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所說的「自在」和「定在」該怎麼理解?

時間 2021-05-05 23:06:30

1樓:wlzjx

4樓的回答雖未展開,但我很贊同。無論康德,還是黑格爾,自在都是自我把握外在變化物而得出的抽象,自在在黑格爾那裡就是他物的潛在主體。

定在的意思是有規定的存在,作為某物,是乙個有質的存在。區別於存在本身,它是乙個有規定的自身,假如把定在與存在的聯絡看作是直接的,定在就是實在,但定在與存在的聯絡實際上是通過變易聯絡的,所以直接的聯絡就掩蓋了定在所包含的否定。定在以後要作為某物的規定進入與他物的關係中,成為變化物的規定。

2樓:若羽

黑格爾關於有限存在的本體論見解:有限存在是必然的,它是無限存在之消逝著的中介。《邏輯學》的第乙個推論:純存在是空洞,是無。

「自在」是作為本質的存在,原初的範疇。黑格爾之前的康德提出了「自在之物」這一概念,物從來不是外在於主體的、客觀存在的東西,而始終是與主體相照面的、被認識形式所建構出來的物件、現象。人們通過感性獲得物自體,這種感覺通過先驗範疇的知性加工形成知識。

黑格爾認為存在與非存在聯絡在一起,他借用了斯賓諾莎的命題「一切規定都是否定」,存在與非存在辯證法的合題在「定在」中得到演繹。

定在是有與無,實在與否定的結合。黑格爾在這裡以「自我和他者」模型作為中介。一切實在必須被對比性描述,定在必須通過鬥爭否定他者。

物必須通過對於外界的壓力影響做出反應來維持自身存在,比如不同的形狀和顏色。定在借助於他者的因果作用被界定。

黑格爾認為康德的「自在之物」概念是孤立地進行分析的,他反對這樣的二分法,自在之物作為不可知餓、純粹的基質又孤立於他者的屬性,因而不能得到證明。

黑格爾認為某物是自在的,但它的存在又和他者相關。他從定在與他自己他者的本質關係出發,得出了一切有限事物終將在變化之後消亡。內在衝突達到自我否定。

有限存在之外是無限,它包含著有限,它是乙個整體(性)的概念,過程在這裡得到展開。定在的有限事物必然消亡,但在消亡過程裡它並非純粹消失,經歷了對自身的揚棄後,它被另乙個特定事物取代。而無限事物,它是變化著的有限事物的整個系統,是概念必然性的展開,借助於矛盾的動力不斷運動。

從定在過渡到無限的過程,就達到了「實在」,它是事物(矛盾)一系列產生,轉換,消亡過程的展開,借助於這些事物發展,我們趨近本質。實在是要素的總體(由整體性得到),要素互相吸引又互相排斥,推動著事物現象過渡,而現象事物被設定並證明必然性的展現。

根據泰勒的《黑格爾》整理的筆記。

3樓:沒想到啊

自在不難理解:純粹的自身聯絡,絕對排除一切關係之後得出的概念。康德說的「自在之物」很有這個味道。

定在:首先不要把它理解為現實世界中的,具有實際形態的東西。說白了它只是一種獲得了規定性的存在(是)。

你要能嘗試有「是+存在」(這個存在保留了我們日常含義:實際存在)來理解,以前常用的對於「存在」的翻譯。這一點楊適《古希臘哲學探本》裡論證地好。

4樓:

沒有給出上下文的情況下,關於「自在」的解釋會變得很困難。這裡嘗試著給出乙個「外在」的說明:

A.自在

(1)就德語表達來說,在黑格爾那裡,「自在」可以是以短語an sich與bei sich的形式出現的,一般用來修飾名詞的定語或是其修飾語的乙個成分,前者比如自在的存在,das Sein an sich,或者自在存在著的概念,der an sich seiende Begriff;作為短語,an sich與bei sich也可以用在句子中

(2)「自在」也可以是作為《邏輯學》當中存在(Sein)在概念的運動的環節中得到規定的之後的變化,比如在第一卷《存在論》第一部分第二章「定在」(Dasein)的B節「有限性」(Endlichkeit)當中,「存在」在「定在」的規定下是:1.某物和他物;2.

為他物的存在(Sein-für-Anderes)和自在存在(Ansichsein)。

B.定在(Dasein)

(1)定在是存在自身發展的乙個環節,是在《邏輯學》開端的「純粹存在」經過「變化」(Werden)之後而獲得了規定的存在,這裡的規定就是Da-。黑格爾自己的說明如下:

定在是得到規定了的存在,它的規定性是存在著的規定性,是質。通過定在的規定性,某物與他物相對,是可改變的,且是有限的,不僅僅與他物相對,而且還在他物之上完全地被規定為否定的。他物的有限性首先與有限的某物相對而是無限;這一抽象的、上述這些規定在其中顯現的對立化解為無對立的無限性,化解為自為存在。

原文:Dasein ist bestimmtes Sein; seine Bestimmtheit ist seiende

Bestimmtheit, Qualitt. Durch seine Qualitt ist Etwas gegen ein

Anderes, ist vernderlich und endlich, nicht nur gegen ein

Anderes, sondern an ihm schlechthin negativ bestimmt. Diese seine Negation dem

endlichen Etwas zunchst gegenüber ist das Unendliche; der abstrakte

Gegensatz, in welchem diese Bestimmungen erscheinen, lst sich in die

gegensatzlose Unendlichkeit, in das Fürsichsein auf.

(2)定在也可以作為修飾語使用,表明概念發展相應的變化及其規定,比如daseiend形式出現的一些概念。

具體對自在與定在的解釋必須依據上下文,知乎裡的第乙個解釋是錯誤的。因為「主觀」、「客觀」這樣的概念在《邏輯學》的「存在論」中還未得到發展,主體性(主觀, Subjektivitt)甚至是要借由"定在"的規定才得以出現。說自在是內生客觀決定的存在,而定在是外生客觀決定的存在,就好比說,嬰兒胚胎已經是乙個成年人了。

黑格爾怎麼消解康德的「自在之物」?

劉水清 那就是概念。費爾巴哈曾批評黑格爾的概念論,其中提出了乙個很不好回答的問題 概念如何去界定乙個無?因為乙個什麼東西都沒有你如何去規定?我專門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就叫論無,順便把莊子的連著的幾個無也論及了。經驗思維的特點或說缺點就在於侷限於個別的 偶爾的這乙個,概念論的認識首先揚棄的正是這些東西,...

怎麼理解黑格爾所說的「概念就是時間」

郭尚陽 沒有時間這麼乙個實在的物質或者意識,時間只是描述空間和空間內事物的乙個概念,如果沒有空間,或空間沒有演化,那就不存在時間。 老楊 我覺得可以從概念生成的角度思考。在黑格爾這裡,概念是一直在變化發展的。我們一般說的某個概念,就是到目前我們對這個概念的各個性質的確定。而這些確定的過程是經歷了很多...

黑格爾所說的「抽象否定性」是什麼意思?

簡單說一下吧。關於否定性,黑格爾認為,存在抽象的否定性和絕對的否定性。對於抽象的否定性,就是對規定性的否定,就是對它說 不 的那種否定,而這樣一來,因為這種否定是存在一種否定的物件,也就是說,這種一般的否定,或者說抽象的否定,就是對 物件 或者物件規定性的一種否定。而對 絕對的否定性 而言,就是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