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的酒體和該酒產區的地理位置的關係?

時間 2021-06-03 21:06:55

1樓:方遒

葡萄酒產區的地理位置肯定對葡萄酒有著非常巨大的影響。

最得到大家的認可是緯度對葡萄酒的影響。緯度越高,相對溫度就越低,種的同種葡萄的成熟度就越低,這樣的葡萄中的含糖量也就越低,酸度會相對高點,單寧會低點,這樣釀出來的酒的酒精度數也就相對低一點,單寧理論上是弱一點,當然,單寧也和釀造工藝有著非常大的關聯。

除了緯度對葡萄酒酒體影響以外,其實地形對葡萄酒的影響也是非常非常大的。舉個例子,澳洲著名的產區,西斯寇特和雅拉谷。西斯寇特在墨爾本往北開車約1個多小時,雅拉谷在墨爾本往南開車約1個小時,兩個地方緯度是有差距,但是就兩個小時的車程的距離,差距並不是很大。

但是這兩個地方可以說澳洲酒的兩個典型。西斯寇特可以說出產澳洲酒體最重的酒了,以西拉為主,酒體厚重,酒精度數高,高單寧,那邊經常能看到酒精度15+的酒。而雅拉谷以溫涼著稱,出來的酒體相對會輕很多,西拉、赤霞珠、黑皮諾、瓊瑤漿、長相思等等都有種植,甚至以黑皮諾最為有名。

真正到這兩個地方會發現,這兩個地方是地形和降水引起了這麼巨大的差距。去西斯寇特的路上,出了墨爾本就能看到一路草原的景象,大片平原、地形沒多少起伏、沒啥樹,全是半人高以上的草原,降水少、溫度也較高,光照時間較長,直到西斯寇特才有一些高高低低的小土丘、基本就是用來種葡萄釀酒的,所以這種多平原、長時間光照、降水少的地方出來的葡萄釀的酒就更濃烈,酒體更重。而去雅拉谷的路上,出了墨爾本就感覺走進森林了,沿途就是大片的樹林,樹木都很粗大,而雅拉谷的山丘要多的多,也比西斯寇特高的多,靠海更近、降水也更多,日夜溫差變化也更小,一到雅拉谷就會覺得遠比西斯寇特涼快很多,所以也出產更喜涼的葡萄,出來的酒體也相對輕的多。

再舉個例子,如澳洲的巴羅薩產區和伊頓產區,巴羅薩出產濃郁的西拉、赤霞珠聞名,而伊頓出名的是其白葡萄品種,雷司令。而且伊頓種植了很多的白葡萄,胡珊單釀葡萄酒和維歐尼單釀葡萄酒這種很小眾的葡萄酒,我都只在伊頓的酒庄里喝到過,其實兩個產區是緊緊靠在一起的。但是兩者的地形相差就非常大,巴羅薩是大平原,而伊頓就是綿延起伏的丘陵地形,所以出來的葡萄品種就相差很大,酒的差別也很大。

2樓:Jason 李斌

是這樣的,酒體輕重是由酒中可析出物的量決定的,例如酒精啊啥的,這些東西和葡萄的成熟度有直接的關係,酒體重大概率成熟度就高,也就是說緯度越低,當然也要考慮當地的特殊地形,比如,內陸?沿海?總之,酒體高,一般該產區的平均溫度就高

3樓:丹醇

決定酒體的元素主要是酒精度,另外還有單寧、糖分、酸度等。

氣候涼爽的地區,葡萄積聚的糖分更低,也就會釀出酒精更低的葡萄酒,酒體偏輕盈。

氣候炎熱的地區,葡萄積聚糖分更高,釀出酒精更高的葡萄酒,酒體便厚重。

單寧、酸度則更多由葡萄品種決定,這當然也和地理位置有關。不同的風土決定了應該種植哪些葡萄品種。

4樓:就一酒悶子

有氣候地形等原因,有人們的喜好原因。大致在能種出釀酒葡萄的範圍內,越冷涼的地方越不容易做重酒體,但一咬牙一跺腳多出點錢還是可以努力出來的哈哈,因為現在種植技術釀造技術和錢理論上都是夠用的,溫暖炎熱區更不用說了。再就是人們的習慣,包括飲食習慣和飲酒習慣,國際推崇我們這個種植區葡萄做成重酒體還是輕的,還有成本,歷史傳統,都影響成品輕重。

大致就這樣籠統說吧。

另,瞎喝了這些年,感覺了解乙個國家乙個地區的酒不能脫離當地風土人情飲食習慣來看的,想要精準了解,可能需要實地多感受下

白葡萄酒和紅葡萄酒營養哪個更好?

MINI唐 葡萄酒和白葡萄酒哪個營養價值高?估計很多葡萄佳沛紅酒網初學者多少會對紅 白葡萄之間的口味 營養價值以及配餐有所疑問,剛入行時亦同樣如此。其實葡萄一共分為 紅 白 桃紅 黃 灰五種顏色,紅白佔了市場上的絕大份額,所以大致的對這兩種顏色的有所了解是很有必要。其它三種顏色待日後細說。以下紅 白...

義大利比較出名的葡萄酒和產區有哪些呢?

三更 小毛妮 義大利,世界葡萄酒產量第一的國家,擁有很多世界上最古老的葡萄酒產區的國家,為了美和美食可以不顧一切的國家。這也是為什麼義大利種植了很多本土品種,而非國際品種的可愛之處。愛義大利,愛義大利葡萄酒。其實義大利很多太好太好的產區和葡萄酒,但按出名程度而言,那就按照從北到南的順序簡單寫一寫。深...

冰葡萄酒和普通葡萄酒有什麼區別?

風吹過 冰葡bai萄酒的定義是 將葡du萄推遲採收,當氣溫低zhi於 7 以下,使葡萄在樹枝上保dao持一定時間,結zhuan冰,然後採收 壓榨,用此葡萄汁釀成的酒。而乾紅葡萄酒是用100 的新鮮葡萄或葡萄汁釀造而成的葡萄酒。而且是用紅色 黑色 的葡萄帶皮發酵而成的。口感會有酸澀的感覺,因為葡萄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