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眾生諸有所做悉求安樂,無有眾生愛樂於苦,那為何還有那麼多眾生受苦?

時間 2021-06-09 13:37:20

1樓:David Chiang

這裡的「諸有」,意思是泛指「生命」。

就生物而言,當然沒有喜歡苦的。那個「安樂」,其實只是生物求生的本能而已。亦即:螻蟻尚且貪生。

可是,在求生的過程中,是痛苦的。

身為人類,有時很難理解這個道理。因為有「錢」這個東西的干擾。你仔細想一想動物就好。

動物沒有「錢」的概念。要求溫飽,必須在野外求食。吃植物的動物,必須逐水草而居。

吃肉的動物,就必須打獵。如果無法獲得食物,就得挨餓。

所以,整個求生的過程是痛苦的。

2樓:普波居士

不能說眾生不喜歡苦,就沒有苦。眾生迷惑顛倒,不知道苦從何來,時時造業,枉受諸苦。

一切苦皆來自於眾生的貪嗔痴惡業習氣,因貪嗔痴,造殺盜淫,種無邊惡業因,後隨業受報,遭種種大苦。

眾生若想出離苦海,就要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依佛教誡,信受奉行。

3樓:護法居士

爾時世尊答摩訶摩耶言。

眾生所以不得解脫。皆由貪欲嗔恚愚痴。是故致令恆在生死。

乃至欲求生天亦難。何況悕望離生死耶。在世亦復失好名稱。

朋友親屬皆共疏棄。如視草土無復愛念。臨命終時極大怖懼。

神識恍惚方自悔責。如此皆由三毒患故。

若人欲求解脫妙果宜斷苦本。

彼愚痴凡夫為結所縛。猶如惡馬被於[羈-革+馬]靽不得動搖。謂色集色滅色著不如實知。受想行識不如實知。不得解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若能於色而得解脫。如實究竟知者。則於受想行識亦如實究竟知。而得解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此則名為斷於苦本。

斷苦本已則離妄想。

離妄想已則無攀緣。

不復貪著色聲香味觸法。離我計著及以我所。

汝等從今可以此法互相開示長獲利益。

佛說要普渡眾生,但是又有說佛渡有緣人,到底哪句話是正確的?

兩句話都是正確的,從佛的角度來講,就是要普渡眾生,在佛的眼裡眾生平等,所有生命都有同等的機會。但是能不能被渡呢?就要看是不是 有緣人 所謂的有緣,還是看有沒有悟性,有沒有佛根。只有做到 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 才能做到與佛有緣。而只有悟到了一定的境界,方可做到 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比如我今天在中...

人到底有沒有靈魂,若有,佛說諸法無我,諸法無常,既是無。若無,誰在輪迴,誰受因果?請諸位高僧大德開示。

珞迦悲華 不是什麼高僧大德,乙個俗人來答一下這種簡單的問題 諸法無我,說的是眾生輪迴夢中以為有的一切法其實都是沒有的 不存在的,眾生迷糊想象的那種靈魂當然也是不存在的。迷糊的心,所感的都是虛妄相,這狀況叫輪迴,並非眾生想象的有個靈魂在時間空間的世界中鑽來鑽去叫做輪迴,那樣的輪迴也是不存在的。因為時間...

為什麼佛說眾生平等,但是佛又憑什麼高高在上接受人們的仰望與跪拜呢?

暮商柒 釋氏書言明帝時,佛法入中國。有鄙其教法者,僧請為三壇,以佛書與儒道書並焚,二者皆灰,而佛書卷軸無恙。既云佛書初來,皆是貝葉,何有卷軸。昔秦焚書,萬世罪之。明帝有此,尚得諡為明乎 木偶 差異與平等是漢地佛教缺的一門課,平等的是法性,但法相差異。真諦 第一諦 講平等,俗諦 因緣果 講差異。就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