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明心見性?如何做到明心見性?

時間 2021-05-30 13:09:22

1樓:李成龍1979

我給大家解釋一下什麼是明心見性

當你見到那個憑空出現的人,你就會情不自禁的淚流滿面,同時知道你的前shi是什麼,你的親人前shi是什麼,你和你的親人是因為什麼原因今Sheng 再次相聚,在這一刻你的心就徹底止住了。

釋迦摩尼睹明星而開悟,其實看到的是又大又圓的明月。達到以上這幾條你就是明心見性就是開悟,然後才能悟後起修。要想明心見性就背《心經》,至於成不成就看個人的機緣巧合了。

話就這麼多,願意信就信,不信也不強求。

2樓:坐在屋頂看著你

明者,使明白,令通透;心者,心靈,意識;見者,看見,發現;性者,性質,屬性,這裡指本質屬性。

明心:使意識通透,即開悟或得道、即明白宇宙萬物演化基礎規律;見性:發現事物本質。

明心見性,令心明,方見性。得道開悟才能見本質。只有心靈不受錯覺或幻覺蒙蔽,才能見到事物的本質。

很多人以為自己心已明,可見真性,事實上只是錯覺幻覺罷了。

3樓:心燈常明

若識眾生即是佛,不勞持戒自心平。禿顱枯坐有何益?自性西方總未明。

開眾生之知見,即名眾生;開佛之知見,即名佛。

蓋善惡之所從分者幾也。周子曰:「誠無為,幾善惡。」若能於寂然不動之體,而順以出之,不勞持戒,心地自明。

禿顱枯坐,有什麼益處呢?

宋文帝問跋摩曰:「孤愧身狥國事,雖欲齋戒不殺,安得如法也?」

跋摩曰:「帝王與匹夫所修當異。帝王者但正其出言發令,使人神悅和;人神悅和,則風雨順時;風雨順時,則萬物各遂其生。

以此持齋,齋亦至矣;以此不殺,德亦大矣!何必輟半日之餐,全一禽之命乎?」

宋文帝曰:「俗迷遠理,僧滯近教。若公之言,真所謂天下之達道,可以論天人之際矣。」

至於六祖以匹夫之貧,為獵人守網,每至飯時以菜寄煮肉鍋。或問則對曰:「但吃肉邊菜。

」由是觀之,茹素以持戒者,乃學佛之細行而明心以了性者,實佛祖之的傳也。且眾生與佛不同,而眾生之性之善,與佛本無差別。故本性是佛,離性無別佛

孟子所謂性善,而人皆可以為堯舜者此也。

或問佛在何處?林子曰:「在西方。」或人即欲往西方去。林子曰:「爾若反照,佛在爾身。」

或人不悟。林子曰:「爾之能虛靈知覺者,佛也。爾當反照,所以能虛靈知覺者,從何而起?所謂念頭動處,即爾之西方佛也。」

又問「眾生即佛」之旨。林子曰:「眾生者,自心之眾生,謂本無之妄心也佛者,自心之佛,謂本來之真心也。

故妄復無妄,眾生即佛;一念迷真,佛即眾生。尚書所謂『惟聖罔唸作狂,惟狂克唸作聖』也。」(持齋之旨)(西方佛之旨)(眾生即佛)

4樓:最後的善

就是讓你明白這個世界的真相,我說出來就是不對的。因為說不出來,只能悟,這個世界從來沒變過,本源。一切只是你自己動了心,動了念。

比如:一朵花,你看見了,它就存在了嗎?你看不見它,它就消失了嗎?

這是本源,一切是你認為的,實際上這一切都是假象,可存在可不存在的,可消失可不消失。說白了你存在它也在,你不在它也在。它亙古不變,永恆。

我們都die了,它也在。so,既然你明白了有這個東西,剩下就是咋見到它,怎麼見呢,明白一切,明白啥呢?就我說的,除了本源外,一切皆是虛妄。

5樓:普波居士

明心見性就是明自本心,見自本性。覺而不迷。

能夠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斷一切惡,修一切善,離一切相,即能明心見性,證菩提道,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6樓:不是我說的

如彼生盲以教示時。則知日輪及日光明舍彼慢心。善男子。欲求義者。彼人當於自身中求。善男子。若欲求菩提者。應於自身五陰中求。

有乙個障礙是很容易在文字語言上來求,這所得的不是真實見,只是從他言說而得知見。

從自身中尋找,最好是不用文字語言來去表達和求悟。慢慢感受。要從自身上。

如何才能明心見性?

沒有人了解你,沒有人相信你,沒有人願意聽你解釋的原因是你不了解你自己,不明白自己的心,沒看見自己的性格。我指梵我 言歸正傳。明白五蘊,色受想行識的無常,無我,空等自帶的特性稱為明心見性。自己證明接受色身是苦的,無常的,無我的,空的。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不再貪愛色身永恆,不再恐懼色身無常,不會夢想色身有...

到底什麼是「明心見性」?

小陳同志 南無阿彌陀佛!淺見如下,請師兄參考。明心 明白佛心,阿彌陀佛誓願攝受眾生離苦得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稱念佛號 南無阿彌陀佛 願往生者必定往生。見性 見到自性,我反正是罪惡生死凡夫,在六道輪迴中沒有能力出離,唯銘信阿彌陀佛本願,老實念佛,唯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綜上所述,南無阿彌陀佛! 黃隨求...

明心見性是怎麼樣的?

明心見性與開悟只是對於那種境界的描述,而不一定就是標準,尤其是明心見性。明心見性指的更像是透過表現看本質。而開悟是脫離了習氣與習性。之後會有一條或多條人生方向。但是這兩個境界都有,延伸的究竟不究竟 圓滿 也就是說乙個人的習氣,我執等少,那麼這個人開悟後就是不究竟的。因人不同,事不同,執不同,業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