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代漢語不斷向錯誤發音妥協?比如呆板 確鑿 便秘等詞,為什麼都改成了以前的錯讀?

時間 2021-05-05 17:47:50

1樓:

=。= 不是說讀音不能改但是什麼都跟著大眾改還要編書定讀音幹嘛想怎麼讀就怎麼讀咯

之前看到粗獷現在讀cuguang,我真無語了壙纊礦曠讀什麼kuang 都讀 guang好了都看右半邊就能記讀音多方便反正剛學字的時候肯定會因此讀錯的乾脆這麼教算了(kuang這麼多字在這邊到底怎麼就會念成guang的)

哦還記得有個同學名字裡有個冷僻字貺 ,讀什麼kuang,改成xiong好了,多方便

2樓:周特牛

首先,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對於這個問題我們要客觀地來看待。

文字的用途就是傳遞資訊,而文字的讀音若是有個體差異,則會造成較高的溝通成本。改變讀音可以讓多數人降低溝通成本,從而降低總體的溝通成本。這是修改讀音的好處。

但同時這也造成了一些問題。所謂少數人極力反對修改讀音,觀點大致有:舊讀音更有音韻感,特別是在古文中,而新讀音太俗氣。

;鴻儒輸給白丁;以前的書白念了,糾正別人讀音才發現自己是錯的,十分尷尬。這些觀點也確實有一定道理。

正反都有理,但事實就是這些改動確實發生了。那些問題可能更像是一項改革的陣痛吧。這就像秦始皇當年統一文字。

好處比如溝通更加順暢,壞處比如讓許多方言或語言失傳。這些都是在初中歷史就有學到過的。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項改革還是利大於弊的。而今天的修改,諸君發可以有自己的個人觀點。但到底利弊關係如何,還是交給時間來見證吧。

3樓:大禹

可以看出,古老語言的演進過程中存在著多少「誤解」,比如我們小時候的「司母戊鼎」。語言本身就存在侷限性,在可接受的範圍內,不能嚴究其表層的意思,故會有「只可意會,不能言傳」的境地。想到現在語文考試的題目,我是真正的無語,順便問一句:

「意」的部首是什麼?「力」的第二筆是什麼?

4樓:

字典的任務本來就是描寫當下人們最普遍的用法,而不是規定人們要按照死了幾百年的人的用法去用。真要照你這麼原教旨主義,美中國人的英語發音就都錯了,拼寫也有問題。不光這樣,連歐洲人的名字都有問題!

啥叫Chris啊?明明是Christopher!Christopher也不對,明明是Christophorus!

啥叫Lewis啊?明明是Louis!Louis也不對,是Ludovicus!

啊,還有Jill是什麼鬼?Gill!Gillian!

——這些都不對,應該是Iuliana(依照某些人的思路,那麼J也是個錯誤,必須用I)!

5樓:

既然想怎麼錯就怎麼改,要語文老師和字典幹啥?在教育普及率較高的現代中國,這樣改字音簡直是對語文教育的侮辱......讀錯就讀錯,寫錯就寫錯,不知道總會知道,改標準來讓顛倒是非很好玩?

還經濟原則,服!

6樓:

這個現象並不罕見,在現代英語中同樣存在。

上世紀60年代的時候,美國的韋氏詞典(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就備受爭議地收錄了大量當時被認為是「錯誤」或「不規範」的用法,比如 ain't,irregardless等等。

參見:The English Wars

7樓:土路陽光

在人類進化演變的概念下,語言是活的,沒有人用的文字是死的。文字只有配合語言的變化與時俱進才會有生命力。漢字本生就是乙個最成功的例子,沒有之二。

然而我們把眼光投向乙個國家和當下,文字的運用必須規範,從大了說這是民族凝聚認同的必須,從小了說是避免產生歧義影響到交流的高效有效。

所以,個別文字的發音和含義有變化是可以接受的,只要約定成俗大多數都能理解,這恰恰是語言文字充滿活力的表現。

8樓:愛睡覺的樹懶

這個題目有導向性啊。把讀音的劃分為正確和錯誤,語音演變說是向錯誤妥協。

首先,說說語言的音義結合。

1、任意性。

為啥漢語是桌子英語是table日語是つくえ,都是語音符號。符號和意義之間必須沒有必然聯絡。(否則就是現象)

2、約定俗成性

大家都這麼叫才能這麼叫,是說語言的社會性。

也就是說雖然語言符號在起始是任意的,(為啥桌子叫桌子,這沒有為啥,是任意的)但是約定俗成後,我們不能任意改(自個兒改了別人不懂),我們一出生就落入這個套網中,只能被動的接受,個人沒有隨意更改的權利。

然後,語言和文字的關係

可能是受文字影響,讀音發生變遷(「便秘」不是早就在《異讀字》中說了是「mi」嗎?)

語言是人類最基本的交際工具,文字是記錄語言的再編碼系統。

語言是第一性的,文字第二。古文的通假,就是文字的借用,這種借用是一種用字法(不要說是古人寫錯字)。但不是說文字對語言沒有影響,像這裡就影響讀音了。

最後,說說語言的演變

沒有一成不變的語言,語言在不停的變化發展。語言總是依照社會需求發生變化。

語言學家是總結語言規律而非規定語言規律。大眾的讀音才是語言應該有的讀音——最優/簡選擇。

9樓:lirc023

語言存在的根本目的在於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其根本是其使用者。過於強調語言的習慣性,忽視個別語言的普遍性,是不是捨本逐末呢?

10樓:Kain

不僅僅是現代漢語如此,語言的演化就是這樣逐步漂變的,現代社會有了更強的規範能力後,這種變化速度反而變慢了。現代英語的讀音與拼寫不一致的原因也是歷史上有類似的演化。

11樓:茶多酚

語言一開始就是自下而上產生的,並不是神話傳說裡那樣乙個神話人物自己擼出了一套語言,然後自上而下交給大家使用。語言文字是人類在勞動生活中,一點一點創造並完善的

語言是屬於人們的工具,而不是由神定下的規矩

12樓:龍陽桑

魯迅說過,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語言也是一樣的,讀錯的人多了,自然也就正確了。

你覺得是改80%文盲的觀點容易還是改20%知識分子觀點容易?

13樓:紫陌

好奇自認正確的讀音都是怎樣的?

你的古語這麼發音我的古語這麼發音並不影響你我都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這麼想強調非己都是錯誤,怕不是要掐死所有喜歡鹹豆腐腦的?

14樓:gm zeng

其實比較矛盾,審音本身是規範性工作,又採用描述性的傾向,於是變成了施捨於人的保守描述的規範性成果,最後兩邊不討好。既然大陸沒人把偽讀去聲,況讀晃,語音還是遲早會隨人而變。至於確鑿的讀音,在不能乾淨規則反映古入聲字的普通話裡糾結乙個入聲字,完全是無聊。

比較合理的,可以固定幾十年一修,修訂結果與此前規範在若干年內允許通用(高中學生、普通話考察還是要盡快按修訂抓,不然修訂無意義,納入考察年限可以考慮高中為三年後,三年內新舊衝突者不考之類),此後統一為修訂的規範。

類似「空穴來風」之類,可以把舊義最終(如果不是現在就如此)定義為「今不用」,不然這類意義自戾詞語,個人會選擇絕不使用,在現代漢語裡面故意按舊說使用以秀知識、與眾不同者,無聊。

15樓:謝惟楚

不同意遷就,雖然有相當一部分這樣讀了,但不表示其它人也是。比如呆板的呆,很多方言都是讀ai2;秘改讀mi,憑啥留個秘魯讀bi?

16樓:

我不知道此人什麼心態,乙個問題不是實事求是的回答,就知道夾帶私活滿足下幽暗的心理。

請查閱語委會人員構成分布,看看南北方比例,再來無腦叫囂,可否?

17樓:姬明晉

從上古時期雅言的角度看,如今的普通話也是乙個錯誤發音集合體語音流變不可避免,從上古雅言到如今的普通話,中間出現了無數的錯誤發音變成正確發音的事例。現代漢語也不能避免這種流變。

另外,普通話的確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作品為語法規範。

但是,以北京話為基礎不等於要隨著北京話的變化而變化,更不等於普通話就是北京話。普通話在以北京話為基礎而產生之後,其變化就不完全受北京話的控制了。事實上,北京話和普通話之間本來就有不同,比如北京話中的部分兒化音,普通話中就沒有。

再舉幾個北京音和普通話不同的例子:「2023年--2023年普通話審音委員會發表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初稿)》對於北京土音,有一部分採取的嚴肅的態度,決定不取,如「只當」不取zǐdàng,「蝴蝶」不取hùtiěr,「拘攣」不取jūlüanr,「僻靜」不取bèijìng,「黑豆」不取hěidòu,「索性」不取suóxing,這都是很好的。」(摘自《普通話語音和北京土音的界限》,出處:

全國普通話培訓測試資訊資源網 )

18樓:

因為自打秦始皇統一文字開始,漢語就無所謂發音了,甭管你說的什麼語言,甭管某個字在你的語言裡發什麼音,你都得寫那個字。

就拿第一人稱來說,山西話說ē,廣東話說ngo,普通話說wǒ,但寫出來都是 「我」這個字。

在書寫方面,意符文字有著因節文字和拼音文字無可比擬的優勢。

19樓:

國家規範應該是引導群眾,讓漢語發展得越來越好,而不是向一部分人的錯音妥協,劣幣驅逐良幣,使漢語越來越差。就像考試,不應該把錯的答案變成對的。有人說大家約定俗成就是對,可是大家不都是北京人,很多人是後學的普通話,沒學好而已(有些錯音甚至是本來流傳不廣,因為國家扶正才廣為流傳)。

要是地根兒的北京人的語音變化,才是自然發展;或者普通話是全中國人的母語,沒有方言,那這變化也是自然的了,這且按下不說。語言從古音變到今音是有規律的,如果不管什麼錯音就說語言會變化,那真是懶惰的藉口。有人不分n、l,有人不分z/c/s、zh/ch/sh,有人不分in、ing,有人不分zh/ch/sh、j/q/x,只是不標準而已,難道要把他們的口音扶正嗎?

再如大部分人寫字是一般的,相比那大部分人,寫字極好的只佔少數,但也絕不應該用一般的字為範本,而是用好字為範本,也是乙個理。「騎」念qi還是ji,倆音不同,意思也不同,只是文字上寫成乙個字兒而已,統一成 qi 的話,打個比方吧,就好像英語用漢字,I跟me都寫成「我」,於是把發me音的地方都用I的音,跟這差不多。

20樓:古水

「呆」字太囂張了,先是鳩佔鵲巢冒名頂替了「呆」,現在居然連發音都要改掉,更霸道的是還霸佔了「待」的地盤,有沒有語林同道願同「某」舉辦乙個「屠呆大會」,共誅此獠啊?

21樓:

向來反對以官方的手段給乙個字規定讀音的做法。事物是發展的,語言亦是發展的,而條文規定的更新遠不及事物變化的速度。當大多數人把「呆板」讀作daiban的時候,你再強調字典裡讀aiban就沒有意義了。

是工具是人創造的,工具也要適應人的習慣,而不能反過來用教條把人框住。

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當大多數人都使用所謂「錯誤」的讀音,那麼所謂「錯誤」也就成為事實上的正確了。

那麼就只能修改字典來適應大多數人,而不是要求大多數人適應字典。削足適履是違背語言的發展方向的做法。

為什麼現代漢語很少使用敬語 敬稱?

龐安常 敬語體系簡化是大勢所趨。日本的敬語也在不斷簡化的。天皇家以前有自己的一套敬語體系,現在也廢除了。現在的天皇也跟大家一樣自稱 而不會高高在上地自稱朕什麼的。日語中較為複雜的敬語只會用在最正式的公文上。日常生活中大家客氣一點也就是給名詞加上些 之類的字首,然後結尾跟著 其實也並不複雜。因此可以說...

為什麼不在中學開始就教現代漢語?

Emily Salerno 現代漢語是跳脫出漢語文學層面來看漢語本體理論的,是語言學了,中學階段還應該繼續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和文學表達創作能力,研究漢語還是教給大學裡那些專門的人來吧。 主筆 其實,中學語文中一多半內容是現代漢語,像中學語文課中的詞類 片語 單句 句子成分 複句 標點符號用法,這些知...

為什麼單名在現代漢語中很難稱呼?

老貓牯 我這邊,別說單名,雙字名都能叫成單字。我朋友叫 傑,一般就叫傑。鈿,就叫鈿。比較親暱就會這樣叫。還有,在我這邊,指名道姓不是很禮貌。我們也不稱呼姓。小 老 阿 我們都不叫,這點跟別的地方很不同。不過對老師醫生等等這些先生們,我們會叫 老師,醫師,帶姓不帶名。潮汕地區。 哇咔咔 本人單名,看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