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體論是什麼?

時間 2021-05-07 21:04:47

1樓:求索

本體論(ontology)就是研究being(英語)的學問。

being:萬事萬物是其所是,而非其所不是的根本原因。

或者說,哲學家認為存在或缺省了乙個東西,使得/區分萬物是其所是,這個東西被稱作being,可以翻譯成『是/萬是』(名詞,引申義)或『存在』。

舉個經典的例子:(木製)桌子

我們用樹木製造桌子,是什麼使得在我們看來桌子是桌子,而不是一堆木料?

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都認為認為存在乙個東西使得桌子是桌子,只不過柏拉圖認為存在另乙個世界(理念世界),那個世界有乙個桌子的東西,我們這個世界的桌子是對那個理念世界是粗糙模仿(因為我們對那個世界的桌子有印象(柏拉圖提出回憶說);亞里斯多德則認為桌子之所以是桌子,除了這一堆木料(質料),還有有乙個桌子的形式,使得桌子是桌子,而不是凳子。

2樓:曹鶴青

看見很多答主在詞源處進行解釋,特來做個善意的提醒。

以「本體論」對譯西語中的「Ontology」是乙個近現代的發明,而西方意義上的「ontology」是乙個有著嚴格界說的哲學門類。這種意譯的方法難免有種削足適履的意味,實際上這兩者是不可通約的。因為其語境和背後的文化體系完全不同。

在希臘文中onta 是on的複數形式,on是系動詞eimi的中性名詞,因此它們分別相當於英文中的beings (onta)、being (on或加冠詞to,為to on)和be(eimi)

由此可見,Ontology的研究物件是作為動名詞的to on(being)或onta(beings),也就是漢譯的「存在」。

亞里斯多德《形上學》對此有著詳細的論述,他所謂「第一哲學」研究的便是「to on heei on」(being as being ——存在之為存在)

從語境裡看「to on」作為系動詞,其功能是連線主詞與謂詞,而其動名詞含義又有了存在性的內涵。正由於對「to on」動名詞意義的追問,構成了Ontology問題。

然而在漢語裡,並沒有像「to on」這樣使用的系動詞,更沒有其名詞形式。因此,西學中ontology的問題,在古典漢語語境和思想中並不成立。

因此每當我們以「本體論」來對譯「Ontology」並進一步來刨析漢語思想時,本體論的內涵確實不能以「Ontology」本身來妄加限定。

3樓:天為人綱01

上帝和上帝永恆創世是本體和本體的作用的體用關係,這從上帝永恆創世這句話就可以看出來。在上帝永恆創世這句話中,上帝是主語,這就說明上帝是作為永恆創世的主語而存在的永恆本體。而永恆創世則是謂語,這就說明永恆創世是作為上帝這個主語的謂語而存在的上帝的永恆的作用。

因此本體必定作為謂語的主語而存在,而本體的作用則必定作為主語的謂語而存在,就是對體用關係這個問題的解答。比如說在張三吃飯這句話中,張三就是作為吃飯這個謂語的主語而存在的體,而吃飯這個謂語則是張三這個作為主語而存在的體的用,這就解決了中國哲學中一直存在的體用關係這個著名的問題。

上帝是絕對的最大的一和上帝永恆創世是相對的最大的一,就是對上帝作為最大的終極存在和上帝永恆創世作為終極的最大集合的精確定義。周禮注就說「昊天上帝,又名太一『,而太的本義就是大。因此上帝的定義也就是內涵是絕對的最大的一,而上帝這個定義的外延還是絕對的最大的一,而上帝永恆創世的內涵是相對的最大的一,外延也還是相對的最大的一即乙個永遠處於未完成狀態的包括一切集合的大全集合,內涵和外延也就被作為最大的終極存在的上帝和作為終極的最大集合的上帝永恆創世完美結合在一起。

4樓:王誠

(亞里斯多德的)本體論主要關心的是事物存在的最根本原因(或本質),這個原因就是本體。試著考慮下面這句話:

當我們在談論愛情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對於這個問句,本體論要做的,就是找出愛情的本體,也就是找出愛情究竟是什麼。

相比「愛情」這個概念,來考慮乙個穩定可見的事物相對來說更簡單一些。假設你在網上認識了乙個叫伊蓮娜的網友,莫名有些心動。從聊天中,你獲取了關於她的一些小小資訊:

伊蓮娜是一名大三學生

假設上述屬實,這條資訊是否能夠幫助你從根本上認識伊蓮娜?

A. 本體

從亞里斯多德的角度來看,你所掌握的「伊蓮娜是一名大三學生」是無法為伊蓮娜定義的。大三學生本身是一種偶然屬性,意味著她去年可以是大二,明年可以是大四,類似的命題還包括「伊蓮娜今年20歲」,「伊蓮娜臉白」… 因為伊蓮娜自身面貌、年齡、身材可能會不斷變化,雖然你通過這些偶然屬性更多地了解了伊蓮娜的一些「狀態」,但你終究無法掌握這些變化的規律(亞里斯多德把這種規律稱做式因)。伊蓮娜可以對你表現穩定秒回資訊,也可以因為一句冷笑話就把你拉黑,而了解她「是一名大三學生」在這裡就顯得沒有意義了,因為,「大三學生」作為屬性不僅會變化而且太過平常(有普遍性),如果離開了它的範疇,如「職業範疇」,其本身就失去相關性。

更好的一種做法,亞里斯多德認為,是了解伊蓮娜的本體,了解她作為人類(具有人性)的一種個別性,也就是她的個人性格,這就相當於抓住了亞里斯多德認為本體具有的底因(人性為基礎)與形式(個性創造了人性的不同表現)

B. 是與存在

雖然你滿腦子疑惑,但你還是準備明天約伊蓮娜出來。在晚上洗澡的時候,你突然想起了那個古老的問題:網上的伊蓮娜和明天跟我見面的伊蓮娜是同乙個嗎?

巧了,亞里斯多德也想過這個問題,不過他關心的人通常是蘇格拉底,比如站著的蘇格拉底和坐著的蘇格拉底是否是同乙個?亞里斯多德在《形上學》認為,這是個荒謬的問題。首先看(be)這個繫詞,它可以指代某事物具有一種屬性。

當你在思索明天的伊蓮娜是否還會是那個伊蓮娜的時候,你其實思考的是她的某些偶然屬性是否會發生變化。

也許伊蓮娜在網路上與你談天論地,而在你面前會很羞澀,但她是否能一直「健談」對她本體的存在/實是 (being) 並沒有影響。因為這些屬性在範疇上就屬於你所描述的伊蓮娜,而伊蓮娜自己之上就再沒有謂詞的範疇。站著的蘇格拉底就算比坐著的再聰明,「站著」、「聰明」和「坐著」始終歸屬蘇格拉底範疇,如果相反,那麼蘇格拉底根據其狀態的多變可以有無數個蘇格拉底,這也是亞里斯多德所指出的謬誤所在。

所以,除非你真的遇上了男扮女的網上詐騙,至少在哲學範圍,擔心這種問題是沒有意義的。

C. 潛在與實現

然而,本體的確定並不代表你和伊蓮娜的結局就已經注定了。別忘了,本體論裡並沒有說乙個人會通過只言片語就掌握本體的來龍去脈,你可能只有對她的印象(亞里斯多德認為理念不是本體,因為理念依附於實體)。慶幸的是蒙在鼓裡的你除了本體幾乎無法變化之外,可以作出選擇來改變自己或者影響他人的偶然(屬性),這就是一種我們本體的一種潛能

亞里斯多德認為其關鍵在於:在所有相對的可能結果中(如對對方產生好的印象或壞的印象),我們運用意志來決定潛能的走向。當你面對她的時候突然心跳加速,手抖的不能自理,這就是你的意志在情緒範疇內做出了走向亢奮的選擇。

一切的最後,你還是會發現,本體論並沒有怎麼幫助你追到喜歡的女孩。

5樓:

來自經院哲學家郭克蘭紐,本是拉丁文,意為關於事物本質規律的認識。本體論一詞理解有所偏差,有說等於世界觀,但使用世界觀一詞有歧義,在世界觀的意義上使用本體論一詞。後有學者把本體論分為兩種,參照(孫正yu)曾在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中提到。

有人說任何哲學都有其本體論,但又有人否認馬克思的本體論,說什麼生成論。本體論一詞使用是否有嚴格意義,本人存疑。

6樓:心靈止痛片

本體論是哲學中研究世界的本原或本性問題的理論。西方哲學從古希臘起就已有研究。18世紀德國沃爾弗則將其概括為本體論,並首作闡發。

他認為本體論屬於「哲學的理論科學」,在哲學知識體系中居於最高端的地位。他的主張在西方哲學界至今仍頗流行。馬克思主義哲學一般不使用「本體論」這一術語,但有時也把它當做關於存在發展的最一般規律的學說的同義詞來加以使用。

7樓:Qiang Evelyn

目前發現的最好的解釋:

「所謂以on(being)為研究物件的Ontology,就其字面上確切的意思來說,是一門關於'是' 和一切 '是者'的學問,或者說,它其實應當稱為'是論',因為一切'所是' 或 '是者'都被認為是分有'是'才是其所是的」。

參見俞宣孟《本體論研究》(1999)

8樓:sman

就是形上學、上帝、道、大本、第一推動力等。。現代哲學對形上學已經搞的比較清澈了,可以說否定了也可以說化解了這個思想疙瘩。

9樓:本我永恆自我不息

本體是關於什麼是,為什麼,是什麼的理論。本體是萬物的共同材料,也是萬物是什麼的描述,也是萬物為什麼能成為萬物的原因或第一推動力。這三個層面簡單描述為:

本,道,力。萬物本於一,起於三,卻同時存於四種可能的世界中。

10樓:傻哥

資訊理論中的本體指的是概念模型,它是從哲學的領域引入的。以後網路的發展方向就是語義化,個人感覺本體論將會得到很廣泛的應用。

11樓:劉歐

本體論(ontology)是個哲學上的概念,在很多領域都有相關的理論研究和應用。

摘錄了乙個跟知識社群比較相關的說明如下,FYI:

「在實現上,本體論是概念化的詳細說明,乙個ontology往往就是乙個正式的詞彙表,其核心作用就在於定義某一領域或領域內的專業詞彙以及他們之間的關係。這一系列的基本概念如同工程一座大廈的基石,為交流各方提供了乙個統一的認識。在這一系列概念的支援下,知識的搜尋、積累和共享的效率將大大提高,真正意義上的知識重用和共享也成為可能。

」topic,知識分類這些都是保證ontology的一致性,這個搞不好的話,知識間的聯絡,問答的相關性和質量都無法保證,系統的智慧型推薦/推送質量肯定也不高。這個說大了也涉及語義網方面的考慮,了解此方面的同學能不能聊聊?

12樓:

參見:http://www.

本體論焦慮是什麼?

哲學為何p開頭 1 不知原文如何?2 OntolOgy 本體 上帝 On 末體 你我 t 看人 內心焦慮 張叄o李肆 過來安慰 事物 l 人心 O 皈依本體 g 神何來焦慮 y 科學論理不論理?3 本體論焦慮 一定是 誤譯 無憂無怖 想象力完全能豐富到想象不到的程度,就如同用以自我解釋的這些所有焦慮...

如來藏到底是本體論還是非本體論?如來藏可以自我包涵嗎?巴門尼徳的存在是不是很象如來藏?

qiushi 我不精通如來藏和本體論,但我可以分享一些粗淺的理解。1 本體論也好,如來藏也好,都是一種代號,指邏輯和感官無法企及的領域。既然是邏輯無法企及,那麼二元的 是非關係 以及一切具有人造屬性的概念與名相,是無法界定二者的。3 巴門尼德的存在,有點如來藏的意思。但如果你去問佛教徒,他們八成會說...

本體論(ontology)和存在論之間有區別嗎?

胡良幣 本體論就是存在論。哲學上這個問題的爭論實際上是概念模型的爭論。現實中不同的系統有不同的存在,不存在終極意義上的 存在 問題。人們生活在不同的系統之中,有時人們生活在現實系統 可以觀察 感覺的系統 有時人們生活在虛擬系統 有時人們生活在企業工作系統,有時人們又生活在象棋遊戲系統。由於人們觀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