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魯迅的文章在課本中遭到刪減?

時間 2021-11-02 23:34:57

1樓:蓮燦

即使如此,還是選取最多的吧。

至少得有閏土、阿Q、祥林嫂、劉和珍君、孔乙己、人血饅頭、三味書屋、藤野先生。

歪個樓,單說《藤野先生》的開頭,真是好,這樣的文章不入選,什麼樣的文章入選。。。

東京也無非是這樣。上野的櫻花爛熳的時節,望去確也象緋紅的輕雲,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結隊的「清國留學生」的速成班,頭頂上盤著大辮子,頂得學生製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鑑,宛如小姑娘的髮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

實在標緻極了

2樓:

1,為嘛,得問教育部#%宣部了。

2,魯迅自己也認為不適合青少年看,是有道理的。有一定挫折境遇後,才會更易理解。

3,減量也是大背景所致吧,也許未來更需恭儉良人來構建國夢。

4,中國顯露的社會弊端和他留教材裡的多寡沒因果關聯。採空塌陷並非在資源枯竭後才形成,崩塌趨勢不可逆。怎麼規避,則要取決於立項時是否充分論證,以及當下的成本意願和決心。

為什麼都說魯迅的文章難懂

魯迅的文章從小學開始學,如果說小學不懂很正常,中學不懂也可以理解。大學還不懂 工作了還覺得難懂 可能就是不適合讀書吧。 魯迅的文章有些半文不白而且長,此外除去一些朝花夕拾的文章他寫的雜文比如說紀念劉和珍君要聯絡背景這個要了解的多。還有就是我家門前兩棵樹都能被無數人解發布花來換成一篇文章還不被人詮發布...

魯迅為什麼會成為語文課本的寵兒呢?

其他的我不怎麼了解,我只想說高中魯迅有一篇文章好像是叫紀念劉和珍君,那篇文章讓我很觸動,通過那篇文章聯想到了很多,我相信教材編寫者應該是過來人,他想告訴我們什麼 李雲杉 從文學方面來說,他是早期白話文學的翹楚。思想性來說,魯迅當年寫的很多東西對現在依然適用,他看到的東西,是將會長期存在於中中國人身上...

為什麼現在的教材要刪掉魯迅的文章?

Rocky1998 太多目光短淺的人,只看一半,人云亦云,拿魯迅當刀子,戾氣十足 懟天懟地的,跟西方反智主義似的 他們佔到了大多數。更可怕的是魯迅罵的就是他們,而他們卻不自知。索性不讓人們了解魯迅了,好歹能讓社會少點不穩定因素。學魯迅的文章是奢侈的,只適合有緣人。 現在的社會已經美好到不需要這種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