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陀看來一切皆空,那麼愛是什麼?

時間 2022-01-11 15:55:56

1樓:洛晰luoxi

從佛教的角度來說,可不可以愛呢?

對自己的父母,自己的祖國,自己的親人,自己的同胞、兄弟姐妹等,當然可以愛,這是一般世俗社會做人的基本道德。

但是愛的本性,以佛教的觀點來分析,愛有私有的因素,私有的愛,就是佔有慾,據為己有,所以這樣的愛多半有點傷害。

你看「愛」字,它上面就是乙個「爪」字,所以中文造字啊,還是很精深的。

那麼,是不是學佛就不愛了?

不是,愛還是愛,但是要轉化一下,愛轉化為「恩」,同心為「恩」。

我們說恩愛夫妻,講恩,恩比愛好多了,因心啊,心心相印就是恩。

如果是在家居士,可以把愛轉為恩,欲轉為願,情轉為慈悲。

其實,當你真正能夠有清淨的心,無我施愛,愛即是恩;無我行欲,欲即是願;無我發情,情即是慈悲。

總之,無我是重點。

2樓:朱慢慢

愛總是伴隨著自私、占有、離別、孤單和恨。當你真正懂得自己如何愛自己的時候,你才會懂得如何愛他人。

真愛不是占有,而是目睹和陪伴。

也唯有目睹和陪伴,才是最溫暖的理解。

一切終將都會離我們遠去,請珍惜你當下所擁有的,無需緊緊抓住,陪著它們就好,或者,讓它們陪著你就好。

阿彌陀佛,願世人脫離苦海。

3樓:聆聽之心

這個問題的答案已經在問題裡了,在佛陀看來一切皆空,那麼愛自然也是空了想更好的理解這個問題,首先了解什麼是空

中中國人去理解印度翻譯的文化確實有些偏差,比如說對空的理解,偏左的理解是頑空,偏義理角度理解為真空妙有,細品有道理,再細品似是而非,似懂非懂

愛是什麼,男女之愛是愛,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愛,子女對父母的愛也是愛,對朋友的愛也是愛

佛菩薩也有愛,菩薩是愛眾生的,慈悲的

都是愛,那麼到底區別是什麼呢?

區別是欲,凡人的愛是帶欲的,而佛菩薩的愛不帶欲凡人的愛執念很深,特別是男女之愛,有的一輩子都放不下那麼凡人的愛是,愛加欲,是真空加妙有

佛菩薩的愛是,愛加愛,是真空加真空

4樓:

真愛是四法印。

1、諸行無常

對方昨天也許是愛我的,可是今天沒有感覺不愛了,明天遇上「更好的」去愛別人,我們尊重對方的選擇。無常才是常態,變化才是不變。

2、諸法無我

真愛的價值,就是對方比「我」更重要。若是講條件提要求,用各種手段去約束,以自我為中心去算計,那就不是真愛。

3、眾生皆苦

慾望無休無止,往往超越現實條件,知足未必常樂,愛在物質世界難免顯得蒼白,性格決定業力難消,即使千般算計,也不敵先天命數。

4、涅磐寂滅

愛是表象,是輪迴重現的冗餘。情緣未了,如何寂滅?

佛陀言空,非曰頑空。真愛本空,不愛亦空。若心無掛礙,愛與不愛重要嗎?需要理由嗎?

5樓:adinn

從大乘法角度看,佛陀講空,講了空,肯定有人要問,那豈不是什麼都沒意義了,這就是我們凡夫執著的「二邊見」。佛陀講空,不是把原先有的空掉了,而是從究竟的真實上講,一切法原本無生,從那個所謂的源頭就根本沒生出來過,沒有源頭(緣生)。都是我們凡夫執著出來的,從我們凡夫的角度看是相似相續如夢如幻的存在。

因此從究竟真實上講,愛與恨就是凡夫執著的一對相待的名言而已。沒有愛,恨亦無從談起。佛陀就是要讓我們凡夫遠離執著的二邊見。

實相離言。

6樓:不知道用什麼名

佛教四依四不依,最後一條是:依智不依識。

就是說不能用人的思想來揣測佛的智慧型,

而慈悲恰恰是佛的智慧型。

所以您的問題本身就不合理……

7樓:

佛陀因為悟到了宇宙的本質,所以愛是更高境界的「愛」,是對眾生的「慈悲」。

我們通常意義的「愛」,在佛陀看來是「執著」,有愛就有執著,有執著就有煩惱,有煩惱就沒有智慧型,沒有智慧型就沒有大自在。

至於「情愛」、「欲愛」,那就是占有、"妄想"、「無明」、「幻覺」

8樓:

愛是我們所處的時空的真理。

一切皆空是佛陀看我們的時空給出的真理。

可以簡單理解為,參照系不一樣,得到的結論就有適用範圍的差別。

了解認識到一切最終皆空,但也要好好的過這一生、愛自己和眾生。

佛陀從未鼓勵很多現實中的所謂修行者不考慮其他人死活、不留人世感情牽掛的「無情無愛」的做法。然而可怕的是,這個問題下的回答卻基本都持「愛是執著執著應捨」的觀點。

讀一萬遍經書,得一堆錯誤道理,不如因一慈善悲之心醒悟。無論信什麼宗教,想得什麼圓滿,都脫不開此世為人的前提,既然是人就先好好做人吧。

推薦聽聽梁曉非老師講金剛經的課程,把部分佛法講的較通,前二十講給出的解答可說是驚喜。

9樓:

愛是緣法造化,是遇見與經歷,是此岸的邂逅,是彼岸的期許。佛陀沒有看一切皆空,佛陀是能從此岸看到彼岸的大智慧型者,在世亦有愛人,亦有悔憾,起心動念即是緣,遇見與經歷,即是人生。

遇到的每乙個人,經歷的每一件事,都是人生的一部分。佛家管這個叫緣法,世間萬事,因果相隨,依緣法得造化。

10樓:蓮花童子白寶蓮生

佛覺悟後第一句話,便是慨嘆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型德相,也就是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而為何我們卻感覺不到呢?後面加上一句,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佛的愛不是情愛,情愛是有彼此的,對我好,我就愛,對我不好,我就生恨,是有條件的。

不是善心,善心是有所得的,想別人好,這也是源於私心,只要是相對的,就是有限有為的有相束縛的。

沒有物件,所謂的受到福惠的人(眾生),也沒有主觀想要如何的所謂的「我」。

就好像是水,雖然滋潤萬物,實際萬物不曾受滋潤,又比如身上的細胞,乃至病毒,它只是在不該生的地方出現了,實際身體也不是自己的,它在自己規律性的範圍內進行著生滅。

我們錯認為,它是自己,所以才會生起痛苦,而痛苦的原因恰恰就是因為執著,試想一件衣服,假設沒買到手,你會因為它的好壞而動心生煩惱嗎?

換句話講,一切與已相關的,我們才會在乎,其他與已無關的,眾生也不會去心生貪戀與執著。

錯誤不是愛,錯的執著與認假為真。

因為這個錯誤,所以才會受苦,得失之心不斷,究竟講受苦人冤枉的,但是這個苦雖然冤枉,卻毫無例外,都在受苦,這也就是為什麼,佛菩薩要度眾生的原因了。

佛法講的空,在佛的境界看,空與有不是二個,而在眾生的觀念上認為,空就是沒有,愛(有形相的層面)就是有個東西,這是誤解佛法。

所以一提到空,就誤認為什麼都沒有,實際空的另乙個特質就是能夠容納一切,這才是空的實相

11樓:「已登出」

有人說,愛是做出來的。

四大皆空,是表現出來的。

佛教經過歷史演變,已經上公升到無法觸及的高度。必須博士研究生才能搞明白,研究一生,得出一句話。

順其自然,好好的活。

12樓:

「愛是慈悲。」

淨空法師曾經講過,這個愛是無私的,是對待眾生平等的,這裡面不包含「情」。

含了「情」,便會有「貪念」。

說的不好,匿了。

13樓:海屋添籌

一句話用個知乎案例舉個例子:

為什麼戀愛初期很多人喜歡粘在一起,過後又不喜歡粘在一起了?

粘在一起如果是由於對戀愛物件的愛,這代表不愛了嗎?你愛的到底是啥?很明顯,空不代表你愛的事物和愛的情感本身不存在。

14樓:頭頂上的貓

佛說空,空乃因緣聚合而後滅,無常駐。當意識到「我本空」,「你本空」,那麼「空愛著空」也是空。也就是修佛之人,沒有情愛,因為他們認為不存在「愛」這個動作的主體與客體,也就不存在我愛你這個行為。

15樓:善見 bhikkhu

愛,是執取,抓取……

佛陀當年在菩提樹下順觀十二因緣,逆觀十二因緣,順逆觀十二因緣,發現一切皆空。

這是他老人家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以後發現的。

而我們還是凡夫,所以還得按佛陀說得次第而修。

16樓:

愛只是一種貪著的代名詞, 後者是理由.

這是我們常規意義上的愛,或者"愛情"的愛, 或者" 愛家人, 愛朋友" 的愛.

佛陀的愛, 是慈.

即便佛陀的愛也是空.

只是一種方便說法吧.

我的理解是這樣的. 不對請批評.

17樓:

其他人說得很有道理,不過我想簡潔明瞭的解釋一下,或有偏頗,也可能毀謗了正法,如果有錯誤,請指出。

無常故苦,苦故無我,無我故空

在佛教的時空觀裡,輪迴是繞不過去的,人死了,再輪迴,投胎,又重新「復活」。如是這樣反覆,一世又一世,一劫又一劫,地球壞了,又去其他星球。所以這個宇宙是無常的,是沒有恆定變化規律的。

沒有什麼是恆定不變的,一切都是因為緣起緣滅。

前世的你給人一塊糖,由於這一塊糖的緣分,所以下一世,那個人變成了你老婆。可是再下一世,這個緣分已盡,所以往後的日子裡,你終究遇不到她了。

就像這樣,你愛的人不一定是你往世中最愛的乙個,甚至可能不是你上一世至死不渝的那個人,一開始因為緣起,朦朦朧朧而愛上,後來愛得深沉,愛得死去活來,卻因為緣滅,再也遇不到,痛苦餘生。

倘若這樣的人只有乙個也就罷了,或許還可以繼續尋找想辦法緣起。可在往昔無數世中,這樣的人卻有無數個,有的人遇見了一生一世,有的人三生三世,卻沒有任何乙個人,能夠陪你到生生世世。

往昔觀故,像這樣一開始朦朧,後來追求,再到後來深沉,最後卻痛苦的事情,已經發生了很多很多很多次了。或許你會覺得這樣也挺好,但眾生很多就是因為這樣挺好,所以在輪迴中來來去去,沒有脫離。

無常故苦:世間事就是那麼無常,正因為它的無常,所以很痛苦。

那麼苦故無我,無我故空是什麼意思呢?上面講到輪迴,彷彿人死了並不可怕,死了又再來對吧?其實在某種方面來說,死了,的確就是死了。

佛陀說法多年,總結出了六十二種不正確的價值觀,其中有一種叫做「常見」,這個價值觀認為人死後還有乙個永恆不變的「靈魂」,其實這是錯誤的。因為人死了,或許緣分沒變,因果沒變,但是人確確實實是死了。

而下一世你有新的父母,有新的好朋友,他們待你不薄,從這一刻起,你就是新的你,這個世界上只有乙個你,前世已經成為過去。所以你既是你,也可以說,不再是過去的你。而且這樣痛苦的輪迴還要繼續下去。

所以說:苦故無我,而正因為世間無常無我,所以空。

語言實在是難以形容,所以大家都用比喻來說明,說出來的就不一定是內心的真正想法了,所以中國禪宗貴在以心傳心。迦葉尊者拈花一笑也是這個道理。

18樓:謝達

佛也不知道,愛自然是不可舍的。不論佛經怎麼說,佛陀他本人就是沒有舍,捨棄了愛就是死人。然而佛並沒有捨棄,反而普度眾生。只能說理智看待

19樓:貫中久

人都以為自己來這世界是得到的,後來以為是來給予的,最後才發現你只不過就是來看看,太入戲了。

貪愛就是上一集電視劇集演完了你還在哭。不過哭也沒有錯,該哭就是要哭。

佛陀在楞嚴經中為什麼會說一切諸法,本非因緣,非自然性,因緣自然俱為戲論?是不是站在如來藏的角度說的?

雲上雪 中觀論觀因緣品,完整論證非因非果的真實義。楞嚴經中也有完整論證。不是在如來藏中,而是一切諸法無生滅義,故而本非因緣,非自然性。覺得的有因緣生滅的,是凡情迷亂的執著。在真實義中,並無緣起。 Cherish168 般舟三昧經中佛曾問乙個問題,比如有人照鏡子,鏡中像是在照鏡子前本來就有,還是沒有。...

學佛的來解釋下,什麼叫一切皆空?

彩羽苑 認識世界的觀念本空,世界是存在的,但世界不是語言文字能描述清楚的,也就是對於世界的認知 建立在語言文字基礎之上的 是人類虛構的。 趙子豪 一切皆k ng空啊?一切都是投機倒把的空子可鑽,叫一切皆空 也可以理解為一切qi 皆空。就是說拿閘刀一切腦袋瓜子,就四大皆空了 太一 通俗一點講 一張紙其...

愛為什麼是一切

Xinkai He 目前看到的過的給我啟發最大的是Sri Nisarga Maharaj在他的對話錄 I AM THAT 我是那 中對愛的描述。這段描述我摘錄在自己的想法和另一篇回答裡,但還是值得貼出來 這就是愛吧 你愛乙個物件的時候,就和ta融為了一體。這是超越了思維的某種直覺的體驗。不一定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