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餘價值是否存在雙標?

時間 2021-05-30 21:12:03

1樓:楊章軼

情景二裡面有幾個問題,首先外匯市場有賺有賠,這個老闆賺了100萬很有可能意味著另乙個老闆賠了100萬,這個行為是否是可持續的值得推敲。其次,金融行業本身不創造價值,包括金融公司僱傭的職員等,均只是參與資本借貸的一環,他們賺取的不是自己的剩餘價值,而是聯同資本家一起吸取全社會的剩餘價值

2樓:骰子貓

你舉的例子是「假如」,「如果」。脫離現實。

你可以覺得這個理論不對。

但你卻用脫離現實的例子企圖去反駁乙個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理論。

這不太好吧,要講武德的。

3樓:首席人生體驗官

首先我們要知道脫離資本主義大環境下社會生產,所說的剩餘價值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眾所周知,剩餘價值是通過所謂剝削勞動者而產生剩餘勞動,繼而轉化為剩餘價值,那麼既然使用了馬克思的剩餘價值學說的術語,就來看看馬克思關於價值、剩餘價值以及資本主義到底是什麼。

先做一組區別,資本主義社會和非資本主義社會區別在於什麼?

我們高中政治《經濟生活》中講到,最初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作用商品之間的交換的樞紐,我們的生產關係為(物—貨幣—物)這種,用以方便物品之間的交換,交換的最終目的是得到其他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這是非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關係,我們的價值鉚定在這些資料上,用以豐富物質生活。——商品的使用價值

而資本主義社會生產關係(貨幣—物—增殖後的貨幣)這種生產關係。資本主義的發展,最終目的是資本的增殖,而非最初的獲得生產生活資料,價值鉚定在了貨幣本身上。——商品的交換價值

先區分兩種不同的生產關係(當然非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也各不相同),之後我們看剩餘價值學說。

剩餘勞動——>剩餘價值?真的是這樣麼

先明白剩餘勞動是什麼,剩餘勞動是我們在滿足基本的生存需求之外,而進行更多的勞動,由於其產生的生活資料未被基本需求所消耗,積累起來,就形成了剩餘勞動。於是我們驚訝的發現,不論什麼時期,什麼樣的生產關係與社會形態,剩餘勞動永遠存在,這些剩餘勞動積累就成了我們的生產資料,主要體現在生產工具、對生存環境的改造等方面。所以說正因為剩餘勞動的存在,社會才會進步,一步一步發展,改造世界。

只是在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當中,以追求貨幣增殖量(GDP增量)來說,剩餘勞動很大程度影響的剩餘價值,但是不能完全對等。未達成資本的增殖,也就是,剩餘勞動凝結的商品未能轉化成貨幣之前,它始終是剩餘勞動,甚至可能因為資本其增殖的要求,而被毀滅的剩餘勞動(波士頓傾茶)——生產相對過剩。在追求貨幣增殖時候,剩餘價值這個說法才有意義。

《資本論》之剩餘價值,馬克思提到剩餘價值,卻並未將之定義為貶義,馬克思認為獲取剩餘價值在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中,實則為正當的社會行為,站在歷史唯物角度,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當然,不評判榨取剩餘價值的對錯是非問題,只能說明這是符合當前大環境下的客觀規律的。

4樓:普凡

馬斯克說,剩餘價值有兩種,一種是財富,另一種是權力。

很顯然攫取後一種遠比前一種價值大許多,而且容易掩蓋。容易掩蓋的,肯定有乙個意想不到的雙標理由。

在經濟學領域剩餘價值是否存在?

安東 世界上沒有完美平等的交易,所以交易時肯定有受益或受損的一方。一般情況下,是資本家比較強勢,受益的機會多,得到剩餘價值的可能性大。但是資本家也要承擔風險,風險的價值不好估量,如果承擔的風險過大,其實就是受損的一方,工人反而是受益的一方。 慧花朵朵 首先作為非意識形態的剩餘價值即利潤是存在的,沒有...

資本是可以帶來剩餘價值的價值,剩餘價值又是利潤,那麼資本不就一定有利潤了嗎?

遠望 首先,資本可以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不變資本是購買原材料 機器裝置等的錢,可變資本反映勞動力的價值,但不變資本只是資本的轉移,而可變資本則能創造新價值,即剩餘價值,實現資本增值。其次,雖然利潤的本質是剩餘價值,但剩餘價值不等於利潤,而且一般在現實生活中利潤比剩餘價值要少,利潤的存在其實就是為...

絕對剩餘價值與相對剩餘價值的通俗理解?

尼果 剩餘價值 上班日產出300,所得日工資100,剩餘價值為200。絕對剩餘價值增加 由增加工作時間或者提公升工作強度,得到的日產出增加。相對剩餘價值增加 由更換高效裝置,得到的日產出增加。ps 相對剩餘價值增加 無差別效率提高 勞動力需求下降 可能導致個人工作所得降低。 蘇明錦 先說好,這個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