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做好人物專訪?

時間 2021-05-29 22:21:40

1樓:Dian

商戶文化程度不高——建議參訪提綱事前對接,【用最平實的表述和採訪物件溝通】,不要修飾,不要委婉,直接表述你的詢問目的和想法。遇到過最不好溝通的物件:不會講普通話,無耐心,牴觸溝通,沉默。

無產品特性——採訪前【直接】詢問宣傳需求、宣傳節點、定向使用者喜好、設計思路、品牌近期發展規劃(後期貼近)與品牌方溝通詢問之前宣傳後的效果,對以往宣傳方式、內容等有無需要改進的地方,據此修改採訪提綱。

問一句答一句——現場讓對方展示產品的使用方法,製造你和他的互動機會,在這一過程中增加封閉式問題,調動起對方積極性後(有時候對方不想說可能是因為緊張),逐漸增加開放式問題、創造型問題的數量。

老闆不滿意——成稿後發給對方審,按需求修改。

個人建議:以聊天的方式進行,剛開始接觸的10分鐘裡增強好感度,再深入交流。

2樓:雅沙

採訪的目的要分析清楚,然後根據目的,做好被采訪人的背景調查,並做好問題的準備以及流程,現場採訪時按照計畫進行,同時也要做好隨機應變,核心是挖掘亮點。

3樓:天使的魚

在不同時期採訪過一些人,也嘗試用採訪的方式去和新認識的人聊天,收穫很多。

個人認為乙個好的專訪不僅僅是聊的內容本身很重要,前後的工作也很重要。

我的經驗是,提前充分準備,採訪中靈活應對,採訪後精心梳理。

1、提前準備包括做好功課列好問題提綱、約好時間地點,等等。

提前做功課非常重要,關係到你能提出什麼樣的問題。一種人是很少接受採訪,可以搜到的資料很少。一種是非常受關注,接受過太多太多採訪,回答過太多太多問題。

對於前者,根據他的身份和你想聊的話題去提問就好。對於後者,需要篩選出太多人問過的問題,不要問;基於你的主題,還有什麼樣的問題、什麼樣的角度能激發被訪者的思考,讓他有表達欲。

現在很多人接受採訪前會要求先發提綱,覺得有意思、有價值,才會接受。所以列採訪提綱這一條,通常要放在準備的第一步。

正式約訪時,時間好說,主要以被訪者為主即可,特別是對方特別特別忙特別大牌,就只能等他的時間。

選地點的話,如果主題涉及到很多與企業相關的話題,首選地點是被訪者的辦公場所,能夠感受到他的工作狀態,以及企業的氛圍,同事、員工的狀態等等。如果是人物本身的故事為主,安靜的咖啡館也很好。如果被訪者願意讓你去家裡採訪,那就最能接近他真實的面貌。

2、通常情況下,被訪者按提綱回家就能給出一篇文章的基礎資料。但是也有意外。比如被訪者緊張,特別謹慎,或者回答的內容比較水。

我遇到過聊嗨了會和人聊很久的,也遇到過和陌生人相處會害羞的被訪者,回答問題時難免會卡殼。需要做的就是像對待小朋友一樣溫和的鼓勵。由衷讚賞他的成就,等待回答時如果出現暫時的沉默,適當對問題進行補充,把大問題再分解成小問題,幫他化解緊張。

我也遇到過空話套話特別多的被訪者,當時的做法是提問細節,比如資料、事情經過、具體感受等等。也會從不同角度重複問乙個問題,總會有些收穫。

好的溝通能讓提問和回答的人都很愉快,都有收穫。

3、採訪之後的寫作是最折磨人的部分。

有的人能聊,洋洋撒撒整理出來幾萬字的錄音資料。有的人惜字如金,或者時間有限只給你十幾分鐘二十分鐘,可用的資料就會很少。精簡和蓋樓都很難。寫的精彩更難。

4樓:楽梵

在文案策劃者方面的經驗不能說很多,最近也下發了一些任務。目前需要跟進行業老闆和業界大咖的主要幾個人物的訪談和稿件。

希望,根據不同的個性,呈現出他們最真實的狀態和靈魂。

人物訪談,首先看你的初衷。思路和提綱先列好,主線問題是什麼。逐個擊破。很多時候訪談物件的思路有可能會帶著你跑偏,有提綱準備和主線思想內容是最好的。

另外,就是內容的場景搭建,最好是和故事主線吻合,起到加強表達和渲染的作用。

中間可以是回憶和故事啦 ,資料和事實案例分析和鋪排,訪談物件的一些理念和深度的思考,是什麼驅使他如何做什麼事而取得怎樣的成就地位或影響

結尾,可以很多種風格,個人使命和企業的精神,遠景和計畫,描繪巨集偉藍圖,引發深思之類的東西,很多,看你想要什麼風格,結合文風調整,埋下伏筆或設定懸念讓人意猶未盡都行

以上很多純屬個人觀點,希望大家多多指點

5樓:孫小美

_(:зゝ∠)_算是寫過各行業的任務,有些許經驗之談吧。人物採訪也好,廣告軟文也好,寫什麼無非離不開五個W和「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的問題,這不僅僅是新聞採寫需要注意的,在廣告業也同樣適用。

寫人物說難不難,說簡單不簡單。簡單的是,只要是個「人」,就有自己的個性,有閃光點,有弱點,有缺點,有長處,有故事,是和別人「不一樣的人」。這麼有特點,怎麼會不好寫?

而難點也在於,「人」是「不一樣」的。同樣的乙個「能談談您對某件事(您的工作/作品/行業)的看法嗎?」,有的人侃侃而談、句句要點、面面俱到,有的人左右言他、語無倫次、規避重點,有的人是心裡有想法卻苦於表達,有的人是學識不精,實在沒有什麼好說的。

所以人物專訪很難寫,你不能用同樣的提綱去採訪所有的人。

人物想寫得好,關鍵在於你對這個人的深入了解。想要從採訪中對這個人有更多的了解,重點在於你的前期準備、採訪前對這個人的了解。有人說這就是廢話啊,「既然我前期已經那麼了解那個人了,還需要採訪嗎」,「既然他這個人前期已經有這麼多可以參考的資料了,我又怎麼能採訪出新意」,又或者說「假如他有這麼多材料/已為人知的事/可以寫的亮點等,我怎麼會對採訪他感到苦手」。

前期準備和前期了解,並不只是對這個人的了解,而是包括他所處的行業/他的職業/作品/產品/成果,以及他的同行/同行的狀況/優秀同行代表是什麼樣/一般同行代表什麼樣等等整體的乙個了解,從中思考,這個人能有什麼「不一樣」。被人問爛了的問題,就深入發掘「為什麼」;沒有關於這個人的資料,就看看同行是什麼樣的,這個行業是什麼樣的;這個人沒有什麼好採訪的,就問問看他的產品/作品/公司等有沒有可以發掘的……

專注於寫人的人物專訪,整體而言大致包含三部分:他是什麼人,他是什麼樣的人,他怎樣成為這樣的人/為什麼要成為這樣的人。「他是什麼人」是個關鍵,很多人並不把這個當一回事兒。

舉個最近的例子,《爸爸去哪兒第三季》開播。節目火了之後各位爸爸的訪談、專欄、深八卦又會滿天飛。不論是林永健、胡軍還是五個爸爸中的任一人,早十年前就有他們的專訪了不是?

那為什麼現在依然能寫出大家喜聞樂見的新的專訪。就在於各家專訪呈現的「他是什麼人」的側重點不同。二十年前他是個初出茅廬的生澀演藝新人,十年前他是圈裡的偶像帥哥,五年前他是個能演得了正劇能演得了丑角的實力派藝人,現在他是乙個孩子的爸爸。

他有這麼多種身份,怎麼會寫膩。

清楚受訪物件的身份之後要確定第二個就是「他是什麼樣的人」。比如上面提到的「爸爸」身份,嚴肅的老爸、逗比老爸、睿智導師老爸等等等等。你去採訪商戶,每個商戶也有自己的特色和個性。

而且對於廣告軟文來說,廣告商戶甚至會要求把他們塑造為特定的形象,或是將他們的形象加入特定的性格。抓住特質深入了解,總會有東西可寫。

再深入挖掘的問題就是

如果做好人注定沒有好下場,那麼還要做好人嗎

mcfly 當然要做個好人,問題是什麼才叫好人,好人的定義是什麼?有哪些特徵才能稱之為自己好人?這個定義是誰給下的?是自己定義的還是普遍認同的?普遍認同的好人定義就是好人?好人的好這個字兒是乙個價值判斷,但是我一直認為好人是一種客觀存在而不是乙個主觀的評價。但這牽涉到道德是相對還是絕對的問題。那先不...

如何做好「人」這個身份

靈玉 首先,人是群居動物。這個片語分為兩個層面。乙個是群居,乙個是動物。動物,我個人的想法是,即使人類是高階的動物,但是依舊是動物。我們也有我們骨子裡的獸性,這是無法磨滅改變的。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有喜怒哀樂,在遇到不開心的事情的時候可以發洩,放飛自我,這都是可以理解的。群居,意思是指大部分的人類都...

如果好人沒好報,為什麼我們還要做好人?

月隱鳴法 因果律確實存在,但是比所謂的 好人應該有好報 要複雜的多。很多人覺得自己做了好事,反而沒有得到相應的好處,甚至該倒霉的時候依然要倒霉。更可氣的是,你發現有時候壞人反而活得更好。這時候就有人跳出來說,因果律不是絕對正確的,甚至沒有因果這種東西。其實啊你並沒有真正的理解它。所謂的好壞,都是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