服劉備暗殺徐母嫁禍曹賊)劉琦求計上計弒父,中計弒母,下計屠兄。先主恨之。

吳用死皮賴臉求魯肅,單福舌戰群儒見吳王。(舌戰群儒吳先先做的來嗎?)周瑜三氣智多星

智多星搬入雲龍借東風。

截江殺尚香

江東又賺龐統

吳用入川

白帝託孤:丕才十倍於君,君必禍我子孫......君可自取。

吳用:好嘞!

2樓:飛行貓

對調的結果是諸葛亮壓根不會出山,宋江絕非明主,梁山泊也不是成事之地;而吳用在劉備手下充其量不過乙個縣令罷了。

吳用能成為智多星,關鍵看和誰比。梁山好漢除了一大堆筋肉男,就是些死讀書的,吳用頭腦靈活,有小聰明,自然顯得智多。而他要操心的不過是乙個土匪窩,不管內政(缺啥搶啥),不管軍務(會帶兵的一大堆),不管外交(土匪要啥外交)他要做的是就是出點餿主意,只要能說服這幫沒腦子的肌肉男就行了(……這,難嗎?

)。這種既不用講戰略又不用講戰術的工作,非常適合吳用這樣的狗頭軍師。

三國那裡誰手底下沒有一堆堆正兒八經的讀書人,而且那時候的讀書人思維並不僵化,吳用去了,能混上個縣令都算是好的了。

3樓:超級浩霸霸

先假設諸葛亮願意當山賊。無用穿越回臥龍崗,請出吳用,他會攛掇劉琦殺了蔡冒等,也就沒有劉琦去江陵這一說了,然後曹仁打到新野,也沒有諸葛亮料事如神提前讓關張二人阻擊曹仁了,又或者無用真的很厲害,跟諸葛亮一樣阻擊曹仁,事後博望坡也沒有劉琦來救等等,一環扣一環,劉備根本踏不上東吳的土地,劉備也不會入川地稱王,三分天下互相制衡,主要還是參考無用主張詔安和前期投遼這一事蹟。諸葛亮的話肯定會對梁山眾好漢重新排座次,相當於大洗牌一下,肯定會與鬧方方臘聯合共抵宋朝,參照諸葛亮的三分天下互相制衡的這一理念,並且攻掠周邊所有小城,慢慢發現軍事力量,提倡耕種,減少賦稅,擁立宋江成立王朝,並向後方遼國示好,等等,畢竟諸葛亮剛加入劉備的時候也是城不過新野,兵不過一萬,將也就關張趙,發展是諸葛亮最拿手的。

大家肯定都有這樣的朋友,打架啥的淨他出餿主意,雖然有時會管用,但是,兩方大家能出啥奇招,馬後炮啥的行,真用該用腦子的時候瞎逼了,這就是無用,他最多算是個乙個幫派的生活主席,軍師可談不上了。

4樓:勾或

軍師吳加亮隨劉備由荊州入川,欲抵擋張魯。劉璋設宴招待劉備君臣。

荊州降將魏延仗劍至酒席前,抱拳言道:「諸君請了,今日我主公與劉益州相會,何等幸事,我欲舞劍以助酒興。」說罷自舞長劍,劍鋒直指劉璋。

張任挺劍而上,喝道:「舞劍須成雙,末將張任,願與魏將軍同舞助興。」魏延冷笑一聲:「呵呵,請!」只見乙個跳幀,張任騰空躍起,讓過魏延掃地一劍,旋即以劍相抵,力敵反骨仔。

吳加亮眼見計策要壞,向劉封暗使眼色,共同起身勸道:「不要火併!」吳加亮按住魏延,劉封把住張任,本欲令魏延暴起,行刺劉璋。

魏延反骨之輩,如何抵得吳加亮過?展掙不住,腰已鬆了,那魏延穿著短衣,緬襠褲往下一卸,露出硬粗黑壯一根來。眾人放聲大笑,魏延怒罵:

「學究,吾誓殺汝!」

忽見白光一閃,一人閃入宴席,那人黑髮碧眼、淵目高鼻、神色狡詐、骨瘦屌撐,分明是個胡人。那胡人趕將一步,拉住魏延喝到:「大兄!

此時不走,更待何時?你本是阿薩神域雷神索爾,萬千迷妹尚不知自己幾斤幾兩,腆著磨盤大的老臉欲與你我困覺,咱哥倆何必與此等俗物計較?」

只見天雷勾地火,魏延手中多了一把裝修大錘,與那胡人乘雷而去,順道把遠在許都的荀彧給劈成了烤全羊。

5樓:躺在陽光下的海

諸葛亮在演義中的表現是多智而近妖,具體表現就不多說了。而吳用外號智多星,但縱觀全書,實在愧對此外號,簡直可以說是無用。先是「智」取生辰綱漏洞百出,讓人輕易識破;再是偽造蔡太師的家書不周詳,險些送了戴宗性命;劫法場救宋江的種種安排是錯落百出,再後來「智賺」玉麒麟,號稱「探囊取物,手到拈來」,卻脫了一年半載,損兵折將無數,還屢次三番讓盧俊義處在生死邊緣而束手無策;等到最後生擒了高俅,前腳才放走高俅,後腳就事後諸葛亮地說高俅是「轉面忘恩之人……若要等招安,空勞神力」。

吳用這樣的拙劣之舉不勝列舉。如果說這些事情雖然險象環生,但都涉險過關,沒有造成實質的惡果,那麼等到徵方臘時,正是宋江吳用的錯誤安排,讓本事不濟的燕順、馬麟去阻擊敵第一悍將石寶,結果枉送了二人性命。征遼中,吳用更是連陣型都看不懂,全賴朱武指點才勉強過關。

縱觀《水滸傳》全書,吳用的「智」,都體現在了陰謀詭計上面,真正在排兵布陣、大政方針上面卻並無十分建樹。

所以拿諸葛亮和吳用對比,簡直是抬舉了吳秀才。

《三國演義》裡面諸葛亮製造的「木牛流馬」在三國時期的社會有沒有真的存在?有的話真是他發明的嗎?

林曉佳 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與魏將張邰交戰,射殺邰。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於渭南。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從這段記載可以知道歷史上確實存在木牛流馬,而且第四次北伐時用的是木牛,第五次北伐用的是流馬,這說明很有可能木牛流馬是兩種不同的運輸工具,且...

三國演義中劉備信任諸葛亮嗎?或者說諸葛亮有野心麼?

蓋世英xiong 回答這個問題要依據歷史上的真實進行判斷,不能拿三國演義來說事兒。首先,沒有證據表明劉備和關張的關係不好,相反諸葛亮在四虎上將 注意,不是五虎,沒有趙雲 事件中給關羽寫信安撫的情形來看,關係是蠻好的。劉備信任諸葛亮嗎?從諸葛亮官職上公升之慢,以及諸葛亮說的 法孝直若在,則能製主上,令...

94版《三國演義》將諸葛亮臨終語修改為「悠悠蒼天,何薄於我」,是否有其獨特的藝術考量呢?

風笑痴 完全沒有藝術價值,只有為了方便觀眾理解的改動,跟那句 從未見過 一樣,只是為了方便觀眾而已。真要用也應該是倒裝句式,何于我薄,這樣觀眾就懵逼了。 Heren 我覺得改的挺好,大部分人都理解錯了吧?記得聯絡前後文,注意語氣啊。亮再不能臨陣討賊,悠悠蒼天,何薄於我。語氣比起憤怒,更多的是無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