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棍棒底下出孝子?

時間 2022-01-05 17:39:45

1樓:快樂奔跑

我相信棍棒可以一定程度的改正孩子的不良行為,但是如果無節制,也會給孩子性格帶來缺陷。

我,33歲,山東農村長大。父輩都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深信「棍棒底下出孝子」,所以我從小到大真的沒少挨揍。跟別的孩子打架——挨揍、放了學不回家在外面玩瘋了頭——挨揍、作業做錯——挨揍等等等等。

關於童年的記憶總少不了我爸瞪著大眼追著我打,我跑不過繞著我媽轉圈,我媽一把抓住我,讓我爸使勁打,真的是歷歷在目啊。

從我自身來說,我覺得棍棒教育收到的成效特別小,它在我童年時期是幫助我爸媽解決了一些有關孩子態度不好、叛逆的問題,但是長遠看真的沒有發揮積極的作用。我的成績一直中等,初中之後,我爸媽輔導不了我的作業了,加之我學習熱情還挺高,就不打了。但是我的性格有明顯的缺陷,我覺得自己一直畏首畏尾,不夠勇敢也不夠果斷,我沒有安全感,即便現在走在大街上,我都有意識地靠邊走,總擔心會不會有車失靈了衝著我過來了。

喜樂2周歲了,從她出生,我就一直暗示自己要有耐心,要跟她好好講道理,以理服人,盡量不要動手。結果是很多時候她軟硬不吃,好像講道理還真的講不通,偶爾把我惹毛了,我逮她屁股給一巴掌,她也沒什麼反應(可能真的沒覺得疼,她還小還不懂得是什麼意思),但是也不能解決問題。我還是在當媽的路上慢慢摸索吧,加油!

2樓:尺素

棍棒下出孝子,就是笑話。在你的棍棒下你孩子早就生出一千個想殺你的心,只是沒機會罷了。

我現在知道,所謂的孝有二種,一種是愚孝,也就是小時候在那種環境中潛移默化的結果,另一種是返利。

前一種不用說,後一種也就是說小時候父母對孩子好到多少,等孩子大了回報父母,也就是父母的感情與金錢投資有了紅利。

很少有父母對子女不好的,子女能對父母好的,除非父母能耐超常。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是一種利益互惠互利的過程,上下級老闆與員工包括夫妻包括父母子女,說到底都是一樣的,所有的親情也是建立在利益關係之下的。

利益不一定是金錢,還可以是很多種形形,比如面子,比如陪伴,比如溫暖,比如心理滿足,等等等等。

不認同我觀點的,你看看周圍人,慢慢品,細細品,就明白了。

3樓:李有錢

首先就是,孝子這個概念你是不是認同。我是不完全認同的,很多時候孝道是壓抑人性和人格發展的一座大山,愚忠愚孝不可取。

其次,棍棒底下,我的理解是家長有權隨意處置孩子,隨意按自己的喜歡打磨孩子。在孩子的教育上寬嚴並濟是需要的,但棍棒這個恕我無法接受吧。

所以結論是,這句話一點道理也沒有!(不喜也別噴我)

4樓:夜雨寄北

瀉藥古人說的對

買乙個棒球棍

隨便找個理由拿起來就打

兩個結果

一是爹把兒打死,孩子從此聽話了再也不頂嘴,放冰箱裡凍硬了,塞書桌前讓學習多久就多久,再也不用擔心孩子偷偷打遊戲了

妥妥地孝子乙個

二是兒氣不過返搶過來把爹打死,孩子披麻戴孝打幡摔碗,外加墳頭蹦迪大宴鄰里,辦乙個盛大的喪事。

鄰居們都誇這孩子乃真孝子

5樓:讚讚的涼茶

個人覺得打罵是一種手段,也可以說是一種技巧,不能只靠打罵,也不能完全不打不罵。

不分青紅皂白的打罵大家都知道是錯誤的,也許短期看是收到了效果,但對孩子而言不但憋屈,更會讓孩子也形成暴虐的習氣,對孩子心理健康是不利的。

但該打的時候一定要打。犯了原則性的大問題,小問題屢教不改且有往大了發展趨勢的,不打不能起到深刻的印象。

小區裡有個孩子,力氣大個子高,在玩耍中經常小欺負一下同伴,過了也就算了。但有一次居然衝著同伴舉起了鐵棍,揚言要打死對方。同伴的父母正好趕到,制止了這個孩子並將情況告訴了孩子的父母。

這個孩子的父親結結實實一頓胖揍,還真不是敷衍了事那種。用他父母的話講,這種行為要及時掐斷苗頭,未成年犯罪往往就是一步之差。

我非常佩服這兩位家長,他們正視了自己孩子的問題,沒有任何藉口和偏私,非常坦蕩。

換成是我,我不一定會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做出這種凶神惡煞的行為。

這種行為就必須打,狠狠打。

6樓:柏葉

把不孝的全打死,剩下的當然就個個都是孝子嘍。

「爸爸,我起不來了」,女童因回嘴被父親暴打致死

打孩子是無能的表現,因為這意味著下手的這個家長,必然沒有能力講道理。

沒有語言能力,沒有情緒控制能力,不懂兒童心理學,不懂教育學……什麼知識也不懂,什麼能力也不會,教孩子教不好,就怪孩子不聽話——然後拿起了棍棒。

然而實際上,教孩子是一門專門的學問。

有點類似於種花,花沒長好你打它有什麼用啊?打著打著就打死了好嗎?沒打死也打傷了,打傷了也不會讓花變好看啊?

柏葉:柏葉的親子漫談(一)成長的本能選擇機制

這篇文章剛寫的,回頭看看還是寫得太艱澀了。不過要是讀者靜心看看,也不算太難懂。

孩子會因為被責罵,而迴避引起責罵的事物。這是生理層面的本能

就如同餓了想吃飯,困了想睡覺,被責罵的孩子就想逃離「害ta挨罵」的東西。這和虛榮無關,和叛逆無關,它是一種身體反應,不會落空,不會例外。

7樓:語文弄潮鵝

那天我家樓下有個爸爸在打孩子,孩子在哭,哭聲直接衝到我的耳膜裡來。

一開始只是爸爸單純的吼「問他還敢不敢了。」

孩子哭著說不敢了。

「有沒有下次」

「再有下次我把你腿打折」

我聽完之後單純覺得,這個爸爸真粗魯。後來聽下去,是因為小朋友拿了別人的錢還是東西。

我瞬間就沒有那麼反感這個爸爸了。

棍棒底下出孝子,如果很絕對的說,就是任何事情都用棍棒的方法教,那肯定是不對的。如果說只把它當作一句家長給自己打孩子的御用理由,自然也是不對的,主要是看這句話真正的想表達什麼,或者用在什麼樣的場景裡。

我真的覺得棍棒是一種溝通方式,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種不同的溝通方式,通過語言,通過身體,或者通過棍棒,教育者會按照自己的能力選擇他們喜歡的溝通方式。

就像工作一樣,我們工作也是,本來就會的東西我們用起來就很嫻熟,語言溝通要學習,在合適的時候給乙個擁抱什麼的其實也要學習,起碼我們要知道什麼時候合適。而棍棒的准入門檻比較低,有手都會。

同時呢,家長們也不知道哪一種更有效,突然發現了棍棒很有效,於是就繼續沿用下去,有的孩子呢就感受到了壓力,於是他們就屈服了,有些就煩啊,逆反啊,等他有能力打過家長的時候,他可能就要打回來。

8樓:張景依聊育兒

如果說,孩子剛剛犯錯,父母就立馬打罵,那今後,孩子可能也會成為像父母一樣不會溝通,只會暴力的人。

其實,我們可以這麼理解,孩子沒有錯,只有不成熟,如果動不動認為孩子錯了,那是父母自己錯了;假如說,孩子屢教不改,那很可能是父母所提的要求不對或者一直在用錯誤的方法對待他。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

如果家庭生活制度從一開始就得到合理的發展,處罰就不再需要了。在良好的家庭裡,永遠不會有處罰的情形,這就是最正確的家庭教育道路。

專門研究兒童精神病的蒙台梭利說過:

我們常常在無意中阻礙了兒童的發展,因此,我們應該對他們的終身畸形負責。我們很難認識到自己是多麼生硬和粗暴,所以我們必須時時刻刻盡可能溫和地對待兒童,避免粗暴。教育的真正準備是研究自己。

你如何看待「棍棒底下出孝子」?

湘親湘愛ing 年代不同了,還秉持老一輩的這種教育觀念,我擔心棍棒之下只會出仇人吧。孩子不聽話時,過去就是打罵後讓孩子屈服。也可能受社會環境的影響,以前也的確有一部分孝子受制於父母的暴力對待,最後還扛起了家裡的內外,這樣的故事我大多是聽到50 60年代的人身上是時有發生。但是今天,這樣的事蹟幾乎不可...

孩子的教育是棍棒底下出孝子嗎

高大媽 可以,就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出現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人質,通常有下列幾項特徵 綁匪為了某種原因而綁架人質,並得到人質認同。所以父母要說自己出於 愛 為孩子好 才打孩子的。2人質必須有真正感到綁匪 加害者 威脅到自己的存活。要狠打 3在遭挾持過程中,人質必須體會出綁匪 加害者 可能略施小惠的舉動...

棍棒底下出孝子和家暴有什麼區別?

刃心 根本上的區別是前者是孩子犯錯就打,比如罵家人,不尊敬長輩。後者是家人喝酒了沒事就打孩子,沒有正當的理由,不是為了教導孩子而打孩子。我小時候對我親戚特別沒有禮貌,因為沒人教,真的是天天飯桌上被打,每次衣架爛乙個 渾身印子,不過兩三天就消完了。現在考試了211大學,現在我沒有一點埋怨,我倒是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