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是怎麼從有是無推導到量變質變的

時間 2021-05-07 00:34:05

1樓:口袋

先讀讀海德格爾本打算作為《邏輯學的形上學基礎》的結尾的《遠和近》,再看這個回答會更有滋有味!就像《星球大戰》開場的那句話,讓這個電影系列更能觸動人心一樣。

要理解黑格爾的體系,在先就要明確知曉一點,就是——「絕對」這一理念,本來就是「滲透」人的生命,指導人的生活的。

試想一下自己如果是皇帝的話,會怎樣來考慮事情,可有助於理解如上所述的這一點。

除此之外,還要注意,人也不是時時刻刻都以「絕對」為「視野的方向」的,人的視野常常僅僅是侷限在限度之內的。

「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這話就表達了這一點。

於是,我們發現了個矛盾,黑格爾所思的個矛盾!

以及,還得清楚黑格爾所以為個真理——「主體即實體」。「主體」?——敞開視野看存在者的個存在者;「實體」?

——自身絕對的,因此只能在「以『絕對』為方向的視野」中才能看得見的存在者之全體

於是,我們揭示了個矛盾,形上學的這固有矛盾,因此也即是「人的這『有限性』——人的那『有限的自由』」使得人本來就會發出這兩個疑問——「這是什麼?我是誰?」

然後,看看我的這個回答——

口袋:黑格爾的邏輯學裡純有與純無是如何區別開來的?

從「純有」「純無」到「變化」再到「定在」(「質」),這個回答裡面已經講了,接下來講講「質變」與「量變」——

發現了「定在」也即「這(一)個」之後,我們是否就揭示了它呢?顯然並沒有,因為對於黑格爾而言,「真正的存在」乃是「絕對」,唯有在「以『絕對』為方向的視野」中才能進行揭示

那麼,人該怎麼進入種視野呢?答案是「發問」,辯證法的精髓正是不放棄發問!要注意,唯有種「疑惑」「困惑」自然而然地出現,才能發問,這乃是「發問活動的『有限性』」。

「人的『自然』」是什麼?答案是歷史,因此哲學上的發問乃是「歷史性的發問」,辯證法乃是面向「歷史性」的!

視野(「以『絕對』為方向的視野」)中看「定在」也即「這(一)個」,會看到啥呢?會看到個包含否定卻實為肯定的發問——「難道除此之外,就沒有別的了嗎?」[「反問句」可表達肯定(難道蘇格拉底不是人?

)、否定(難道蘇格拉底會永生?)、雙重否定(難道蘇格拉底可能不死?),這是辯證法的體現!

]發問本身也即是種懷疑,為什麼它沒有返回到空洞的「純無」?因為它的視野「以『絕對』為方向,以『定在』為出發點」,為什麼休謨則陷入了空洞而笛卡爾則沒有樣?因為休謨的思路脫離了歷史性,而笛卡爾的思路回歸了「訴諸於『上帝』」的歷史性。

於是,我們發現也是「定在」的「另(一)個」,但至此揭示還未完成。

顯然,「另(一)個」也可以作為「這(一)個」,以類推,無窮無盡。

真正無限的難道是「每(一)個」本身嗎?唯有看「另(一)個」,才能發現「另(一)個」,因此真正無限的乃是人(作為「揚棄了死亡」的歷史文明,精神)的看的能力這「能」本身也是「一」,即「自為之在」。至此「定在」得到揭示了。

〔接下來的部分我就懶得講得那麼細了~(>y<)~)〕

這「」是重複的,於是它就是「多」了。

至此,「量」其實已經被發現了通過「數」,數出來的「數」可以表達它

而「量的大小」之所以可以被定下來,乃是因為我們把「每乙個數」與「另一些數」潛在地[揚棄了「從『這(一)個』到『另(一)個』的過程後,過程本身就不在場了,所以是「潛在地」]相比較,這種「比較」在場出來就是「比」。

「質」的「比」就是「(程)度」(相對來講是微觀的)

「度」作為「視野的出發點」,就是(衡量巨集觀的)「尺度」。

種「能作為『視野的出發點』」,至此已經是「本質」了。

而「概念」則是「能作為『視野的方向』」

順便說一下,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原計畫分為兩部,每部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的三個部分分別是1.闡釋「此在(Dasein)」2.闡釋「『此在』與『時間性』」3.

闡釋「『時間』與『存在』」並達成對「存在」的概念性把握

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第一部》的這個結構是不是很像黑格爾的《邏輯學》的結構

認識是什麼,黑格爾是怎麼回答這個問題的?

我有幾個疑問,就是 認識 這個問題你說的是哪個認識?由於譯本術語的不統一,所以黑格爾在不同時期的譯本術語往往有差異,這邊的 認識 在那邊是 認知 因為我還沒有這個能力直接針對黑格爾整個體系進行陳述,所以我只依據 精神現象學 的文字進行解釋。不過我讓我室友把我的書給寄過來,我落在學校了 我之所以強調這...

德國哲學是精神衝突的哲學,黑格爾認為到了「絕對精神」階段才沒有衝突。神學認為上帝有沒有精神衝突?

兵叔 絕對精神不是沒有衝突,而是所有的衝突都作為環節包含在絕對精神中。在這個意義上,問題應該是,衝突不是有沒有,而是是否被合理的理解為巨大的整體的乙個環節。即絕對精神,大全,神,上帝。 空氣濾心 上帝不說形式語言,真理就在萬事萬物當中,真理不說話,說形式語言的是人。人的知性是形式化的邏輯思維,需要乙...

為什麼通常把黑格爾的絕對唯心論說成是客觀唯心論?

螽斯 黑格爾的唯心主義是一種泛神化的唯心主義,固然不是上帝 道。黑格爾對東方所謂的開悟和業障 緣也是看不起,因為這些東西太玄,不明確。黑格爾對西方宗教的看法認為都是追求真理的。他說 一切現實的東西,唯有在它具有理念並表現理念的情況下才有。他認為事物的存在不是存在,是本質。質從何來?從比較而來。所以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