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所指的 天 的本體是什麼?

時間 2021-06-01 22:31:42

1樓:無咎

「天」者,其體無形,其實為「氣」,「氣」之靈性為「理」,「理」「氣」一體,不可分離。「氣」無形無相,精微不測,自然流溢,無遠弗屆。故「天」無所待,不生不滅,無始無終,其小無內,其大無外。

「氣」有「陰、陽」二氣,相反相成,名為二氣,實則唯一,無無陰之純陽,亦無無陽之至陰。陰陽消長,迴圈不已,生生不息,陰陽往復,動靜互本,好生之德為「理」之自然,為德之本。

故「天」為萬物之本。聖人以實質言之則稱「氣」,以心識言之則稱「理」,渾然一體則稱「太一」,太和陰陽則稱「太極」,感元氣浩大則稱「昊天」,人之所尊莫過於「帝」則稱「天帝」、「上帝」,古人稱之多岐,其實則一。故獨言「天」者為造化生生之至尊,天地對稱為陰陽乾坤之分形。

其自在之態,寂然不動,感而遂通,陰陽氤氳而化生萬物,猶如水之凝冰。萬物自然以氣成形,以理為性。虛空宇宙為幹之天、堅實之質為坤之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剛柔相摩,八卦相盪」而成萬物。

萬物皆氣,萬物有靈,一物各有一物之理。氣之理在天地則為神明,在人身則為精神(魂魄)。太極一元之氣,天地萬物本生之源,古聖先賢尊其號為「昊天上帝」。

蒼蒼天象,日月星宿,地祇山岳、河川湖海,皆有其靈。「天」稱皇天,亦稱「上帝」,亦直稱「帝」。蒼天之靈,五方上帝亦得稱上帝,但不得稱「天」。

人生天地間,均為天地之赤子,兼有太極兩儀之理。「昊天」成物,分立天地陰陽,宇宙萬物無不承載,天人一體,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故有天人相應之說。

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三才之理,本於氣自然之理。氣之成物,莫大於天地,人感天地兩儀之性,而知氣太極化生之理。故究其本質「人無有不善,猶水無有不下」。

人之得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而氣質凝聚未有如天地之純粹,保養善性則為聖賢,伐損善性則為禽獸。孟子言性善,荀子言性惡,即此之謂,而聞孟子之言則歸正,聞荀子之言則惕勵。順從陰陽造化,天地自然,合乎物理天性,是為順天。

順天則昌,逆天則亡。故聖人法天象地,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尊造化之理,參天地化育。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故儒者人之需,教者人之道,順應自然,儲存善性。人道之德有五常:

仁義禮智信,皆為內心本性,非可外求。至誠自省,盡心知性,保持本心,復其善性。人之稟賦雖有不同,而其本性相同,善養浩然之氣,雖愚頑亦能變化氣質,人人可為聖賢。

「據於德,游於藝」可以立身,推己及人可以立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張子雲「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隱能獨善其身,仕能兼濟天下,此之謂「內聖外王」。

「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淫祀無益,自求多福,有德之人,天地順之。

氣無生滅,幽明變化而已。氣久凝不動則滯,陰陽催化,濁氣潰散,精氣昇華。天地氤氳,陰陽再造。大德聖賢,浩氣長存,故生死豁達,存則順,沒則寧。

儒家的核心主張是什麼?

聖光背叛了我 儒家的核心能力是弱民,民弱國強民強國弱,在那個科技不發達的年代,國家的掌控能力是有極限星,老百姓的思想越是禁錮,生存越是艱難國家越穩定越利於統治。儒家扮演的就是用來弱民的工具,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巴拉巴拉的都是看起來美好高潔,但儒生們說一套做一套盡是擅長內鬥的魔鬼,君不見人們把孔子神靈化...

儒家倫理的本質是什麼?

平凡自由成人 或許是社會秩序和關係穩定,為禮。那些關係都只是可能的方式而已,不是主要,儒學千頭萬緒,就像一鍋無法理清楚的大雜燴。難以弄清楚什麼才是核心。叔本華也寫了不少心靈雞湯,但是核心很清楚就是他的意志哲學。其中可能的本質有 禮,君子有禮而別於野獸,這是形式和行為上。仁,克己復禮為仁,修身齊家。義...

儒家哲學的核心是什麼?

個人與仁學 存在主義 人 人的相對關係 與仁學 他人對自己存在干涉過度 而且是強迫且無選擇性的時候,這就是不仁。也就是大眾所說的,心裡那桿秤 仁者愛人,變化永恆,知行合一。慾望即愛,愛即慾望。個人即集體,集體即個人。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盡人事,聽天命。 徐曉軼 反對儒學的哲學化,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