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佛教認為殺生是消極的

時間 2021-06-05 05:00:27

1樓:心是蓮花開

仁清法師:殺生小議

大家肯定都知道不能殺生,但是對於「殺生」可分幾類,可能就不甚明了了,下面就簡單

地說說:

殺生大體可分為四類:

一,貪殺:為貪口腹或貪利益而殺。如:打獵吃肉,或賣皮毛,以及以屠宰為業者。

二,嗔殺:嗔恨、打鬥,殘害、戰爭等。

三,愚痴殺:外道、邪教以為殺生能長功,或以為殺生可「圓滿功德」者。如:民俗以殺

生祭天、祭神者……

四,無意殺,殺緣極多,如:腳下踩死小蟲,務農鏟死生靈等。

殺生惡業極重,唯第四無意殺不犯殺戒,但也是性罪不滅,一旦誤殺生靈,必須極力懺

悔,並多多放生,以期罪業清靜,早成佛道!

2樓:逍遙道人

很多時候,客觀的闡述事實,卻在大腦看來是帶著情緒的發表個人觀點。 我說開水會燙,讓你不要用開水燙自己。 你不知道這客觀事實。

就會產生無知所帶來的一系列愚昧。 如同佛經所說。並非佛的個人觀點,而是在闡述事實。

無知的人只會當做佛在表達個人觀點,原因是什麼。 無知。 所以很多人在很多年後看一些事一些人會有不同的感悟,為什麼因為之前的自己無知程度高,現在無知程度低一點。

3樓:taishan

可能是因為【眾生平等】的原因吧?

世間眾生因造作善不善諸業而有業報,此業報有六個去處,被稱為六道。

因【六道】內均平等,

所以每個【人、動物等六道】都有自己的命運歸宿。

假設一頭豬,它的命運本身應該是4月4日死。但你在4月3日殺死了它。

這樣,你和這頭豬之間就存在【因果】關係了。

因為你打亂了這頭豬它本身的命運進度。要是按俗話說,你得為它負責。

我也記不太清了,很久以前聽人這麼說的。

但大概意思就是有因才有果。

沒有因,就沒有果。

要是沒有你這個人,你就不會來知乎問這個問題了。

要是你能修的好,逃離了這個因果迴圈。

從此你誰也不欠誰,別人也不欠你。

你和一切都不存在【不好的因果關係】

只有【好的因果關係】(比如因你認真修行,最終果然成佛)也就是說,你得到了【解脫】。

也就是說從此沒有【你】這個人,也就沒有在知乎【提問】這個問題的事情了。

我記不太清了啊,你隨便看看就行。我對佛教的研究也不深。

很多很多年以前聽人講的。

不保證對錯,請自我判斷。

4樓:太一子

因果報應,絲毫不差。殺生者,必造報應。

等報應一到,定叫人痛苦不跌,悔不當初。

老天爺是公平的!

現在不也流行一句話: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

5樓:馬雲騰

對佛法了解不是很深,看了一些佛教科普類,如有錯誤請大拿指正

為什麼佛教認為一切殺生都是負面的,你得了解佛教的世界觀,宇宙觀,生命觀。

佛教認為宇宙生命是在六道世界中不停的輪迴,六道組成了世界或者宇宙,既有天,神這樣好的環境,也有地獄這樣非常惡劣苦的環境,也有人道這樣不好不壞的環境

天神這樣好的環境出生的生命壽命長神通大,物資充沛,生在這裡就是享福了,地獄這種極端的環境受到各種各樣生命能遇到的痛苦等等

而為什麼會這樣,是由生命自己的行為造成的,做惡的就會轉生壞六道,做好事的就會因為行為去了好六道,都是由前世生命行為造成的,就像重物落地,氫氣飛起來一樣,是自然規律,以前的行為造成了現世出生成了人,而現在的行為善惡又造成了下世會去好六道還是壞六道。這就是因果,和石頭從手裡丟出一樣,丟出的力度角度決定了它的弧度,你的行為就是丟出石頭的因,而業力就是石頭劃過的弧,掉落地點就是造成的果

所有生命都在這世界如此流轉不休,推動著六道運轉,無窮無盡,生命都在受著壽命窮盡,以前福源用盡,衰落之苦。佛教認為世界所有生命都是苦的,在乙個虛妄的世界裡追求著終究成空的東西。無論好壞的六道環境都是苦的,而慾望所追求的東西沒有一樣是真的,永恆存在的,所以勞碌不休,喜怒哀樂苦惱不休。

而反觀自己的生命,是由貪嗔痴等五蘊組合的,因貪戀愛慾而出生,由因為生命衰敗死亡而離散,所思所想各種情緒,沒有乙個是真正的自己,為著乙個不能永恆存在虛假世界貪戀執著,如同從出生就帶著VR眼鏡把遊戲世界當真的人,看聽觸聞沒有一樣是真實的

所以只有行福報不殺生,看清自己,不造惡業,通過佛法執修,覺悟離開六道。

所以佛教的世界觀才是佛教吃素,不殺生,行善,清淨內心,樂於助人行為的原因。

6樓:樂泉

首先,問問你自己,願不願意被人殺?

你不願意,其他生命亦不願意。

生命皆有畏死求生的本能。

眾生平等。

此處的眾生不單單指人。

若不能對其他生命畏死求生的心情感同身受。

即是缺乏慈悲心。

缺乏慈悲心本質上是缺乏平等心。

缺乏平等心是因為有我慢。

認為自己高其他生命一等,可以對其他生命予殺予奪。

我慢者,貪嗔痴慢疑五毒之一。

因有我慢,故有我執。

因此,殺生是我慢的體現,而我慢又是我執的病根之一。

我執者,執著有我。

金剛經雲: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連第一相都破不了,談何成佛?

佛法皆直指其心。

殺生增長我慢,加重我執

與佛法修行目的相背。

故為消極,是為惡業。

7樓:方外俗漢釋悟修

世間有世間的道理和法則,順著做就進步,逆著做就退步。佛法確實講死亡只是某一段生命的結束,但是不代表就可以殺生了——除非你保證對方死了之後,去往更好的地方。

如果你讓被殺者死亡之後,立馬轉世到極樂世界,我第乙個報名被你殺。但是很可惜,世間沒人有這種能力,就算有也是極其特殊的情況(但是我還沒想出來有什麼情況)。(如果有人有這種能力,那這個人一定在搞邪教。

)真實情況是,去殺人,會讓你被警察抓,然後因為殺生的惡業,自己下輩子會過得更差。被殺的人,因為莫名其妙被殺,會有怨氣,下輩子也不容易去好地方。

基於這種現實考慮,佛教告訴我們,不要殺生(會坐牢的[大霧])。這是很簡單的邏輯,為什麼會想不通?因為理論沒有聯絡實際。

8樓:「已登出」

因為這裡面包含了戒律的問題,殺生是犯五戒的,包含任何形式的殺生,必須通過懺悔才能消融後悔心避免回憶起造業時的場景時公升起後悔心和認為是「我所做」,最終落腳點還是在於利己利他,不殺生遠離殺生能夠在輪迴中得安穩,神識能夠上公升。

9樓:柴山人

你的表現:是無中生有……

你的問題是:思而不學則殆

思考了這麼多還沒有乙個不識字的農民有文化,這個問題和佛教有關係?這不是乙個常識問題嗎?這不是你自己臆想強加的聯絡嗎?你是在問為什麼殺人犯是罪犯嗎?你有權利決定他人生命?

你以為得戰爭創傷後遺症的人都在幹啥?在自尋苦惱,痛苦?作為乙個有良心的人,你思考地連人性都快沒了,還在這玩邏輯呢。別在這強加不存在的聯絡。

10樓:

眾生平等,當要違背意願去特別是惡意剝奪他者的生命時,亡者帶來產生的仇恨和憤怒都會變成惡業跟隨殺生者。佛教說離苦得樂,而惡意殺生這種事情就是在給自己造業埋下苦的種子。

11樓:櫻樺

我的理解,在那個本源中,是沒有善惡,對錯之分的,一切都是中性。它只是看著一切事物發生,然後結束。

但是,在創造的六道之中,降低了維度之下,就產生了二元對立,就是所謂的善惡、對錯。

你投了人身,就自帶了人的侷限性。

首先,有生命的萬物在被創造的基因裡自帶的習性就是貪生,因為大多數肉體死亡的時候確實會痛,大家都怕痛。其次,出生後受到二元對立世界的教化,就會認為死亡就是不好的,消極的。死是失去,活著才會得到。

大多數人就是這麼認為的,所以形成了乙個迴圈體系,如果你殺我,就是讓我痛,讓我失去,所以我恨你。

我們想要脫離六道輪迴,就要免除這個因果。你殺人,別人沒修煉過,我執就很嚴重,死後就會纏著你,妨礙你脫離輪迴。這就是因果。

因此,作為人,我們要施(人界認可的)善因,得善果。這個善果小到得到他人的感謝,大到讓整個世界變得更好,你和他人都更加幸福。更有甚者,就是幫助你脫離輪迴了。

因此,作為人,不做人道認為的惡業,就是一種自利和利他。

12樓:晗君

第一,如果您想成佛,不殺生可以提公升速度。

第二,善惡因果,眾生共業。

這些只是凡人的界限,對於修行人不一樣,當然也有因果迴圈,信力是智慧型的源泉。信善習惡,都是歷來所行所為,當汝開啟記憶,過往都想起來。

《封神榜》強人自有強中收,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沒有誰能逃的掉,不成聖佛,不得自在。孔宣被西方二教主收了。為什麼他們不管好壞都會封神?

俗人只看到眼前的惡,沒看到他們過往的善。

信力不夠智慧型不深,善念不夠信力不真。

13樓:

佛法認為的因果,是你丟出去乙個什麼感受,就會得到乙個這種感受的反饋。感受本身並無所謂消極積極,都是宇宙cpu流轉的資料而已。你要是不喜歡被殺,那麼殺生就是消極的。

14樓:致青春

殺生於佛教來說本來就不好,有罪,別去殺生,不單單是佛教這麼認為,就連孔子也說過:聞其身不忍食其肉。今天路過乙個殺雞鋪子,那雞的聲音簡直叫喚的悽慘欲絕,乍一聽我還以為是人的聲音,聽得我心裡一顫,接著好久不能平靜。

你沒被殺,怎會體驗到被殺的痛苦,還有那種奮力反抗求生無果的絕望。

15樓:衝默

在佛教裡,不光殺人不對,自殺也不對。

其實,用中立、消極的觀角度來看這些問題,很容易陷入迷惑的。

佛教修行的目的就是滅苦,而被殺又是一件極苦的事情,而因果的基本法則就是同類相應和自作自受,所以殺人等於自殺。

16樓:成住壞空

佛教認為殺生是造惡業的,不是消極。這是有根本理解誤差的。眾生平等,佛教認為任何眾生也沒有權利去剝奪另外乙個生命存活的權利。

這就是慈悲的體現。至於正常的輪迴與生命消亡,這是無常本身的規律。佛教會順應這個規律,從不試圖去顛覆這個本來就在的輪迴邏輯而已。

17樓:樂寂靜

什麼消極?什麼佛教認為死亡是「中立」的,你不看看《大般涅槃經》上說得清楚:

汝等當知。一切諸行。皆悉無常。

我今雖是金剛之體。亦復不免無常所遷。生死之中極為可畏。

汝等宜應勤行精進。速求離此生死火坑。此則是我最後教也。

《地藏菩薩本願經》:【無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遊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內,如痴如聾。或在諸司,辯論業果,審定之後,據業受生。】

『又閻浮提臨命終人,不問善惡,我欲令是命終之人,不落惡道。何況自修善根增我力故。是閻浮提行善之人,臨命終時,亦有百千惡道鬼神,或變作父母,乃至諸眷屬,引接亡人,令落惡道。

何況本造惡者。

之所以很多人認為佛教是消極的,是因為佛教講的是他們不願意聽的,一說到死,很多人厭惡。佛在經書裡提到過乙個很有趣的比喻,一旦出生,便如囚赴市,步步近死。

這明明是句大實話,有什麼消極的? 咱們出生之後能順利的無疾而終估計都少,能老病而死的也還算行,還有的如無常而死包括水溺,火燒,車壓,險難等等等等不勝列舉。三界猶如火宅,真火宅也,非是玩笑,如今是人,難保將來不被毛戴角。

所以步步近死,要慮後生。慎之慎之!莫入寶山而空手還!

佛教是悲觀消極的嗎?為什麼五觀裡有悲觀卻沒有樂觀?悲觀是什麼?慈觀是什麼?慈觀作用和悲觀是相反的嗎?

tan90 悲是慈悲的悲,也就是解除別人痛苦。比如同情。不是指悲傷。拔是指拔出,不是給予。悲和慈都屬於善心,但他們不會同時生起。他們的作用接近,但是慈偏重於沒有嗔恨,悲偏重於沒有傷害。 皮卡丘 如果真有疑問,就帶著這些疑問,或深入經藏或靜坐精思,找尋答案,所謂大疑大悟小疑小悟,很快就能領會佛法的殊勝...

為什麼人們會認為佛教是逃避?

只為無事披袈裟,披了袈裟事更多。於是世尊。將尊者阿難往詣講堂。於比丘眾前敷座而坐。坐已告曰。諸比丘。我今為汝說大人八念。汝等諦聽善思念之。時諸比丘受教而聽。佛言。大人八念者。謂 道從無慾非有欲得。道從知足非無厭得。道從遠離非樂聚會。非住聚會非合聚會得。道從精勤非懈怠得。道從正念非邪念得。道從定意非亂...

斯多葛學派為什麼被認為是消極遁世的唯心主義?

哦公尺的星星 我是乙個很普通很無知的人。對斯多葛派哲學也沒有多少了解。我是在看馬可奧勒留的 沉思錄 才知道有這個學派,也是因為看到譯序中何懷巨集先生給予其精神力量既強大,同時又極端無力的評價而產生疑問並進而發現您這個問題的。我個人是不認為斯多葛派哲學是消極遁世的,但我只是很片面地從馬可奧勒留的作品來...