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的境界是視萬物如無物,無憂無慮,無喜無悲,愉悅之情常駐於心嗎?

時間 2021-05-11 12:04:22

1樓:發急的麻雕

神即是道,道法自然,如來。道是客觀規律。萬物存於世,怎麼可能視之無物,遵循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那麼你才能得道。

在別人眼中,很神奇的事做成了,並不是事情本身神奇,而且因為遵循了道。

2樓:曾蓉

「道」的境界只是一種整體思境,所謂整體思境就是通俗的上帝視角,因明了萬事萬物的聯絡能視萬物為一體,能明了自己只是萬物之一。藉由這種大思境下生發出的對眾生的大關懷、大慈悲才是作為人該有的「道」的境界。這種境界超越了個人的利益得失,所以於個人常常無憂無慮,喜憂俱不掛懷,無論怎樣都能因真誠坦蕩、問心無愧而平靜釋然。

3樓:清祖

道,理解為宇宙自身的執行規律。

人在其中。只是道的乙個現象。日公升日落,是道的自在。人生人亡,與日岀日落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嗎?

歡喜,開心,憂愁,皆因看不透徹。

若能透悟,不落塵埃。

4樓:木偶

你得先定義,如果是佛教的道,指的是通向目的地的路和地圖,如佛道是怎麼成佛的方法或地圖,這個概念接近現代的道路,跟道法一切的道不同,這個在十住毗婆娑論裡有說明

5樓:戍成

哪個大師這樣告訴你的?道的境界是」輔萬物之自然而弗敢為「!道希望人們能做到」以百姓之心為心「的」渾心「,何來無悲無喜!

視萬物如無物者,行屍走肉也。天地不仁,尚且衍生萬物。聖人不仁,尚且體恤民生,何來視萬物如無物!

6樓:不可思議

你說這個只是空性輕安的境界。不為外境牽動,精氣不外洩,自然就能生起請安道的境界每個人都本然擁有,只是迷了本心,每個人死亡分解的一刻自然就有一瞬間見到本心,如果認識這種境界,可以不修都可成道。道的境界,日用而不覺,道無處不在,道成生萬法,道本來清淨,道不生不不滅,道不增不減,道具足一切。

這就是大道,小道就是光明遍滿世界,光明和相不二。

7樓:歸一

道無形無相,看不見摸不著,道本虛,道是道理,法則,規距,表現於外是德。

天地有德,生萬物,養萬物,利益萬物。

人有德,利人,利物,利道,就是有德,人有德可合於道。

8樓:九指神啟

當然不是了,有了禮,才能稱得上人。有了義也就有了同類和朋友。有了仁愛,也就會得到人上人的幫助。

得到人上人的幫助也就能做成事,為人民服務普度眾生也就具備了大德。有了大德就慢慢的趨近於道。這才是修行的正途,也是道德的含義,也是道的指向。

上善若水,幾於道。

9樓:碧水淡如

問題裡面的「無喜無悲」跟「愉悅之情常駐於心」是矛盾的啦!

「是萬物如無物」是一種作意。

真的體悟,是一種自然的覺受,就是不用作意,自然覺見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就是:哎呀,事情本來如此啊!

10樓:簡e

朋友,打個近似比方吧,幹一天活累壞了,晚上躺下,一覺到明,睜開眼一剎那間,那個舒服勁是沒法表達的。這一瞬間不是喜,也不是愉悅,但是特別輕鬆。誰不喜歡這個無以言表的狀態呢?

11樓:空氣濾心

這是後世道學修仙求聖人性逍遙跑偏的原因。高於人性精神的要無為,人的本性精神需要在人性道德上作為的。道學跑偏都與後秦儒道經典分離有關。

12樓:股市小獵手

怎麼會是這種理解!

首先我們不談玄學

那麼老子包括諸子百家的學說包括原始宗教,都是為了認知世界,以人為本,如何認識世界,認識自己,認識世界執行規律。道不遠人是一切思想的出發點,為了更好的活,是主動性積極的,不是消極被動的。

而你所說的道境是基於規律的認知總結,認知到了咋辦,當然是借助規律辦事了,是積極主動的借助規律行動。

13樓:崇小白先生

不是 ,道蘊在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真正的道是無情卻有情,放下一切後拿起一切。喜歡金錢的人,依舊追逐金錢卻不會沉迷,喜愛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14樓:yangbiao

天氣晴朗藍天白雲,看起來有種愉悅之情。

天氣炎熱,在空調屋裡坐著喝茶,外面烈日炎炎,而屋裡溫度不冷不熱,悠哉悠哉,有種愉悅之情

走著走著下雨了,趕緊找個躲雨的地方,雨停了該走就繼續走,沒有抱怨,沒有懊惱,沒有愁眉苦臉,心中依然有種愉悅之情

品著茶停電了,哈哈,哎呀,停電了,好熱呀,拿起扇子忽閃兩下,心中依然有種愉悅之情。

呵呵,隨便扯兩句。不說了

15樓:NSY

你是不是對道和道的境界有誤會。先得搞明白什麼是道,什麼是道的境界啊!

推薦閱讀:慧海拾貝道,就不是個東西! - 紫石翁的文章 - 知乎 https://

zhuanlan /p/346193753

16樓:蘿蔔頭兒

不是。「道」的境界體現為視萬物如無物,無憂無慮,無喜無悲,愉悅之心常駐等等一般人達不到的境界。

但是「道」是規則的意思,得道的本質是掌握一切真理。

因為掌握真理所以可以「隨心所欲不踰矩」,所以可以「順其自然水到渠成」,所以可以「做任何事都游刃有餘」。因為有能力解決一切問題,或者想明白任何問題,才能「度一切苦厄」,才能「視萬物如無物」。

17樓:繁華與秋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聞道以後只有自己乙個敵人,跟誰爭呢?輸贏不都是自己嗎,故清淨就是。歡喜也是自己刻意創造的,因迷執著於色,因餓執著於食,因後執著於前,因醜執著於美。

有悲傷才會執著於歡喜,追求歡喜。歡喜跟悲傷都是無常又有常的,有常的是帶給人的感受,無常的是不受人控制而影響自己。道是什麼,道能讓你常住此心,不追求歡喜也不排斥悲傷。

所以既無悲傷也無歡喜,只有清淨。

道家認為萬物本源是「道」,佛家認為萬物的本源是什麼呢?

hu ou 佛家認為 萬法唯識。道德經 說 其名不去 這是說 道 是不斷絕 能名狀 功能的,所以,道 與 識 其實是一回事。 善思 道代表的是 法則 或 真理 永恆的 真理或法則 不受時間和空間的約束,無論有沒有被覺悟者發現,真理永遠存在 比如萬有引力定律無論有沒有被牛頓發現它依然對一切物質產生它的...

萬物的盡頭是什麼,是思維的深處嘛 還是萬物的開始

小哈A8 一切來自本源,萬物本有之本源,不同宗教用不同表示道佛等等但是都是假名,方便表達出來而已。宗教是為了告訴世界真相,當成交易求拜就不太好 本源不可思維,不可說。不是意識思維,但是要用意識思維去感悟,只是認知不下定義,說這個本源是什麼什麼樣的,這些都是後天人為的假想,不是本來面目。就像 蘋果 本...

死亡是萬物的必然結果,那麼萬物存在意義在哪。?

嚶嚶時間子 首先說乙個黑烏鴉理論。別人告訴你 所有的烏鴉都是黑的 你憑你看到的那幾隻烏鴉都是黑的,認定這句話是對的。當你看到乙隻白色的烏鴉的時候,你就證實了這個說法是錯的。這個理論我本來是用來說明科學理論的可證偽性的。那麼其實是說,如果要說一件事是絕對正確的真理,那麼必須列舉,也就是你必須看見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