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麼是「明心見性」?

時間 2021-06-07 08:04:11

1樓:小陳同志

南無阿彌陀佛!

淺見如下,請師兄參考。

明心:明白佛心,阿彌陀佛誓願攝受眾生離苦得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稱念佛號「南無阿彌陀佛」,願往生者必定往生。

見性:見到自性,我反正是罪惡生死凡夫,在六道輪迴中沒有能力出離,唯銘信阿彌陀佛本願,老實念佛,唯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綜上所述,南無阿彌陀佛!

2樓:黃隨求

智者大師與陳宣帝書云。夫學道之法。必須先識根原。

求道由心。又須識心之體性。分明無惑。

功業可成。一了千明。一迷萬惑。

心無形相。內外不居。境起心生。

境亡心滅。色大心廣。色小心微。

乃至知心空寂。即入空寂法門。知心無縛。

即入解脫法門。知心無相。即入無相法門。

覺心無心。即入真如法門。若能知心如是者。

即入智慧型法門。

圓覺疏序雲。夫血氣之屬必有知。凡有知者必同體。

所謂真淨明妙。虛徹靈通。卓然而獨存者也。

眾生之本原。故曰心地。諸佛之所得。

故曰菩提。交徹融攝。故曰法界。

寂靜常樂。故曰涅槃。不濁不漏。

故曰清淨。不妄不變。故曰真如。

離過絕非。故曰佛性。護善遮惡。

故曰總持。隱覆含攝。故曰如來藏。

超越玄秘。故曰密嚴國。統眾德而大備。

鑠群昏而獨照。故曰圓覺。其實皆一心也。

背之則凡。順之則聖。迷之則生死始。

悟之則輪迴息。親而求之。則止觀定慧。

推而廣之。則六度萬行。引而為智。

然後為正智。依而為因。然後為正因。

其實皆一法也。終日圓覺而未嘗圓覺者。凡夫也。

欲證圓覺而未極圓覺者。菩薩也。住持圓覺而具足圓覺者。

如來也。離圓覺無六道。舍圓覺無三乘。

非圓覺無如來。泯圓覺無真法。其實皆一道也。

三世諸佛之所證。蓋證此也。如來為大事出現。

蓋為此事也。三藏十二部。一切修多羅。

蓋詮此也。

釋曰。心之一法。名為普法。

慾照此心。應須普眼虛鑑。寂照靈知。

非偏小而可窮。以圓滿而能覺。故曰圓覺。

此約能證也。真如妙性。寂滅無為。

具足周遍。無有缺減。故曰圓覺。

此約所證也。能所冥合。唯是一心。

此一心。能為一切萬法之性。又能現三乘六道之相。

攝相歸性。曾無異轍。則世出世間。

公升降雖殊。凡有種種施為。莫不皆為此也。

離此則上無三寶一乘。下無四生九有。

~《宗鏡錄》卷第一百

宋永明延壽禪師著

3樓:心是蓮花開

仁清法師:明心見性是見的什麼性?

空性!空性有兩種:第一種是人空。第二種是法空。

剛才講到心嘛,我們先講人,人是怎麼組成的?人是五蘊色身加心。我們說人不太恰當,狗也有啊。叫『補特伽羅』也叫有情眾生。

補特伽羅有情眾生是個什麼?有情眾生是五蘊色身加心,色、受、想、行、識,加心,五蘊色身加心識,這是個補特伽羅,也叫有情眾生的完整的組成。這是講的人我們以人為代表。

那麼法呢?人空法空,人我法我。人空法空,人也空法也空,明心見性是見的什麼性?見的法的空性,見的人的空性,見的空性!所以它叫開悟。

開悟就是見真。真是個什麼東西?本來面目。萬事萬法的本來面目就是空性。所以說,法也空,人也空。

——摘自仁清法師《成佛的法華》

更多請搜「仁清法師」

4樓:人生如水

自身根基不夠,很難領悟,舉例,你手裡有乙個藏寶圖,要怎樣找到寶藏?只能腳踏實地的去探索,不經過探索階段,別人也只能在圖上告訴你寶藏在哪,你還是無法找到。

5樓:護法居士

持世。何謂菩薩摩訶薩善知十八性。

菩薩摩訶薩方便正觀十八性。作是念。

眼性眼性中不可得。

是眼性無我無我所。無常無堅自性空故。

眼性中眼性不可得故。

眼性虛妄無所有。從憶想分別起。

眼性無有決定相。虛空性是眼性。

譬如虛空無決定相。無根本故眼性亦如是。無決定相亦無根本故。

何以故。眼性中實事不可得故。

眼性無處無方。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

眼性無決定相以無事故。眼性事不可得。眾因緣生故。

眼性不過去不未來不現在。

眼性眼相不可得。

眼性但以先業果報。屬現在緣故數名眼性。

眼性者即是無性

眼性中眼性不可得。識行處故數名眼性。

若眼根清淨。色在可見處意根相應。以三事因緣合。說名為眼性。眼性中無決定眼性相。

智者通達無眼性是眼性性

持世。菩薩摩訶薩若能如是觀察選擇眼性。即通達無性是色性

何以故。

色性中色性不可得。

是色性不合不散。色無決定相故說名色性。

色無根本無分別何況色性。色性則是亦無根本。

色性不在色內不在色外不在中間。但以憶想分別。

色在可見處。眼根清淨。以意識相應。見現在色故。數名色性。

譬如鏡中面像。若鏡明淨則生色相。

鏡中色無決定相。鏡中無人而見色像。但以外有鏡內起色相。

如是眼性清淨所緣之色。在可見處。如鏡中像數名色性。

色無性相無形性。無決定性是名色性。

諸色相無我故。數名色性。

隨眾生所知故。說名色性。

若菩薩知是色性。即知無性是色性

無生性是色性

無作性是色性

何以故。

是色性不過去不未來不現在。示無所有性。示虛妄性。示假名性。名為色性。

如是觀察選擇色性。

是菩薩正觀察選擇眼識性。

所謂 眼識中無眼識。無眼識性無有常性。

眼識性無有根本。無決定法。

眼識性無所示。

是眼識性非合非散無有根本。但以先業因緣起。屬現在緣繫色緣故數名眼識性。

隨凡夫顛倒心故。數名眼識性。

賢聖通達眼識性即是非性。何以故。眼識性無決定故。從眾因緣生。屬諸因緣故數名眼識性。

識所行處是眼識性。是識無決定故。說無決定相。

無生故。示虛妄故。能分別色相故。能示緣故。說是眼識性。

隨眾生所知。如來方便分別。破壞和合一相故。說是十八性示識無決定相。但眼清淨能知色相。二法和合故說眼識性。

示眼識實相故說眼識性。

眼識性者示眼所行處。能識色是眼識性即是說無性。

何以故。

智者眼識性中。求眼識性相不可得。

眼識性中。亦不得眼識性根本。

所以者何。

無決定性是眼識性。

眼識性者以假名說。所說性者即是說不取義。

能有所見處是眼識。意業起是眼識相。故名為眼識。

眼性色性眼識性。以是性門。說三事和合。

以知諸緣相故。即是離諸性義。所謂是眼性。是色性。是眼識性。有如是數。得令眾生入於實道。

此中實無眼性色性眼識性。

諸如來說是知見諸性相方便。分別說是諸性。若人通達是諸性方便者。則知三性無性

何以故。諸性中無性相故。諸性中相不可得故。

耳性聲性耳識性。

鼻性香性鼻識性。

舌性味性舌識性。

身性觸性身識性。

皆亦如是。

持世。何謂菩薩摩訶薩觀擇意性。

菩薩作是念。

意性無決定。根本無所有故。

意性中無意性。

無決定性。是意性。

譬如諸種子種於大地。因於水潤。得日得風。漸漸芽出。

芽不從種子出。種子亦不與芽和合。芽生則種子壞。

種子不離芽。芽不離種子。芽中無種子。

意性亦如是。能起意業故。示意識故。如種示芽。得名意性。離意性則無意。

意性不能知意。假名字故說為意性。

是意性不在意內不在意外不在中間。但以先業因緣故起。識是意業故。知所緣故。諸性名字合故。現在緣起故。數名意性。

即是不決定意業相。即是眾緣和合相。

亦說意性從和合起隨眾生所知。

於第一義中無有意性。何以故。根本無所有故。

無生是意性。生無所有故。

意性即是世俗語。第一義中決定無意性。過去未來現在不可得。

智者通達無性是意性

諸菩薩觀擇法性。

無性是法性。法性無自性。自性不可得。

無決定性是法性。法性根本不可得故。決定事亦不可得故。但為起顛倒眾生虛妄結縛。有所知故。說言法性。

欲令眾生入無性故。故說是法性。

何以故。

法性中無法性相

是法性從眾緣生。眾緣生法即無自性。

諸因緣中無有自性。諸因緣皆從眾緣和合顛倒故相續而生。

如來於此欲教化眾生說是法性。以世俗語言示無性法。

是法性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但令眾生知見善不善法。

以法性說離一切法相。知見畢竟空相故。

畢竟空即是法性

何以故。無所有是法性。法性中無決定有相。

譬如虛空無決定相而數名虛空。法性亦如是無決定相。

破法相故說名法性。法性即是無性。何以故。

是法性不在過去不在未來不在現在。但屬眾緣與緣合故。數名法性說名法性。如眾生所知故。

智者證知無性是法性

法性非合非散。法性中無法性相無多無少。以示性方便故。說法性名為性。

若行者實通達是法性相。即知見無性。

是三界法性中無分別相。眾因緣和合故。分別諸法故。說是法性。

示無決定性是法性。智者非以法性相故見法性。

法性是無生相。何以故。

法性中無有相。智者通達無相是法性

法性中無分別相。

無相無分別故。說名法性

法性中無有住處。無處無起無住無依止。

是法性從本已來不生故。

是法性無有生者。何以故。法性中無性故。

又法性不以合故有。

無合無散。無作無決定。名為法性。

菩薩摩訶薩觀擇法性如是。所謂無性是法性

持世。何謂菩薩摩訶薩觀擇意識性。

菩薩摩訶薩作是念。

不生性是意識性

不決定性是意識性

意識性無根本。無有定法。

以意識性示無性相。

何以故。

意識性中。意識性不可得。

是意識性虛妄無所有。顛倒相應以意為首。識諸法故名為意識。隨凡夫所行故。說意識性。

賢聖觀知非性是意識性。虛妄無所有是意識性。

但示因緣法故。以意為首故。識諸緣合故說為意識性。隨眾生所知故如是說。

智者知 非性是意識性。從眾因緣生。憶想分別起。無有性相。

即是第一義中無性相義。世俗法中為引導眾生故。說是意識性。

欲令眾生知無性是意識性。但以小法壞離諸性故。說是意識性。

何以故。聖人求之不可得。意識性不在意識性內。不在意識性外。不在中間。

智者通達不合性是意識。意識不知意性。意性不知意識。

但眾因緣生。從顛倒起。以意為首。知於諸緣二事和合故。著虛妄故從覺觀起。示眾生識相故。說名意識性。

是意識不在過去不在未來不在現在。

是意識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無有住處。從本已來不生相。

意識中無根本定法。何以故。

是意識性相即是無二相即是無相

是相不以二相故有。無所示性是意識性

智者通達意識性。

是意識性。不在一切法中無處無方。不與法若合若散。

聖人通達不生相是意識性。是意識性無來無去無緣。

何以故。

第一義中意識性無緣。不可得不可示故。

智者通達 意識性是不作。是意識性作者不可得故。

無生是意識性。生相無所有故。

持世。菩薩摩訶薩如是觀擇意識性。

諸菩薩作是觀時。觀擇欲界色界無色界皆是無生性無所有性

雲何為觀。所謂。

欲界中無慾界。

色界中無色界。

無色界中無無色界。

以界示無界法。

為取欲界相者示是欲界。為取色界相者示是色界。為取無色界相者示是無色界。以界寄說無界。

如智者所知。

無所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

智者不得欲界色界無色界。

是三界皆無根本無有定法。從眾緣起。

是故智者知見無界是三界此中無有界相

是三界皆虛妄合顛倒行。

何以故。智者不得三界。不說三界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

賢聖通達是三界虛妄無所有。無自性離諸法。但是顛倒起

為斷眾生顛倒故。知見三界故。如來分別說三界相。

欲令眾生知無界義故。說三界非以性相有。

智者知見三界相是無界相

持世。菩薩摩訶薩如是觀時。觀眾生性我性即是虛空性無所有性無生性

何以故。

眾生性我性虛空性無別無異。

如是諸性皆虛空出。但從眾緣生故名之為性。

此中決定無性相

何以故。

虛空中無一定性相。

是諸性相皆入虛空。是無所有義

譬如虛空無性。是法畢竟離相無所有相。

一切諸性亦如是離性相。

諸性中無性相。

性相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

性中無有性。性中不攝性。性不依止性。

一切性無所依止。一切性不生。

智者於諸性中。不得生性。不得滅性。不得住性。

一切諸性。不生不起不住。從本已來不可得

智者不貪不著諸性假名。不受不念

是故智者。通達知見一切諸性皆是無生相。

若是無生相即無有滅。

第一義中一切諸性不可得。世俗法故分別說諸性。第一義中不說諸性。

智者知見通達一切諸性如第一義。

持世。菩薩摩訶薩如是觀擇通達十八性及三界眾生性我性虛空性。

諸菩薩如是觀擇通達時。不得性不見性。

亦通達一切諸性假名字。

亦信解諸入一切性是無性

亦知分別諸性。以世俗故分別說諸性。令一切諸性入第一義中。

亦善通達無性方便。

亦為眾生分別說諸性。

亦令眾生善住諸性。以世俗語言為眾生說無性法。

亦不以二相示諸性。

雖知一切諸性無二亦以方便說諸性從因緣起。

雖以世俗言說引導眾生。而示眾生第一義。

雖善知分別諸性。而信解通達一切諸性無所有。

何以故。持世。

如來以第一義故。於性無所得。亦不得諸性相。

持世。我於諸性無所斷無所壞。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

第一義中無諸性。

一切諸性無所有無決定。

一切性同虛空。

一切性入虛空。

一切性無生相。

如來通達一切性如是。

持世。如來不說諸性相。亦不說諸法力勢。何以故。

若法無所有。不應更說無所有性相。

持世。如來亦說無所有性相。此中實無所說性相。

持世。是名善分別諸性。

菩薩摩訶薩得是善分別。能知一切諸性假名。能知世俗相。能知第一義相。能知諸性決定。

能知世諦。能分別諸相。能知隨宜。能知諸相合。能知諸相旨趣。

能知諸相所入。能分別諸相。能知諸相無性。能令一切諸性同虛空性。亦於諸性不作差別。

於諸性中不得差別不說差別。亦為眾生善說破壞諸性。

持世。譬如工幻師能示眾生種種幻事。令知種種幻相。

若有知識親友語言是幻。說幻實事。

是幻虛妄。示顛倒眾生。

若有智者則知是幻。

持世。世間性如幻。諸菩薩摩訶薩入此幻法中。知世間是幻性。世間所行如幻。

是人以方便力。示眾生世間如幻。

若有知此世間如實相。為說世間虛妄如幻。

若有深智利根不開示之自能得知。知諸法空如幻無實無有根本。知一切法皆誑凡夫。一切法皆系虛妄緣中。

持世。是故諸菩薩摩訶薩若欲入如是諸性方便。於如是等深經無染無得。

說一切諸性知見相。

說一切諸性無文字無和合。

亦說諸性方便智慧型。

亦說因緣所作旨趣。

亦說一切諸法如實相。所謂世間出世間。有為無為系不繫。善知方便旨趣。

說第一義世俗義了義經未了義經。種種因緣解說。

於是甚深經中。應勤精進。

什麼是明心見性?如何做到明心見性?

李成龍1979 我給大家解釋一下什麼是明心見性 當你見到那個憑空出現的人,你就會情不自禁的淚流滿面,同時知道你的前shi是什麼,你的親人前shi是什麼,你和你的親人是因為什麼原因今Sheng 再次相聚,在這一刻你的心就徹底止住了。釋迦摩尼睹明星而開悟,其實看到的是又大又圓的明月。達到以上這幾條你就是...

如何才能明心見性?

沒有人了解你,沒有人相信你,沒有人願意聽你解釋的原因是你不了解你自己,不明白自己的心,沒看見自己的性格。我指梵我 言歸正傳。明白五蘊,色受想行識的無常,無我,空等自帶的特性稱為明心見性。自己證明接受色身是苦的,無常的,無我的,空的。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不再貪愛色身永恆,不再恐懼色身無常,不會夢想色身有...

明心見性是怎麼樣的?

明心見性與開悟只是對於那種境界的描述,而不一定就是標準,尤其是明心見性。明心見性指的更像是透過表現看本質。而開悟是脫離了習氣與習性。之後會有一條或多條人生方向。但是這兩個境界都有,延伸的究竟不究竟 圓滿 也就是說乙個人的習氣,我執等少,那麼這個人開悟後就是不究竟的。因人不同,事不同,執不同,業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