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真的比古代人生活幸福嗎?

時間 2021-05-05 11:43:17

1樓:小容兒

晚上吃完飯聊天的時候,我和男朋友在聊經濟發展這麼快,我們真的感覺比以往更幸福了嗎?我是堅定的樂觀派,他是偏悲觀主義派。以下則是我對此做出的答覆。

之所以我是堅定的樂觀派,是因為我將自己帶入到了古代女性視角。站在女性的視角中,我確實覺得隨著經濟發展,我們感到越來越幸福了。

隨著社會發展經濟增長,女性的生育風險大大降低。古代醫學不發達之時,碰到難產,基本就是一屍兩命或者母親大失血而亡。但是隨著醫學的發展,我們可以選擇剖腹產,大大減少了我們因生育而亡的風險。

當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時,女性天生生理上的弱勢也可能被抹平。女性在這個社會上天生就屬於被剝奪的人,除非男性能生育或者出現人造子宮。生育對乙個女性的傷害非常高,我和他說了下女性生育要經歷的痛苦,無論是順產可能經歷的側切,還是剖腹產經歷的痛苦都讓他不寒而慄。

只有女性真正的從孕育者身份脫離後或者男女能夠有同樣的機會進行懷孕後,男女才能真正的達到平等,物競天擇,強者為王。

隨著新中國成立,勞動力急缺,婦女也能出來頂半邊天後,女性的社會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公升。在古代社會,當女子無才便是德被曲解成了女性沒有才能那麼一定要有德行;當女子被女戒女則、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束縛著;當女子被纏足束縛著,既不能讀萬卷書也不能行萬里路,無法形成自己的世界觀,一輩子被束縛在家庭中。但是到了現在,我們女性有了受教育的機會,能夠進入職場憑藉自己的雙手賺屬於自己的錢,能夠選擇嫁人或者成為女強人女學者女博士。

比起過往,我們選擇的餘地更多了。自從我們實行計畫生育後,女性終於被放到乙個平等的地位中對待,以前的資源都會偏向男性,但是計畫生育後,大多數家庭都只有乙個。那麼女性也受到了同樣的資源傾斜。

我是非常感恩的,我和我妹妹在這個生育政策中是實實在在的獲利者。

隨著社會發展,男女不平等的問題也在被糾正。我們一直熱議的彩禮問題也是反映男女不平等的典型問題之一。現在已經有了不要彩禮的情況,之前福建江浙沿海地帶有不要彩禮的婚姻,即男方住男方家,女方住女方家,生下的小孩乙個隨父姓乙個隨母姓,雙方各自照顧各自的父母。

我覺得這樣挺好的,不要彩禮是正常的。但是在我們的傳統中是怎樣的呢?女性嫁給男性,其實她的重心是轉移到了男性家庭中去的,特別是女性家中有哥哥或者弟弟的情況,這種情況會更加明顯。

當然,我是反對以賣女兒的方式要一大筆彩禮錢的。我的媽媽給我說了一句話讓我非常驚醒,她說:「我要彩禮其實就是給你要的,我不希望你操心懷孕的時候沒錢。

」唉,發現站在女性視角看這個問題的時候,真的無法迴避生育這個問題,何時才能生育平等呢?

最後想說,我無法將自己帶入到男性的思維中去想過去和現在比,哪個時代更幸福。因為我會覺得意難平,我會覺得女性受了很大的不公。我會想如果是男性,是不是會有更好的待遇,很多不公也不會在女性身上發生。

從男性角度講,現在社會的男性確實沒有以前過的那麼好,畢竟以前的男性可以三妻四妾,可以君子遠庖廚,可以不用管家裡的事,奉行男主外女主內。現在卻是一夫一妻,可能除了上班外,也要管家裡的大事小事,可能也要幫著洗衣做飯帶孩子。所以很抱歉,我沒法站在男性的立場去想這個問題。

2樓:

某些答主所說的「山水之間怡然自得」的佛系古代人,他們永遠只是少數,那是文人雅士,鄉紳貴冑,不是古代的普通人。

脫離生產力談幸福,都是何不食肉糜。你以為古代人都是電視劇集裡那樣?

災年饑荒、黃河氾濫、被抓壯丁服勞役、被殺良冒功、被游牧民族洗劫、被豪強惡霸搞死、冬天凍死,這才是古代老百姓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至於什麼民風淳樸、先賢教誨?你覺得飯都吃不上,大字不識的老百姓會在乎這些?

今天貧富差距仍然存在,但至少我們普通老百姓也能吃飽穿暖,保證最基本的權益,並且有精力在知乎扯淡。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馬斯洛需求懂不?

3樓:玫瑰你在哪裡

不一定。我認為如果有人在從物質文明發展程度論古今人的幸福程度完全是耍流氓,是不夠客觀的。古代人沒有那麼豐富的物質選擇,他們只在一些簡單的東西中比如飲食山水以及先賢的教誨中生活,這些又東西通常易於得到,不像現代人面對繁冗的生活用品和昂貴的奢飾品眼花繚亂或是求之若渴,因此從主觀上古代人應該擁有更多的滿足感與獲得感,他們也就會獲得更多的幸福感,不像一些現代人匆匆忙忙地奔波卻仍感到無比空虛與迷茫。

不過從另一方面看,古代有著諸多不利於人民幸福的東西,比如落後的社會制度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這裡也不列舉了,相信諸位也明白我所指為何。現代呢,社會制度的確進步了,在人權、法律、安全、公平等方面相對古代有較大改善,因此如果從這一方面來講,本問題就另當別論了。

再說一點我個人的感想吧,我總認為,現代人周圍環繞了太多的糟粕之物,整個世界好像就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一樣。不管時代如何變遷,那我們自身舉例,保證我們生命的從來都是食物、水和衣物,如果有任何它們的衍生品超越了本身的使用價值便是冗餘,就如現在那些花哨昂貴的衣服鞋子,精緻的食物等等一樣,他們的確給一些人帶來了暫時的快樂,?那些為了雙AJ鞋子大打出手的人?

那些面對繁瑣商品而苦惱且被浪費時間的人?那些因沒有能力購買一定價位的商品而被歧視,感到痛苦的人?世界各地的窮人?

因此,我堅定地認為,它們給全人類帶來的快樂遠不及所帶來的不快樂。

我總認為,真正給人們帶來快樂的往往是精神或是感情層面的歡愉,如愛情親情友情或者你自我思想昇華帶來的歡愉,那是最純真的,那是古今人們都帶有的而不是社會發展給予的。我舉個例子,如今的物質商品,再過五十年甚至不到肯定又要大變樣,到時候不知道會有什麼透明手機呀或是怎樣花哨的東西,但它們會被另乙個五十年淘汰,就這樣下去,越來越花哨,越來越琳琅滿目,而人,也很可能變得越來越物質,越來越脫離本真,就像盧梭在《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一書中所說的:」人類戴著並朝著鐐銬的方向奔跑著,滿心以為這樣便可獲得幸福與自由。

「再容我舉個例子,還是五十年後,那些花哨商品更新換代,而貨架上的水和麵包難道會被撤走嗎?不會吧?亦如那句話所說」我們已走得太遠,以致於忘記當初是如何而來的。

」千百年以後,我們所驕傲的工業文明之於後人已是「上古遺糟」,可是千百年前的古代的思想家學者的思想文字遺產被現代人視如至寶,為何?依我愚見,在物質文明相對落後的古代,人們自然也更注重思想精神而非物質享樂(但古代亦有享樂之人,正如我說,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他們往往能發掘、體悟到那些最原本的東西,那些東西無處不在地以最深刻的最精妙的方式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構成並維繫人類社會的,難道不一直都是古人所提倡的仁智禮儀信以及孝道之類的東西嗎?

而且我還觀察到乙個現象,那些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思想言論或是典籍都是在較早期出現的(這個較早期指的是文字成熟、社會相對穩定、政治制度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社會的較早期),比如西方的希臘三賢的書,古羅馬那些法學家和辯論家的思想,中國四書五經、莊子老子等。西方不多講,中國的出現大致於春秋戰國時期(我歷史不好),而後世的典籍有如此大影響力的很少,大多為前人思想的整合加工,且內容多偏向於物質方面,如南北朝的天工開物水經注圓周率等。而這個典籍變化的過程,正是人類物質文明一步步發展的過程,不是嗎?

看看現代,各種科學發明研究成果層出不窮,物質文明多發達啊。

寫著寫著也累了。關於本問題的答案可參照本文的前兩段,後面的幾段是我一點個人感想,我只是認為,人不應該那麼物質,罷了。

4樓:北海之泉

真的1.喝水、用水

感謝自來水廠吧少年

2.吃3.穿

4.住這個還是有一丟丟爭議的,不過算上家具就沒爭議了5.行6.娛樂

7.工作

8.精神/教育

9.醫療

等等等等等等

我懶得答了,以上各個方面現代人都是碾壓古代人當然嘍,有一點是比不上古代人的,那就是一些古代人有奴役別人的特權(妾,奴僕)

您要是渴望這個,那咱沒得說

至於所謂的慾望,古人連吃飽穿暖的慾望都滿足不了……

古代人比現代人能打?

垣廣 古代將領和俠客會比現代人能打,因為古代沒有完善的教育和法律,無知者無畏,橫的怕愣的 愣的怕不要命的,但古代普通人肯定沒現代普通人能打,因為生產力不足,營養水平與現代人沒法比,爆發力 反應速度等基本體質指標都沒得比,也就是說古代人的戰鬥力兩極分化的情況遠比現代人更嚴重。 老羊看歷史 社會是在進步...

古代人和現代人比是否體能更強?

一直很安靜 古人不知道,我說說我爺爺和我說的,我爺爺年輕的時候去大山砍柴,回來的時候挑兩擔柴 按照我爺爺說的得有200多斤吧,因為少了根本不值得,大山離我們那裡100多里地 我太爺爺在村口等他,看他走得慢,我太爺爺乙個手就給拎過來了。我爺爺還被一頓訓,說他太廢物。當然我太爺爺不是普通農民,那會兒還沒...

現代人是否比古代人更有創造力?

糖是非 不,我個人認為恰恰相反,從無到有篳路藍縷,視線所及之處全是茫茫,每乙個時代的人總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承前啟後,一步步來到如今。你可以想象,從無到有的創造力 我們能不能不再在竹簡上刻字?紙張和印刷術從無到有。我們能不能在晚上也製造光源?直流電和交流電被掌握。我們能不能超越駿馬變得更快?火車開始在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