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宗和西方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康德 黑格爾等)的區別是什麼?

時間 2021-05-31 11:56:29

1樓:eliparvic

最大的區別是:解決的問題——「現實生活」的態度不一樣。

康德很老實的承認無法認識「物自身」,但是他有乙個很強烈的預設立場——就是要肯定現實生活。

而佛教則完全相反,他的預設立場——就是人間不值得。佛教中觀學說的龍樹反的非常徹底,在他那裡「生滅、時間、因果、運動」都是瞎折騰。進一步的,唯識學說出現了,繼續打了一些理論補丁。

具體的說,康德是要解決在休謨這些懷疑論提出的責難下,現實生活如何可能,或者是真(知識)、善(道德)、美(審美)如何可能的問題。

唯識論是要解決「趕緊走」時候的理論矛盾:無我論和輪迴說的矛盾,如果沒有我,那麼是誰在輪迴?

2樓:齊天大聖

唯識宗屬於主觀唯心主義,不屬於客觀唯心,因為主張萬法唯識,而識又在佛教中定義為了別,也就是說萬事萬物因著了別而存在,因此唯識宗的核心思想等同於主觀唯心主義的代表人物貝克萊的思想,即存在就是被感知。而黑格爾或者康德主張客觀的本體,不像唯識認為主觀的感知能力產生一切萬法,因此這是兩者的區別。

很多人對第八識不理解,會說哲學中的主觀唯心論涉及不到第八識所以不能和唯識宗等同,這是因為缺乏對第八識的理解所以把第八識神話了。唯識宗認為萬法唯識,識為了別,那麼第八識自然也是了別,否則就不能叫第八識,因此它和前六識一樣,都屬於識蘊,這個在大乘五蘊論當中有明確的定義劃分。那麼第八識了別的物件是什麼?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就是種子,或者是印度宗教中的業,業在印度文化中是認為存在的,而唯識思想和西哲的貝克萊思想一樣,既然存在,必然有感知能力在感知它,那麼感知業的感知能力就是第八識,所以很多人認為第八識是乙個種子大倉庫,這個說法是誤解第八識導致的,第八識不是種子的大倉庫,而是指種子得以存在的感知能力,如同眼識一樣,是顏色得以存在的感知能力。因此第八識的存在完全是因為印度文化或者佛教信仰對業力的肯定造成的,業力不可能依前六識的感知而存在,因此才建立乙個第八識來專門感知業,這樣的話,就是還是貝克萊的思想,存在就是被感知,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

3樓:雲貓奴

一看隨便把西哲分成唯物唯心,再加個主觀/客觀字首的,就是只停留在高中政治思想課本的水準!認識論或稱知識論的前沿研究早就不是德國古典哲學和唯識宗能搞的了(當然源流是有點),拿他們兩做對比有個毛線意義!

4樓:智慧型女神阿庫婭

「如果竭盡自己最大努力後仍是一無所得,所剩下的只是善良的意志。它誠如沉睡的寶石一樣,自身就發射著耀目的光芒,自身之內就具有價值。」

——康德

5樓:Yancy.B

這個問題真心難, @延壽門下 說得沒錯。

但我覺得只說難實在不夠,至少拋乙個解決思路吧。如果想深入了解,最好從哪開始入手?

老實講,我對唯識宗、康德、黑格爾的了解有限。剛拿到這個題目,很懵,初略看去,好像真心沒什麼區別,似乎都在談認識的問題,都認為我們所看到的外物是心靈中某個先驗的東西作用於外物後產生的。

但細想想,它們要解決的問題並不相同,怎麼可能殊途同歸呢?如果有一絲相同的可能,那麼相同的名單裡是不是還要加上貝克萊、王陽明等人。而且,思考的縝密程度難道也能一樣麼?

譬如辯證法罷,直接拋結論的老子,肯定與邏輯縝密的黑格爾是不同的,思考的深度、廣度有著巨大差異。

對,我的思路是:

一、他們的理論想要解決什麼問題?蛇打七寸,知道他的問題,自然能更深入了解他的結論。

二、在他們得出結論的過程中,是否有足夠縝密的邏輯推理?如果沒有,那麼只能冠以「樸素」的思想,而絕不是嚴肅的哲學思考。

在康德那裡,他想解決自笛卡爾以來西方哲學的認識論難題,究竟人有沒有可能認識外物。雖說他搬出「先驗」後,圓滿解決了我們為什麼能認識外物這個問題,但在他的邏輯裡,所認識的外物並不就是「物自體」,「物自體」本身是無法被認識的。

到了黑格爾,他不滿意康德割裂的做法,然後提出的解決辦法是「絕對精神」,既然宇宙萬物都是精神實體,那就不存在什麼精神與物質跨越、割裂的問題。

對比唯識宗,他們想要解決的問題基於宗教,即如何說明真實世界是虛妄的?在他們看來,萬物都是「阿賴耶識」幻化,既然如此,世界又怎麼可能是真實的呢?

以上只是從問題出發的粗略對比。至於說,比較他們的思維推理是否足夠縝密,所涉及的深度、廣度如何,則必須老老實實的拿文字出來研究。

原諒我能力有限,權當拋磚引玉罷,期待更精彩的回答。

6樓:青銳吳斌

佛學對意識本身的研究要比西方哲學要深得多

因為研究深,佛學對意識的分層更細,且涉及到了西方哲學根本沒有涉及的層面

唯識,和唯心不是乙個對應關係

簡單來說,「唯心」裡面這個「心」,其實對應了佛學裡面好幾層的「識」,是乙個籠統的說法,但只能到第六識,第七識較少涉及,第八識則完全沒有涉及

而「唯識」宗裡面,最核心的是第八識「阿賴耶識」

7樓:延壽門下

瀉藥。這個問題,挺難回答的,原因:

1:我不懂唯識

2:我不懂康德

3:我不懂黑格爾

4:不同的哲學之間的比較,是需要極其精心和精細的理解的,是要建立在確保自己能理解所比較的兩個哲學的整體的系統結構上的。

5:西方的唯識研究圈子,近來比較火的問題之一,就是唯識是不是唯心主義,不過這方面我還僅僅只是開始收集資料,還沒看。上知網搜了一下,國內學者似乎對這方面還沒有跟進。

現象學與唯識的研究有人一直在做,但是我不懂現象學。

6:要系統完備的論述這個問題,足夠我拿幾個博士學位了。

……綜上所述,瀉藥,回答不I了。

8樓:那克爾

唯識宗的風格和康德很像。兩者都強調認識主體自在的一種對不確定環境的梳理能力,或者說是對混沌的規制。他們都強調認識能力中存在先驗要素式的東西,並且都試圖用一種具有超越性的被設定為很自由的東西作為支架來支撐整個體系的穩固,使人不至於被束縛於繁瑣的層層先驗要素之中。

兩者在初期都強調空的意義,但最後兩者比誰都注重主體能動性的價值,區別只在於是佛的自由還是純粹實踐理性的自由,此外兩者存在目的方向和各自功利性的不同,但這些不同根本沒有他們跨越千年萬里的時空卻又十分的契合顯眼。

黑格爾與唯識宗和康德有著同樣的稟賦,但思路完全不同,三者的共同點是都試圖將對立性消解於結構性之中。但唯識康德試圖將對立變成該空掉的或該分割出去的內在結構性因素化解掉,留下純粹的認識主體能力。而黑格爾則把對立化因素結構化外在化存留下來,而把認識主體分解消融於其外在的結構之中。

其實兩類之間應該存在著某種「轉化公式」

9樓:左右

這種學貫中西的題目簡直太適合我這種民哲了

唯識宗普遍認為是客觀唯心主義,所以和康德基本就不沾邊了唯識宗除了阿賴耶識比較亮眼之外,整體水準偏低,這點 @Vein Xing 已經說過了

他興盛的原因和衰敗的原因,和西方經院哲學比較類似我想你能比較到這個層面,其餘就可以自己深入了

10樓:釋迦摩尼佛

唯識雖以精神為主,但不否定物質和客觀現象。

黑格爾是客觀的唯心論。

而哲學家連我字都空不了,更別說法空了!如果他們一旦把自我執取都空了,就會變成沒有立足之地的遊魂!

所以,唯識論不是唯心論能比的。

我國馬哲裡有「客觀唯心主義」 「主觀唯心主義」的劃分,這種劃分是從前蘇聯繼承來的?還是我國獨創?

庄建西 在中國哲學和系統科學思想看來這一些唯物和唯心 物質和意識的爭辯已經沒有多大意義了!中國哲學的宇宙觀是宇宙起源於混沌,系統科學說系統起源於混沌,宇宙這個系統就是起源於混沌的。混沌物質既是意識也是物質,混沌物質就是宇宙本原之氣叫元氣,元氣在人體執行軌跡就是經絡系統。元氣就是生命的靈魂,就是客觀意...

客觀唯心主義為什麼具有廣泛的影響力與傳播力?

小花 首先,唯心並不代表是想象或者主觀創造,神學的存在也不一定是虛假,是有可能客觀存在的。有神論者可能比無神論者還多,也許是因為真的存在吧 Rosalie 好傢伙,您可趕緊去看看哲學史吧 唯心主義的歷史打康德起一共才多久啊?西方哲學史可兩千好幾百年呢,現在誰還把唯心主義當正統啊. 夕霞夜霖 客觀唯心...

佛一定識字是上座部佛教和唯識宗的共識嗎?

佛陀會不會識字,這個不重要。關鍵佛陀所講的法,宣說的八正道能指導我們滅苦,這是最重要的。佛陀那個時期教導都是口口相傳的。佛陀入滅是西元前500年左右,阿育王時期是在佛陀入滅後一百多年出現。而印度到了阿育王時期才有文字記載,直到公元後200年印度才湧現各派文字記載。 齊天大聖 是,因為佛是福慧兩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