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佛說一切皆空如夢幻泡影,為什麼還要辛辛苦苦創業?

時間 2021-05-30 06:50:11

1樓:回溯師易無學

學佛是要對這個世界上的一切看破放下嗎?包括物質錢財,也不用太努力賺錢,做到無欲無求,空?

回覆: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是大智慧型,完全放空啥都不幹是敗壞佛教的極端主義,是流毒。而要做的是,遇人遇事,心無其心,觀空亦空,若流水而不住。

不努力賺錢怎麼養家,我們要做正當工作,要努力,盡職盡責,方能無我。

2樓:desire caution

從佛法來看,除非你要利用創業的機會來利益眾生,不然,你的確沒有任何必要創業。要利益眾生,首先要讓自己具備這個利益眾生的能力。不然,可能會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所以,最穩妥的是要自己已經修行有了成果,比如,解脫了輪迴,再談更大範圍的利益眾生。

解脫輪迴之前,也不是說不去利益眾生了,只是此時,應該做的是遇上就利益,而不是過於投入到這上面去。除非你覺得自己真的可以精進修行和創業兼顧。不然,我不建議你同時進行這二者。

因為創業往往意味著,你會花很多精力在這上面,更不必說,你可能因此而產生的各種煩惱(是否盈利,員工是否和你一條心,怎樣在同行業裡競爭等等)對於精進修行自然是阻礙,最後,便可能是得不償失。當然,如果你已經下決心了永遠不解脫輪迴,一直輪迴下去而利益眾生,那麼我自然只有敬佩的份。然而,雖然說敬佩,然而,這樣的一闡提菩薩,其實度化眾生的效果並不好,因為他若自己都未解脫輪迴,那麼何來足夠的智慧型來度化利益眾生呢?

所以,請三思是否創業的問題。

3樓:hu-ou

嗯,靜下來傾聽自己真正的內心,畢竟要創業也不是平常人之事。有些人生下來就是要創業的,那麼,他聽到「諸法皆空",他就會有自己的解釋,且解釋為與他要創業不相違背。既然創業本就是空,那麼若因此不創業,就說明並未真正看空。

有些人有些觀念都是外面加給他的,是違他本心的。需要有個說服自已的理由,為了什麼什麼利益的緣故,應該做什麼什麼,這都是苦啊,違心啊。凡人要想事事不違心是不可能的,但你人生最大的事情如果就是很違心的,而非本意,亦非愛好的話,或者無法調整、解決,那麼,你會做的怎樣?

另外,佛說「一切法空",只是說「諸法自性空",「物自體"是不存在的,而不是說沒有諸法緣起這事了,也不是說什麼都不要做了,你要活著照樣要吃飯,要吃飯照樣要做事。諸法自性空,換句話說就是諸法因緣有,因果不斷,並不存在一死了之之法,該幹嘛還得幹嘛。如果把「一切法空"理解為什麼都不要幹了,那恐怕就是惡空見了。

hu-ou:真正的因果是什麼

4樓:Brave

這句話的前一句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所謂的「有為法」指的是各種「可以說出來的人總結出的道理」 。與之相對的是「無為」,即順著本性而非參考各種規則所做的行為。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說的是各種由人總結的規律只存在一時,只能一時有用。比如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很顯然現在已經不適用了,當然就是「如夢幻泡影」只存在一時了

所以「如夢幻泡影」並非指人生,佛教不是消極的宗教,反而我們要追尋那個不變的「無為」法。

5樓:

持五戒去創業。帶著利益眾生的想法去創業。創業成功印經書,資助苦難的民眾,幫助動物,維護地球生態和平,弘揚佛法,豈不樂哉?

財布施也是布施的一種,有創業這個心,心裡就要想著成功後如何幫助弱者,幫助需要的人。當然在創業的過程中不能做惡造業這是前提。

6樓:點點

所以佛陀並沒有辛苦創業,而是出世。

如果你徹底信奉佛教(原始佛教),願意按照其修行,你也不會辛苦創業。因為你會明白有更重要的事情做。

重要與否,取決於你的價值判斷。

但是,世界上並非只有原始佛教,還有非常多的理論,體系,宗教……所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信念和價值觀。因此呈現出各種行為。

百花齊放。

7樓:

之前我記得我剛學的時候也有這個疑問

後來問了師傅師傅說

大乘佛法一是調伏自我二是普度眾生

調伏自我不是讓你逃避人世間是讓你看透了人世間不再被人世間的痛苦糾纏有乙個清淨無染的內心

普度眾生就是你有能力去做各種利他行為包括咱們平時所謂的善事學佛是讓你融入人世間不是讓你脫離人世間

要是脫離不如去找個深山自己乙個人在那念阿彌陀佛得了這有啥意思

8樓:chico

菩薩道是「無住生心」。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依無上菩提心入世度眾。

聲聞道:「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入偏真涅槃。

成就聲聞乘容易,成就「人無我」而已。只要證得「五蘊無我」就萬事大吉了,「法」的真實與否,同解脫沒關係。許多阿羅漢就來自三世實有的「有部」就是證明。他們不再入三界內度眾了。

菩薩則不同,依「空正見」和「菩提心」,無住生心。「遍計執」空,「依他起」幻。要無量劫在如幻的「依他起」中度化眾生,修習六波羅蜜。福慧圓滿方能成佛。

9樓:

古人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兩個「空」是否同義,若不同義,又當分別作何解釋呢。這個問題,留作乙個思考題,有緣者思之。

世間事物皆由因緣和合而生,若無辛勤耕種,是很難有收穫的。所以,從世間法來說,要想有收穫,需要辛苦付出。

無論眾生知曉與否、努力與否,清醒與否,其實,當下即是空。這個「空」,說的是人在世間的一切造作以及因緣和合,都是在妙明真心之中虛妄呈現。正如《心經》中所言的「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世尊夜睹明星證悟之後,開始弘化世間,世尊當時已經知曉萬法皆「空」,依然不辭辛勞廣度眾生,這是證悟者的心行。

眾生若是與佛法無緣,即便是千般努力萬般辛苦,億劫輪迴三界間,依然是夢中虛幻苦海無邊。這是迷悟者的心行。

願善男子(善女人),福慧增上,早證菩提。

10樓:石皮火蘭矢口乎

這種問題沒必要問。

真要因此句開悟,生出正等正覺立地成佛,那裡還會在紅塵中打滾,搞什麼創業。

難就難在,道理是這個道理,真就能如法踐行的,萬中無一。

所以,並沒有為什麼,而是看不開,看不破的是絕大多數人。能成佛的幾千年也就一人而已。

11樓:渾似一場春夢

蒙邀……

既然佛說一切皆空如夢幻泡影,為什麼還要辛辛苦苦創業?

但現實生活中,我該如何運用佛學的智慧型去入世呢?有人說,佛學適合老年人學,不適合年輕人!

佛學什麼人都適合,除了不信者……,如何運用佛學的智慧型入世的話,需要你先揀擇分別佛法智慧型中的聲聞緣覺羅漢道,與菩薩成佛菩薩道,然後立志自己所抉擇的道乘,因為兩者智慧型有大小偏圓的分別,前者注重厭世離群索居或隱居避世修行,或乾脆出家做和尚尼姑……後者則在知道了解理解認同前者的基礎上,不僅僅為自己也為所有生命存在的苦樂解脫而努力。所以你要選擇自己的立志,如果選擇前者,那麼你就出家或避世隱居,在家是很難修到最終的解脫,如果選擇後者,那麼就學習大乘佛教經典以及六度菠蘿蜜,所學菩薩發願立志,在創業生活中以六度做為自己世間生活的修行道路,這樣會達成現在快樂自在,臨終快樂自在,未來更加光明自在……

目前我處於人生創業階段,【初期遇到很多困難,每次遇到困境的時候我都會問自己,既然一切都是虛空,我幹嘛要那麼拼命?到頭來還不是一場夢,人搞疲憊不堪,萬一身體搞垮了,真的得不償失!我也知道我是在替自己偷懶找藉口,但這種念頭一滋生,做事情的時候就無法竭盡全力!

按這種佛系的狀態去創業,肯定不會成功!還不如每天都在家裡念念經,散散步,清心寡欲的過尋常日子呢。

看見【】內字了嗎?……這怎麼這種【】內字的狀態與佛說的有什麼關係呢?看起來更像是凡俗世人將佛說的需要親自認識證悟的一些表明詞句,拿來推脫搪塞自己自身某種惰性煩惱習氣。

譬如如果你把佛說的詞句換成任何乙個看起來聽起來比較合理的消極虛無的詞句,都會成立……而且佛系與佛說簡直是天壤之別,所以建議你在提出我該如何運用佛學的智慧型去入世的問題之前,先去自己線下好好用功學習系統了解佛法的智慧型,可以考慮從《八大人覺經》開始,到《地藏經》《藥師經》與《金剛經》……

12樓:王宗遠

拼命也得往正確的方向去拼。我覺得學佛以後,不是說不好好做人了,不好好做事了,而是要往正確的方向上去做人做事。有些事業,本質上就是名聞利養、殺盜淫妄,這些事業,再怎麼做也很難做到讓自己往佛菩薩希望我們成長的方向成長;有些事業,則更加清淨一些,善業大過可能的惡業,如果有這樣的事業,那是再好不過了。

13樓:大路

為什麼工作?稻盛和夫說,為了鍛鍊心性。

心能轉物即同如來。

創業,將一件不存在的事創造展現出來,靠的是什麼?一定是心。這個社會沒有一件事不是心創造出來的。知乎,沒有一群人的用心努力,能有嗎?

不要把佛法神話,一件事因心力創造而有,自然如夢如幻,如夢如幻可以造福他人,自利利他,有什麼不對。

不努力,心力越來越弱,面對的不還是如夢如幻的現實,吃不飽穿不暖,我們能幸福嗎?貧寒起盜心,又有如夢如幻的監獄生活等著我們。

這個問題好像如夢如幻我們就能從裡面跑出來,我們也是在如夢如幻中的如夢如幻,出不來。

14樓:淨土觀自在

佛說的一點都沒有錯,一切都是夢幻,一切是什麼?

一切就是,你天天念經,清心寡欲是夢幻;你天天996,天天忙的要死,也是泡影。

你不學佛,也是夢幻,你學佛了也是夢幻。

這才叫「一切皆夢幻」。

你實際上把學佛當成是真的,工作也當是真的。

然後分別,學佛是正確的,工作就是無用的。

實際上,都是因緣際會,每個人都在忙碌。出家人要想有所成就,也要起早貪黑的忙,也要付出;在家人不能做到究竟,家庭和個人事業要找乙個平衡點,你重修行,事業心就少點,重事業,學佛時間就少了。

一切都看你如何認識你的生活,你覺得我要有1000萬了,才安心修行,還是我生活還能過的去,我挺知足,然後有更多時間修行。這都是你應該考慮的,應該抉擇的。

這和佛經講的空,實際沒有關係,純粹的生活問題,說直白一點就是,你更貪什麼?

總結一句,不管你選擇哪一種,都是「夢幻泡影」。

求什麼得什麼罷了。

15樓:日月相伴

要看完整,下一句是應做如是觀,意思是,要用這個方法看問題。創業是一種自我實現和自我價值的認同,也是對社會不公的挑戰。我就從不創業,我只開小公司收錢,對,拿我應得的,做我應做的,不爭不搶,不愛不恨!

16樓:wuyl

佛說的話要在空性層面去理解客觀去理解的話人早晚都有一死何必出生早死晚死都得死還不如生下來就掐死。。。完全偏離了佛的本意反正佛就那麼一說至於人怎麼去理解跟佛沒有關係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是我自己的夢,還是一切眾生共同的夢

劉微塵 千佛萬佛共一體。如千萬燈光交參無礙。本來是這樣的。都是無相作用之本體。但是,這無相之本體有作用啊,本來具足啊。嗯。這個作用就妄動,覺的作用就要有作用處。這是雖無作用處,但是有了作用處的妄。本來,用光朗照的,但是總要覺得應該照到點啥。無明。然後,繼續妄動,體用呢,本來乙個。體就具用,用正是體。...

既然一切都是夢幻泡影,那學佛有什麼意義?

澄明之境 你做過噩夢吧,在夢裡被老虎獅子毒蛇追著跑,很恐怖,活在夢裡的你不知道自己在做夢,有一天有個高人告訴你,其實你在做夢,你的任務是要醒來,你只是知道這個概念,身體本能的覺受還是存在,你依舊活在這個夢裡,貪戀夢裡美好的幻境。學佛是要 醒來 找到一條出路。能說出 一切有為法夢幻泡 法尚應舍,何況非...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個(有為法)是什麼意思!?

一切有為法等,皆從緣而起,故曰緣起。此起與生之義略同,故或曰緣生,言由緣而生也。但緣起由因立名,緣生由果立名,義稍別耳。就因之義分之。說有因緣。因緣者,於一物之生,賦與強力曰因,旁添弱力曰緣。例如種子因也,雨露農夫等緣也 一切有為法。皆從因緣生。從因緣生則是作法。若不從因緣和合。則是無法。如是一切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